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77|回复: 11

凤剑--惊现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4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凤凰
凤凰是一种鸟,这已经无庸讳言。如果综合郑泽宇先生及其他多人的研究成果,凤凰有鹰、雕、孔雀、鸡、雉、燕、鹄、鹏、九头鸟、太阳鸟、朱雀、鸑鷟、云中君、火精、鸟脚类恐龙等等十多种之说。据郑先生讲,龙和凤都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对此,我并不反对。但为什么龙和凤会在人们的心目中产生这么个一成不变的印象呢?其来源是什么?似乎仍然难以解答。这就是我开始相信并独独钟情于凤凰是鸟脚类恐龙这一说法的根本原因。理由我已经在《恐龙演化成了凤》一文中说了一些,现在此补充几点:
  一.凤凰的栖息地就在湖北境内,为凤凰是鸟脚类恐龙的说法提供了详实可信的依据。《山海经》《南山次经》上说:“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凰。”而至今的丹江与丹江口水库,似乎在提示现代的人类,凤凰就生活在楚天的境界之内。其次,鸟脚类恐龙化石群的地质遗产,就在郧县的青龙山地区,离丹江口地区并不遥远。其三,那地处公安县闸口镇虎渡河中的一处只有在枯水季节才一露其尊容的沙滩,当地的老人们都说它叫金山,还一代又一代地相传着先祖先辈们在它上面沙里淘金的故事,这又似乎在印证丹穴之山又在而今的江汉平原地区。其四,《说文解字》上说的五种神鸟即“东方发明,南方焦明,西方鷫鷞,北方幽昌,中央凤皇 ”,这又告诉我们凤凰就在我们中华大地的华中地区。此时此刻的我们,又怎能抑制住平静的内心深处生出的异样激动呢。当我们情不自禁的打开面前的地图甚或是转转桌上的地图仪时,一个想法的升华就会跃上喜形于色的脸庞:郧县地区的恐龙蛋及鸟脚类恐龙化石不就在“丹水出焉”的区域范围之内么。这与古籍的记载是何等的相似!
二.凤凰应该是一种大鸟,而不应该是一种小鸟,这又为凤凰是鸟脚类恐龙的说法提供了形体与尺寸上的支持。其道理有:一是“凰”在古汉语中通“皇”,《说文解字》曰:“皇,大也,从自自始也。”然而,雀是“依人小鸟也”,从而排除了凤凰是雀属等小鸟的看法。二是据东晋记室参军郭璞在《山海经》南山经第一的注解中说,即使在汉代,还是“凤鸟百出,高五六尺 ”的时期,但若从《山海经》“见则天下大安”的字里行间来判断的话,还可清清楚楚地知道,即使是公元前2070年的四千多年以前,在山海经还没有完全形成为文字记载的口头传说的那段相当长的时间里,凤凰就已经是一种在地球上濒临绝灭的且十分稀有的需要特别保护的物种了。
  三.从甲骨文的创意写生的原型来看,仍然支持凤凰是鸟脚类恐龙的认识。当我们浏览从荒墟的土堆底下挖出来的遥远先祖留给后人的最初财富也就是雕在那片片龟甲板上的图画时,不言而喻,一种实物般的照本宣科似的临摹素描与物景写生,就把几千年乃至上万年甚至于几十万年的文明史浓缩在圈圈点点与笔笔画画的刻写之中了。这种最为原初简朴的文字或者说是最为古色古香的国画,既提供了那个远古时代的实物实情实景等等实际,也给我们将这些与古时或是至今仍在流传的传说结合起来创造了诸多有利的条件。倘若我们再嗅一嗅那仍散发着石砚与墨汁芬香的竹简的话,那么就由此而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较为切实可靠的结论了,也即凤凰应该是在地球上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鸟。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凤”、“凰”二字的甲骨文的最初形态是商周时期的金文、龟甲文与东方骨文 ,其创意写生的原型只能是也应只有这么一种可能,即是而今还可以见到的那些比金银宝贝还贵重得多的亿万年前的鸟脚类恐龙骨架,因为与丹江邻近的青龙山地区又属于南阳盆地,方位也在商之东边。现在,这些鸟脚类恐龙骨架,镶嵌在悬崖峭壁之上,埋葬在地质层之中,混杂掺合于乱石土疙瘩里;它们已经深深地与凤凰故乡山山水水融为一体,散落于庄户人家房前屋后,守着那与世隔绝的静谧而生生不息。
  四.从龙与凤的比照物看,也可认为凤凰的参考系是鸟脚类恐龙。现在,龙已经有了参照系,可以被认为是大型恐龙的化身;而凤凰的化身呢,就应该是鸟脚类恐龙了。但龙和凤的图腾,为什么会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现呢?这里我们又得借用科学事实了。据2001年9月27日《人民日报》第六版刘亮明在《内蒙古恐龙考察发掘成果丰硕》中报道,中国比利时联合考察队在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带不仅发现了白垩纪鸭嘴龙,重建了禽龙科──鸭嘴龙科更为详细的家族谱系,而且还在阿拉善发掘出大量鸟脚类恐龙等化石,这极好地解读了凤图腾为什么会在全国各地均有不同程度发现的现象。同样的道理,在长江流域出现的大型恐龙化石如马门溪龙,也给了正在疑惑龙图腾为什么会在全国都有一定出土的问题一个极其圆满又十分全面且相当精确的诠释。
  无一例外的是,如果我们从文化发源地与化石的关系来分析的话,就会发现龙文化的发祥地赤峰附近有大量的大型蒙古龙化石方面的地质遗产,而在至今的凤文化发祥地荆州的古代区域范围之内又有鸟脚类恐龙化石群的大量存在。我想,这种认识的统一性,用一种偶然的巧合是难以解释清楚的。在我国,从古至今,世世代代的人们都把藏有动物化石(包括人类本身的化石)的地方称为龙洞、龙谷、龙山,这正好应证了龙文化的原初是一种动物化石的看法。更由于原始人类将在这些地方见到的累累化石白骨认为都是龙骨的错觉,一个可以谅解的误导便广而泛之了。也由于远古人类当时在不同区域可以见到的不同种类的动物化石,且动物化石物种大小的多样性,又为龙图腾对龙有大有小并是各种动物的综合的解释提供了依据。同样的道理,因为凤凰是一种鸟动物化石的缘故,且化石鸟又有大大小小之分,故凤凰也就成了各种动物的综合体了。正因为如此,凤是鸟脚类恐龙的化身也就毫无疑问了。如果留心的人们稍加注意的话,兴许在自己脚下那一片称龙称凤的地方,就可以找到极有价值的凤凰化石的。
_________________

