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710
注册时间2005-1-3
参与分
技术分
精华
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13-6-27 06:59 |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
知之者不如乐之者------ 兼谈中美教育
--万精油—
洛杉矶时报报导,美国的围棋天才少年唐可,十岁时拿到全美少年冠军。举目四望,同龄人中找不到对手。父母不想耽搁了他在这方面的天赋,送他到北京的围棋道场学棋。原以为,在这有“魔鬼学院”之称的道场滚打两年,可以为他在围棋上的天赋增加一双翅膀,出来后海阔天高自由飞翔。没想到,学了一年半,小唐可不干了,说是太枯燥。决意离开道场,打道回府。这篇报导的标题就是天才少年放弃围棋。(http://www.latimes.com/news/local/la-me-holland-20120424,0,2904088.column)。
据唐可说道场里有两千学生,岁数从6岁到18岁。每天除了早晨6点的晨跑,全是下棋。战术研究,打谱,比赛,没有文化课,也不学艺术,科学,甚至连数学也不学。从吃过早饭到晚上11点,除了下棋还是下棋,毫无趣味可言。久而久之他对围棋失去了兴趣。
一个对围棋充满兴趣,对生活充满好奇的孩子在道场呆了一年半以后居然厌倦了围棋。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错?不禁让我们深思。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把孔夫子的话利用逻辑关系传递原理,去掉中间拿来做这篇文章的标题,主要是想强调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要搞好任何一样东西,体育也好,文艺也好,第一重要的是对它要有兴趣,喜爱它。我们常看见一些父母逼着孩子学这学那,孩子没有兴趣,总归是学不好的。间或有个别孩子在棍棒下逼出来了,但枯燥无味不说,心里不喜欢最终也很难上到最高层次,这就是境界问题(下面再讲)。所以要让孩子学任何东西,首先要培养他们对这个东西的兴趣。当然,更高级的不是培养兴趣而是发现他们的兴趣,这种自身产生的对某种东西的兴趣往往是孩子天赋所在,发现并开发它是培养孩子的高级手段。唐可其实对围棋已经很有兴趣了(或者说很有天赋),能拿到全美少年冠军,对围棋的热爱是肯定的。可惜的是唐可对围棋的兴趣在道场填鸭式的教育下被毁得毫无踪影。这样的道场还不止一个,与唐可类似的孩子还很多。一个道场2千学生,各道场加起来估计上万。中国现在的围棋市场大约可以养活一两百专业围棋人士,道场的学生绝大多数以后是不可以靠围棋吃饭的。这些人从道场出来,没有基本文化知识,没有艺术修养和数学推理能力,连正常与人打交道的能力都欠缺,到社会上差不多就是半个废人。要知道这些人本来都是很有天赋的(否则父母也不会花大钱送他们到道场学棋),应该算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这么大的智力财富被浪费了。说得轻一点,至少是浪费了孩子们生命中最宝贵的学习阶段。说得重一点,孩子的一生都被毁了。
相比之下,台湾的女棋手黑嘉嘉就很值得学习。她的棋艺目前在世界女子棋界算名列前茅的。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在学围棋的同时,没有放弃正常学习。除了文化课学得好以外,中国的琵琶,西洋的钢琴都弹得不错。书法造诣也很深,她的字画拍卖到10万台币。而且她居然还是学校游泳队主力。这样的学业与围棋两不误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学习模式,人才培养的方向。
前面说到境界问题。任何领域到了一定高度以后,要出类拔萃更上一层楼是不能单靠具体技术的。作家不会因为多认几个字就写出好小说,钢琴家也不会因为弹得更快而弹出音乐的生命。他们需要的是非技术性的东西,所谓“功夫在诗外”。众所周知,俄罗斯芭蕾舞是世界顶级的。据说中国培养的芭蕾舞演员技巧上不输人,但水平却相差甚远。究其原因,在于整体的素质教育。据说俄罗斯的芭蕾舞演员,文学艺术,历史,音乐,美学等等都要涉猎。优雅的动作举止是高贵精神层面的自然表现。再拿围棋来举例。现在的顶尖高手不能单靠几个手筋,飞刀就能拿冠军。你会的人家也会。要比别人高,需要的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单靠成天打谱练手筋是不行的,需要整体素质的提高。围棋道场放弃文化课,数学课,单单在围棋上下功夫。与这种提高整体素质的精神背道而驰。道场或许可以培养出一些棋匠,但不太可能培养出大师。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必须要声明一下,我这里讲的是一般人。有个别特殊天才,比如吴清源,李昌镐之类的并不一定全面发展,但这样的人一个世纪才出一两个,而且这样的天才不是靠道场可以培养出来的。不在我们讨论之列。
