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09|回复: 18

转帖:驴友灵山遇难 “完全有可能避免”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6-9-4 21:44
  • 签到天数: 147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2-12-28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bowieboy 于 2012-12-28 21:59 编辑

    http://finance.ifeng.com/roll/20121226/7481211.shtml来自凤凰网转帖 新京报采访。

    张志坚

    博士,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户外部主任、中国登山协会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曾成功登顶玉珠峰等多个海拔5000至7000余米的山峰,并多次担任登山队队长。
    12月22日,在参加天行队组织的登顶灵山的活动中,副领队马云飞和队员无碍(网名)迷路,后遇难。
    昨天,中国登山协会秘书长张志坚博士在分析事故原因时表示,核心层对队伍的掌控力比较弱,缺少预案,队员丢弃背包、忽略天气情况和体能,盲目追求登顶,导致悲剧发生。
    40人队伍只配2领队“太少”
    张志坚认为队伍过于庞大,核心层对队伍的掌控力比较弱,领队应有资格证

    新京报:什么时候得知两驴友在灵山遇难的消息?
    张志坚:本月23日我出差回来后,就听说此事了。

    新京报:当时心里第一反应是什么?
    张志坚:痛心,并且遗憾。中国登山协会做了很多相关呼吁,但这种悲剧每年都在发生,并呈上升趋势。我们有时也想不通,为什么出事的频率这么高。

    新京报:这次出事的约40人的驴友团队,只配了2个领队,是否太少?
    张志坚:太少了。对高山探险来说,领队和队员一般是1∶1到1∶4的比例。户外运动宽松一点,也要在1∶8到1∶12之间。40人左右的团队,起码要配4个领队。

    新京报:冬季攀爬灵山,这个40人的队伍是否太庞大?
    张志坚:这本身就是错的。
    40个人的大队伍里,由于个人的体能不一样,行进速度会很慢,这会使得体力好的人,要刻意等着体力差的人,增加体力消耗;而体力差的人,要追上体力好的人,也会消耗很大体力。这样会把整个队伍拉得很长。

    新京报:队伍太长有什么问题吗?
    张志坚:队伍拖得长,一会儿快,一会儿慢,登山节奏差,即使经过锻炼的人,也会被拖垮,而且队伍拖得太长也容易出危险。如果把体力差不多的人分到一个组里,这样每个组可以匀速前进,休息一起休息,行进一起行进。这需要之前就计划好。

    新京报:这次出事的登山队最大问题是什么?
    张志坚:最大问题是,登山队没有形成一个坚强的核心,或者说核心层对队伍的掌控力是比较弱的。

    新京报:队员说副领队之前没在冬天登顶过灵山,在登山中还出现了认错路的现象。
    张志坚:这起码说明他准备工作不足。领队不是想当就能当的,需要经过培训,有专门的资格证书才行。我们现在称为“户外运动指导员证”,分初级、中级等级别。
    现在很多领队,其实不具备领队的素质。作为一个领队,首先要持证上岗,这个证标志着你的水平。其次,最起码的,要具备户外的一些基本技能,然后,需要具备对团队的掌控能力。比如对队伍人员结构、特点的掌握。一个领队,要能够听取大多数人的意见,形成一个决议,那么这个决议是需要严格贯彻执行的,不能到了关键的时候谁也不听谁的。领队,应该相当于队伍的行政首脑,同时也是队员的心理依赖者。

    新京报:事故中,一队员体力虚弱遭遇危险,副领队如果丢下这名队友就能独自脱险。那么这种时候,能不能丢下队员自己先下山?
    张志坚:从理性的角度是可以的。但如果从责任和感情的角度来说,是不可以的。
    作为领队,队员没下来,你下来了,这就是严重的失职。即便是你活着了,你以后的人生也会很痛苦,因为你会为此事自责,可能甚至是自责一辈子。
    弃包“可能扔的就是性命”
    张志坚认为登山时“身不离包”是最基本原则,冬季雪天登灵山体力消耗是夏天的两倍。

    新京报:在登山的过程中,副领队把背包放在半路上,试图“轻装上阵”登顶,此举是否妥当?
    张志坚:我们登山的人,“身不离包”是最基本的原则,绝对不能把包留下!特别是这种探险性质的登山,一定要有装备。背包里的东西,即使整个过程都用不上,也不能不背。在关键的时刻,假如你把这些给养、保暖、照明等的东西扔下之后,很可能扔的就是性命。

    新京报:事发当天下午两点多,当时雪很大,风也大,后来遇难的两名队员仍然没有撤退,却选择继续登顶。这成为了人们争议的焦点。
    张志坚:这个决定是错误的。
    冬天太阳下山很快,而太阳下山之后温度会迅速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到了下午1点,就得赶紧往回撤了,否则回来的时候肯定就天黑了。而且,很多人以为下山容易,其实下山花的时间不一定比上山少多少。

    新京报:那么,他们在冬季登灵山有哪些危险?
    张志坚:第一是高海拔的危险。
    我们这里讲的是相对海拔,它实际上是反映了这次登山的基本运动量。灵山海拔2000多米,而山脚下海拔可能才几百米,相对海拔有2000米左右。对一个平时没怎么运动的人来说,一天之内,如果跨越超过1000米的海拔,就属于比较难的了。而2000米的高差,要在一天之内去攀爬,如果没做好充分的体能准备,是很难当天去、当天回的。
    第二是冬季积雪的危险。冬季和夏季的登山很不同。
    没雪的时候,走路的难度主要体现在克服坡度上;而在有雪的时候,脚会陷在雪里,需要不断做高抬腿的动作。所以,以灵山来说,冬季的体力消耗,是夏天的两倍以上,对体能是巨大的考验。加上雪覆盖了之后,标志物不清晰。所以人很容易迷路。
    第三是失温的问题。
    人的能量主要体现在温度上。人的温度下降的时候,实际上会消耗更多的热量。当天,天气预报最低温度零下15摄氏度,加上海拔增加2000米,温度还会下降12℃,强风下,灵山山顶的体感温度估计在零下28℃到零下30℃。这么冷的条件下,如果还没有装备,人肯定熬不过晚上。很可能一坐在地上,就发现站不起来了。