[ 本帖最后由 剑阁 于 2006-5-4 11:42 编辑 ]
二二.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4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剑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5-4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了!!!!

原帖由 洗心 于 2006-5-4 09:44 发表
剑呢
一一.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5-4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

中华民族的龙凤图腾  

庞进  




作为源远流长、蕴含丰富的文化现象,凤凰和龙都是中华民族的图徽、标志和象征。

龙是古人对蛇、鱼、鳄、猪、马、牛、鹿等动物,和云、雷电、虹霓、龙卷风等自然天象多元融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具有喜水、通天、善变、显灵、示威、比帝等神性。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是龙的主要融合对象,因此,龙常常被称为“鳞族之长”、“众兽之君”。

凤凰是古人对多种鸟禽和某些游走动物及太阳、风等自然现象多元融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具有向阳、达天、自新、秉德、兆瑞、崇高、好洁、示美、喻情、成王等神性。长翅膀的鸟禽是凤凰的主要融合对象,因此,凤凰便登上了“羽族之长”的宝座,有“百鸟之王”之称。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龙纹”出土于辽宁查海前红山文化遗址,距今约八千年;最早的“凤纹”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距今约七千年;最早的“龙凤纹”出土于陕西宝鸡北首岭仰韶文化遗址,距今约七千年。这几件珍贵文物足以说明:龙和凤凰都起源于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玉器时代早期,而且差不多是同步的。

到了商代(约前1600一前1100年),龙凤同穴的情形似乎已成时尚。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就既出土有黄褐色的特别漂亮的“玉凤”,又出土有墨绿色的造型别致的“玉龙”。而收藏于山东省泰安市博物馆的属于商代的青黄色的“龙凤冠人形玉佩”,则让我们第一次看到了“龙凤同体”的图案:龙凤冠戴在一个身穿束腰连衣裙的人物头上,冠上的龙头下曲,居右;冠上的凤头翘扬,居左;龙身凤体合然为一。这样的造型,给人的感觉,就不仅是对应、配合、互补了,而是相交、融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一”或“同一”。

龙凤对应、配合、补充

龙凤配合、交融的状况到春秋战国时期发展到一个高峰。

出土于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的“龙凤人物帛画”,就是一幅“龙凤配合图”。画面上的龙,竖身卷尾,头脸朝天,肢爪划动,跃跃欲上。旁边是与它相对应的凤凰——昂首展翅,飒然飞举。龙凤之下,站一位双手合掌、祈求升天的裙服女子。显然,龙和凤在这里是协同合作的关系,共同承担着导引人们脱离俗尘、升达天堂的重任。