如果只是围棋道场的问题,我这篇文章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实际上,如果只是围棋道场的问题,我或许根本就不会写这篇文章。毕竟下围棋的人不多。我真正想写的是与围棋道场类似的别的教育机制。比如奥数,奥物,奥化,因为他们影响的人太多太多。围棋道场只是国内教育问题的冰山一角。我是搞数学的,我们就拿奥数说事。
我所知道的国内奥数班,每天就是做题。海量的题目填鸭式的灌给学生,基本不考虑学生是否感兴趣。这点与围棋道场很像,但它的负面影响比围棋道场严重得多。主要问题是在于它的规模。据说国内许许多多的家长都把小孩送去学奥数,好像不学就比别人差一截,大有全民学奥数的感觉。本着“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原则,我在这里要大胆说一句: 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奥数是有害无益。
等一等,你或许要说,学东西怎么可能有害?
首先,奥数里学的东西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没用(下面会详细讲)。其次,奥数的教学方法让孩子死板做题,消磨了创造能力。有这些时间不如让孩子去学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哪怕是出去玩一玩,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是大有好处的。
现在回头来说奥数里学的东西为什么对大多数人无用。绝大多数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是不会用到加减乘除以外的数学的,不会用到代数方程,也不会用到几何证明,奥数里的那些刁钻怪题更不可能在工作中出现。有人会说中学打好数学基础,到大学才可以学微积分,从而才可以学别的理工科课程。我们前面说了,绝大多数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初等代数都用不到,当然更不会用到微积分了。那么,是不是说中学学数学没用呢?当然不是。中学学数学不但有用,而且很有用。但有用的不是背公式,解怪题,而是在于它的思想方法。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习逻辑思维,学习平面几何从公理到定理的严谨步骤。中学数学学的那些几何公式,三角函数以后总是会忘的(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也不会在工作和生活中用到Sin,Cos之类的东西),但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到的逻辑方法和思维习惯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是有重要作用的。
有了“学的是思维方法而不是解题技巧,辅助线的画法”这个概念以后,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奥数这种强调技巧的东西对绝大多数人无用,完全没有理由在这个上面浪费时间。遗憾的是,很多家长不明白这个道理,看见别人把小孩送去学奥数,自己也送去学,生怕被别人拉下。殊不知如果用这个时间让孩子去干点自己有兴趣的事,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好处。有人或许会感到奇怪。你是吃数学饭的,居然在这里说奥数没用,这不自己给自己过不去吗?这里需要声明一下,我说奥数无用是针对大多数人。对极少数人或许是有益的。有个别小孩非常喜欢数学,可以在解难题中找到乐趣,这样的小孩去上一下奥数或许是有益的。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奥数不但无用,反而有害。