    新京报:为什么人们往往忽略了登山的危险性?
    张志坚:现在的人们,往往混淆了户外休闲和户外探险的界限。户外运动,由户外生活、户外休闲、户外竞赛、户外探险四类组成,户外探险是最高级别的户外运动。户外休闲的安全可控,但只要是户外探险,一定是有危险的。
    无预案“完全是硬着头皮上”
    张志坚认为除了必要设备和心理、体力准备外,还要了解山的登山历史,分析既往事故的原因

    新京报:你认为这支驴友团队,准备如何?
    张志坚:登珠峰,跟冬季登灵山没有什么区别。充分准备后,就没有什么问题。在这个队伍里,只要有一个具备高山探险经验的人,事情不至于这样。这个人会在需要的时候,果断地做下撤的准备。大家可能会抱怨“当初要是往上走就好了”。但是往上走的结果,很可能就是死。
    除了必要的照明、保暖、帐篷睡袋、给养品、甚至加温器具等装备外,还要有体能、心理、资料上的准备。比如,要了解这座山的登山历史,分析既往事故的原因,要有预案——这支登山队,没有任何的预案,完全是硬着头皮往上走,结果就回不来了。
    这次事故完全有可能避免。

    新京报:您觉得,导致这次事故的根源是什么?
    张志坚:最关键的,是他们登山的动机不纯。为什么非要去登顶?我这次登不上,下次有没有机会?
    户外运动,不应该把目的看得太重,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享受登山的过程上,到时候该撤的时候就可以撤了。虽然这回没登顶,明白了自己准备跟现实还有很大差距,下回继续准备挑战就可以,干吗非要登到顶呢?登到顶上能得到什么?功利心太强。
    把登顶看得太重,才恰恰失去了登山本来的意义。登山,从技术上来讲,是锻炼身体,是不断克服困难的一种过程,登不登顶不重要。如果把这个目的看得太重,到时候会导致自己和同伴的伤亡。
    登山者要对大自然常存敬畏之心。我们现在已经不会谈“征服”二字了。你怎么能征服大自然?大自然是我们的母亲啊,你为什么要跟自己的母亲过不去呢?敬畏不仅要尊敬,而且要畏惧。动不动就谈征服,其实你征服了什么?即便你登到了山顶,风一吹,雪一下,你的足迹就没有了,你任何痕迹就没有了,何谈征服呢?

    好采访。张博士才说到点上了。喜欢参加驴友组团的朋友要觉醒和深思啊。别让悲剧再反复的上演了。珍爱生命,还是好好在家玩刀最安全。{:4_126:}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2-2 17:25
  • 签到天数: 23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2-12-28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的头像是“挂杆白肉”吗?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6-9-4 21:44
  • 签到天数: 147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8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2# kuma5555
    是晾干白肉。哈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2-28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嗯,不错,赞同上述意见,我也是户外活动爱好者,又得到一些经验。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4-7-31 15:58
  • 签到天数: 13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2-12-28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2-29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次不成就等下次。没什么事情非要这次一定要做完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2-29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26 08:08
  • 签到天数: 10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2-12-29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便你登到了山顶,风一吹,雪一下,你的足迹就没有了,你任何痕迹就没有了,何谈征服呢?。。。
    这种谈吐的专家有点水平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2-29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逻辑来说,这些灾难都可以避免的,可是突发事件,蝴蝶效应是不可预见的,很多这种话,其实都是白说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3-7-12 15:37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2-12-29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很有道理。
    唯一不确切的是:登珠峰,和冬季登灵山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海拔的差别很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2-29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户外活动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2-23 16:17
  • 签到天数: 122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2-12-30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很有道理。
    唯一不确切的是:登珠峰,和冬季登灵山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海拔的差别很大。
    yelangfufu 发表于 2012-12-29 12:37

    说的是海拔么是海拔么是海拔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2-30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登协的官员只会对着媒体大放厥词。
    当年我一个朋友登山途中遇难了,就是这个张XX对着媒体放屁说:个人登山太危险,准备不足,向导不专业,巴拉巴拉的……,还是跟着登协的专业队伍登山有保证……。
    MD,拿别人的命给自己的队伍做广告。结果,当年5月,登协的队伍就在启孜峰出事了,一个上海公司的高管遇难。老张打自己的嘴巴这是piapia的。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1-17 23:33
  • 签到天数: 12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2-12-31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是事后诸葛,可道理还是对的,值得听取。当然,楼主的最后一句最有道理,好好在家玩刀还是比较安全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4-13 14:24
  • 签到天数: 18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3-1-2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户外玩玩就行了,何必跟大山较劲呢!真不明白这些人怎么想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3 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14# 小翼飞刀

    寸板不下海最安全,然后就落后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3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出事以后总会人说:"完全可能预防"、"完全有可能避免"之类的B话。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4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2-29 14:45
  • 签到天数: 243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3-1-4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一段说的真好,愿每个人都能常怀敬畏之心,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