龙凤交融,常常是通过交缠、纠结、合体实现的。河北省平山县中山国墓葬出土了一件“四龙四凤方案器座”。木质案面已朽损不存,案座为四龙四凤缠绕盘结,四条卧鹿为案足,分列底盘四周沿下。龙为双身三尾,尾梢反挂龙角;龙肩生出双翼,龙翼彼此连接。凤头凤爪从龙尾的连环中探出。龙的鳞片和凤的羽毛清晰可辨。湖北省江陵马山一号楚墓曾出土一批丝织品,上面的刺绣纹样都是绚丽秀美的龙和凤。有“蟠龙飞凤纹”、“舞凤逐龙纹”、“舞凤飞龙纹”、“龙凤合体纹”,等等。这些纹样上的龙和凤,或翩翩对舞,或逗嬉成趣,或交缠纠结,或连身合体。

那么,龙和凤为什么会相互对应、配合、补充,以至于融合呢?

这得从龙凤各自不同的取材对象来分析。龙的取材对象,主要是蛇、鱼、鳄、蜥蜴等动物,以及云、雷电、虹霓、龙卷风等天象,其动物多为喜欢阴凉、潮湿,且善于隐藏的“水物”、“水兽”;其天象也是和阴雨有关之象,这就导致了龙在其形成的初期,基本上是属“阴”的。凤的取材对象主要是鸡、燕、乌、孔雀等鸟禽,而鸟禽绝大多数都是喜欢温暖,喜爱阳光的,有“阳鸟乌”、“阳禽”、“火精”之说。这样,从新石器时代到盛行阴阳五行学说的春秋战国时期,龙主要是以“阴物”的形象出现,凤主要是以“阳物”的面貌出现。

凤的转化

说到阴阳,凤凰有两个系统,一个是自身系统,一个是与龙对应的系统。自身系统是有阳有阴的,所谓凤为阳,凰为阴;与龙对应的系统发生了一个转化,即由整体上呈阳转化为整体上为阴。这个转化,大约是从秦汉开始的。

秦汉以降,龙的身上开始具有象征君主帝王的神性——其原因,盖由于经过几千年的吸纳、综合、演进,到此时,龙的融合过程已初步完成,龙身上所具备的通天、善变、显灵、征瑞、示威等神性已经强大且彰显,这些神性和“帝王性”多有吻合之处(比如龙可以“通天”,帝王们也认为自己“受命于天”),龙遂被帝王们看中,拿来做了自己比附、象征的对象。于是,秦始皇被称作“祖龙”,大凡想做帝王的人,都效法这位“始作龙者”。

随着帝王们用龙、比龙、称龙,作为对应,帝后妃嫔们就开始用凤、比凤、称凤了。其起始标志是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让妃嫔戴凤钗、穿凤头鞋。

于是,凤凰便有了一个大的转化:由阳转阴,整体上趋于雌性化。这个转化过程,历时大约一千多年。

有意味的是,转化之前,凤凰因具阳性,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比龙低,转化开始之后,情况就大不如前了。和帝王开始比龙的时间相一致,龙从形象上也开始吸纳凤、摄取凤,目的大概是要将凤身上本有的雄阳之性、之美据为己有。凤作为阳鸟美禽,重要的形象特征是翅膀和足爪,于是龙也就生出了矫健的翅膀,长起了尖利的鹰爪,有了“应龙”(古文“应”通“鹰”)、“飞龙”之称。我们看汉以后文物上的图案,只要龙和凤在一个画面者,大都是龙居中、居上,凤居偏、居下,而且多是龙比凤大的造型。

帝王比龙之后,龙的地位日益显赫,至宋以后,竟屡屡出现皇家垄断龙的情况。龙纹遂成为帝王宫花的主要用纹,相比龙之盛荣,凤的光彩就要差一些,使用的数量,出场的机会,被垄断、被神秘化的程度,都比龙少得多、小得多。这种情况从秦汉开始,至明清为盛,以至于辛亥革命后仍余续不断。

其间也有比较特殊的情况,如果女性主宰朝政,凤的地位就会被抬到一个高度。如武则天在唐高宗患病不能临朝的情况下,以皇后身份理政,其时陈州报告有“凤鸟见于宛丘”,武则天即改年号为“仪凤”。唐高宗死后,成为皇太后的武则天“临朝称制”,下令将中书省改称“凤阁”,门下省改称“鸾台”。到了载初二年九月某日,“群臣上言,有凤皇自明堂飞入上阳宫,还集左右梧桐之上。”(《资治通鉴·唐纪》)不久,武则天就改唐为周,称圣神皇帝,改元“天授”。