不但有奥数,还有奥物,奥化。更可怕的是不但高中有奥数,居然小学也有奥数。上网一查,什么一年级奥数,二年级奥数,小升初奥数,初升高奥数。沉重的负担恨不得从幼儿园就开始压在孩子身上。国内来的朋友看到这里的孩子,最大的感慨就是,他们活得真愉快啊!人的一生当中,孩提时代应该是最欢乐的时候。小孩子活得愉快可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
相比之下,美国这边的学校和家长比较注重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学生们除了功课以外大都参加好几个课外俱乐部,培养各种爱好。学校甚至还要求学生参加一定的公益活动。大学录取新生的时候,公益活动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录取。所以这里的高中生下课后有人到敬老院帮忙,到政府给无家可居的人提供的临时住所服务,甚至参加组织各种募捐活动。家长们也不是不关心孩子的学习,而是在关心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关心孩子的为人处事,性格培养,体育活动,关心他们是否生活得愉快。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句,这里的不少华人家长(更广泛一点的亚裔家长)也与国内的家长一样只注重学习成绩,不注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体育活动。
当然,也不是说美国的教育就没有问题。他们也有他们的问题。
不论是在美国或在中国,小孩的聪明程度都呈正态分布。也就是说少数聪明的,少数笨的,大部分属于中等水平。我的感觉是中国的教育以聪明小孩为对象(正态分布的高端),不管大部分小孩能不能接受,强力灌输进去。甚至把奥数这种只对个别(对数学有特别兴趣,学校的数学课吃不饱)的小孩才需要的东西延伸到大部分小孩身上。搞得大部分小孩疲于奔命,没有时间发展别的爱好。在繁重的功课下挤出时间来搞业余爱好的结果就是身体搞垮或者性格搞坏,甚至休学(比如围棋道场)。美国呢,由于有“一个都不能落下”的政策,过分注重正太分布低端的孩子,以至于拖了大多数人(正态分布中上端)的后腿。许多小孩有吃不饱的感觉。即使中学的快班也仍然没有国内小孩的压力大。直到高中有了AP班才真正把小孩的水平分开。
中国和美国的初等教育各有利弊。从直接效果来看,中国的学生会考试,考起试来可以甩美国孩子一大截。会考试当然不是坏事。但考试好不等于创造能力高,更不等于科研能力强。我们从前读博士的时候,博士资格前几名总是中国人,但这种优势在后来做论文的时候就没有了。美国这边中学(甚至有些小学)就要求孩子独立做项目。这样锻炼起来的能力在做论文时就有了优势。最重要的是,整体上来说,我感觉中国的学生课业负担太重,美国的学生更快乐。所以,如果两者选一,我选美国的教育。
中国的教育制度有问题是有识之士的共识,如何改善却没有统一意见,因为实在是太难。一方面有从考八股文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影响,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那就是纯数字的压力。中国人太多,大学(或好大学)的位置不够,考试就成了很自然的过滤器。要想上好大学就必须考好试。搞得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成天模拟考试。出题的人为了对付这些模拟,考题就越出越难,越怪。这就给奥数之类的东西提供了存在的理由。由此反馈,造成恶性循环。那么,如果不考试,像美国一样以高中四年成绩为主要参考,加上自我申请,老师推荐行不行呢?在中国的环境下,我们可以想象红包满天飞,最后比的是钱,权。不考试的方法至少目前还行不通。凡此种种,所以有人说中国的教改比政改还难。如何改的问题超出本文范畴,另文再谈。
报导说唐可如今在加州读高中,唱歌跳舞演话剧,欢乐无比。而且又开始对围棋有兴趣,并开始参加围棋比赛了。林书豪可以以全A的成绩进哈佛,唐可也可以学好文化课的同时下好围棋。学业和爱好两不误,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全面地,幸福地成长才是大家应该追求的教育模式。
趁着这儿童节的机会,我在此呼吁学校和家长给孩子们减轻不必要的负担。超负荷的方法只能让孩子们讨厌学习,不愉快的同时也学不好。优良的教育方法是让孩子们热爱所学的东西,减轻负担或许有奇效。恰如这篇文章的标题所说:知之者不如乐知者。
祝孩子们儿童节快乐。
--万精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