- 积分
- 8422
注册时间2010-3-11
参与分
技术分
精华
该用户从未签到
|
还是不要谈本朝了,谈本朝有人受不了。说说印度吧,说印度**一定正确。也是信手查来的资料:
英属印度的早期,bengal大饥荒死1000万人;Chalisa大饥荒死1100万人;“白骨饥荒”死1100万人,这三次粮荒前后相差不过20年,大片的农田因为饿死人太多无人耕种,重新变为丛林。
原因可能包括:东印度公司的高农业税(50%);鼓励农民种鸦片和靛蓝等高收益的作物,而禁止其种米粮;
维多利亚时期一些小的饥荒:
1837年阿格拉饥荒,死80万人,原因可能是厄尔尼诺带来的干旱。英印当局的以工代赈减少了灾民死亡;
1866马德拉斯饥荒,死400万人左右,原因是旱灾导致水稻减产,赈济粮在季风季节未能及时运达。另外死者很多死于痢疾和疟疾;
1869年旁遮普及阿格拉饥荒,死150万人,季风来得晚没有下雨,以及疫病;
1874年Bihar 饥荒,旱灾,但死亡人数很少,主要归功于邓波尔爵士的救灾决策,英印当局的做法是从缅甸进口45万吨大米,并用修铁路和修公路的劳役来发给灾民
维多利亚时期的1876大饥荒(马德拉斯和孟买),死亡600-1000万人。
由于Bihar饥荒花掉了很多财政预算用于赈灾,这次旱灾的赈灾投入被一再削减,成年男子服劳役每天只发给450g粮食,所以很多人营养不良而死。
1896印度饥荒,500万人死亡,同样由于季风和干旱引起,间以疫病。在人口损失之外,大量耕牛死亡,导致农业受到严重打击。这次饥荒之后英印当局进行了仔细检讨,加上印度铁路网络的建成,农产品和劳力流动开始增加,1899年旱灾来临时的死亡人数明显下降。很多农村只剩下老人和妇孺,男性劳力全部选择外出务工或逃荒,尤其是去孟买等城市做建筑工,人口流动对于灾荒的损失降低有直接的帮助作用。这是印度最后一次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大饥荒。
1943年印度饥荒。死亡人数150万-400万
当时日本占领了缅甸和新加坡,印度15%的大米进口来源被掐断,战时粮食优先供应军队等因素,粮价飞涨。官方反应各种迟钝,加尔各答的粮库只要有2周的存量。同时的大西洋之战导致英联邦损失了大量货轮,也使情况雪上加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