晚清时期,名义上有皇帝,实际权力却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在龙凤对比中,突出凤,可以说是慈禧一生的追求。她在德和园看戏时的座位,就称“金漆珐琅百鸟朝凤宝座”。清东陵的定东陵是慈禧和慈安的陵寝。这慈禧陵三殿,其耗金之巨,工艺之精,使明清二十四位皇帝的宫殿为之逊色。尤其是隆恩殿正中的丹陛石雕更是别出心裁。采用高浮雕加透视技法雕成,宽一米六,长三米一,图案为“凤在上,龙在下”。隆恩殿周围有六十九块汉白玉栏板,每块栏板上都雕有“凤引龙”图案:一只高高在上的大凤,凌空展翅,穿云俯首;一条出水小龙,曲身扬首,仰望大凤。七十四根望柱头打破历史上一龙一凤的格式,均为“一凤压两龙”,暗示她的两度垂帘听政。

慈禧这种将凤抬高到龙之上的做法,在漫长的龙凤文化发展史上实属特例。

民间的龙凤呈祥

龙与凤凰配合、对应、互补的情形,广泛地流行于民众之间,反映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习俗之中。其寓意,多是阴阳和谐,婚恋美满,求吉祈福。如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的“龙凤呈祥”:龙凤各居一半。龙是飞龙,张口旋身,回首望凤;凤是翔凤,展翅翘尾,举目眺龙。周围瑞云朵朵,一派祥和之气。民间也流传不少龙凤配合、结合的传说,如东北的《龙凤匹配》:龙子先化作蛇郎再化作英俊小伙儿向三姑娘求爱,婚后即去应考,三姑娘的姐姐偷烧了龙子留下的蛇皮,使考中状元的蛇郎只能以龙身飞回。三姑娘见状自杀,变成了一只火红的凤凰。于是龙凤和鸣,双双飞向天堂。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龙和凤凰本来就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神物,体现着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帝王、帝后自然不能全部垄断。如畲族穿“凤凰装”的习俗,就和帝后比凤无关,传说是古代一家母子,救了一只受伤的凤凰,凤凰伤愈后,将自己头上的头鬃和尾巴,送给这家新娶的姑娘。从此,畲族姑娘就有了凤凰装。另一方面,不可否认,帝王比龙、后妃比凤的讲究,也对民间的世俗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谓“上好之,下必有甚焉者”(《南史·儒林传》引)。如浙江民间讲究新娘出嫁时穿戴凤冠霞帔,其由来据传是南宋时,某村姑救了康王赵构一难,赵构重登皇位后,即赐此村姑可以“娘娘”的名义,在出嫁时享受坐花轿、戴凤冠、着霞帔的殊荣。后来乡村姑娘在出嫁时也都纷纷效仿,遂有此俗。而那些言情小说,如《花龙戏凤》、《浪龙戏凤》、《侠龙戏凤》、《傲龙戏凤》之类,从名称上就能看出受帝王比龙、后妃比凤的影响。

到了近当代,龙和凤凰作为帝王、帝后象征物的年代已成历史,人们更多的是将其视为“吉祥物”或“吉祥符号”。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民俗事象。如1999年6月20日山西小伙子朱朝辉驾摩托车成功飞越黄河,并在壶口举行了一场有特别纪念意义的婚礼——手捧鲜花的新娘子在对岸迎接他,而其身后,便是一幅特意制作的大而醒目的“龙凤双喜”。至于哪对夫妻喜得有男有女的双胞胎,人们以“龙凤胎”相称的事情,就多见于传媒了。

2004年12月18日,中华婚礼庆典主题曲在北京揭晓,由著名作曲家赵季平作曲的《龙凤呈祥》被选中,成为中国第一次有组织地面向社会征集而产生的第一首婚礼庆典主题曲。此后,新婚青年在举行婚礼时,可以无偿使用。此曲长约三分钟,其歌词为:“你是新娘,我是新郎,我们的爱在朝霞中起航;你撑一篙,我划一桨,唱一曲中华《龙凤呈祥》;龙凤呈祥,龙凤呈祥,和和美美,喜气洋洋;龙凤呈祥,龙凤呈祥,恩恩爱爱,地久天长……”

摘自《凤图腾》庞进编著 中国和平出版社2006年1月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4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兄的雕工总是那么精彩!佩服!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4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delori.net.cn/

剑柄剑身不在一直线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4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yyxfm.com.cn/

要求亮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3-25 00:29
  • 签到天数: 17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06-5-8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9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djqz.cn/

    有没有亮剑图?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10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omHsu 于 2006-5-4 23:16 发表
    剑柄剑身不在一直线上

    不知道砍啥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10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刀装

    什么价格啊. 麻烦报个价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10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omHsu 于 2006-5-4 23:16 发表
    剑柄剑身不在一直线上

    那是照片的问题,实物是在一条线上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