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47|回复: 12

秦朝的兵器及用兵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2-15 15:54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6-4-10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秦兵器种种
      
      1974年,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发现大量兵器,这些兵器让人们看到了秦军鲜为人知的一面。一条6.3m长的矛柄遗痕,加上矛头,整个长矛接近7m。这种长度的刺杀兵器,端平都十分吃力,秦军是怎样用来作战的呢?如果用来单兵作战,7m的长矛根本无法自由格斗。但是,在古代希腊,亚历山大的军队就以拥有7.2m的长矛而闻名,由长矛组成的方阵曾经使他们战无不胜。专家推测,秦步兵中应当也有类似的长矛方阵,长矛的威力在于集体的力量。
      不论发生什么情况,这些士兵都要挺着长矛向前走,前排倒下,后排立即补上,保持方阵不变。可以想像:为了将几千人、几万人变成一个铜墙铁壁的方阵,士兵们必须要进行严格的训练。从武器和作战方式来看,长矛手是杀伤力最大的步兵兵种。枪头如林,方阵如山,巨大的冲击力不可阻挡。
      在兵马俑坑,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另外两种长柄刺杀兵器——戟(jǐ )和铍(pī )。戟的长度在2.8m左右,它实际上是在戈的前边加装了矛头,可以钩砍,也可以直刺。与长矛手不同,持戟的士兵可以单兵格斗,对于他们来说,掌握自由搏击的技巧和发挥个人才华是最关键的。铍很像插在长杆上的短剑,长度界于戟和长矛之间,约在3.5m左右,持铍的士兵很可能也是靠某种队形去冲击对手。 从不同的杀伤距离来看,长矛、铍和戟长短之间既有专业分工,又可以互相保护。
      秦俑中发现一种青铜剑,历经2000多年,表面仍没有生锈,至今锋利无比,光亮如新。其一次能划透20张纸。经鉴定,此青铜剑系铜锡合金,并含十多种其他稀有金属,表面有层10~15um厚的含铬化合物氧化层,表明曾采用铬盐氧化技术处理。镀铬技术是在1930年代由德国人发明的,而我国在2000多年前就开始在兵器上镀铬,实在令人叹服。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录了一桩著名的刺杀事件。在秦统一中国前一年,强悍的秦军正准备消灭燕国时,一个叫荆轲的使者带着燕国地图来到秦国,献图投降是假,刺杀秦始皇才是真。史记上这样描述:刺客荆轲手持匕首,绕柱奔逃的秦始皇企图拔剑还击,三次拔剑而剑竟然不出。司马迁解释说,秦始皇的配剑太长了,所以不能及时拔出来。青铜剑一般都是短剑,它无法做长的原因是青铜材料易折断。春秋战国时期,最负盛名的越王勾践剑,全长不过55.6cm。青铜剑普遍宽而短,60cm似乎是青铜剑的长度极限。这种长度的配剑随手就可以抽出,秦始皇怎么可能因为剑太长而拔不出来呢?对于这个解释,历史学家一直很困惑。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的青铜矛头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的青铜矛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的铜弩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的铜鏃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的青铜金钩
      
      这一年,考古人员在兵马俑坑中发现了一把完全不同的青铜剑。令专家吃惊的是,这把剑的长度竟然超过了91cm!可以推测,当年秦始皇佩带的很可能就是这种加长青铜剑。在刺客紧逼奔跑中,要拔出将近1m的长剑,确实不容易。专家很迷惑:秦人将剑加长的目的究竟是为什么呢?19世纪英国古兵器学者理查伯顿认为,在短兵器格斗中,刺要比砍更有优势,因为它更逼近对手。比对手的剑长出约30cm的秦剑,在格斗中显然更容易刺到对方,这很可能是秦剑加长的主要原因。但这毕竟是青铜剑,秦人用什么方法使其不易折断呢?在青铜时代,铸剑的关键是在冶炼时向铜里加入多少锡。锡少了,剑太软;锡多了,剑硬,但容易折断。秦剑的化学定量分析显示:它的铜锡配比使青铜剑的硬度和韧性结合得恰到好处。
      在弩腐烂后留下的痕迹中,考古人员发现了用青铜制成的小部件,这些小小的青铜部件就是弩用来发射的扳机。秦军的弩机通过一套灵巧的机械传递,使勾牙在放箭瞬间突然下沉,扣动扳机变得异常轻巧。这恰恰是弩相对于弓的优势之一。拉弓要用很大的力气,时间越长,越难控制瞄准的稳定。与弓不同,秦弩必须用脚蹬,借助全身的力量才能上弦。专家估计,这种秦弩的射程应该能达到300m,有效杀伤距离在150m之内。秦军使用的弩机,由于制作十分标准,它的部件应该可以互换。在战场上,秦军士兵可以把损坏的弩机中仍旧完好的部件重新拼装使用。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在兵马俑坑,出土最多的青铜兵器是箭头,而这些箭头几乎都是三棱形的。秦军为什么单单选择这种三棱箭头呢?三棱箭头拥有3个锋利的棱角,在击中目标的瞬间,棱的锋刃处就会形成切割力,箭头就能够穿透铠甲,直达人体。带翼箭头有凶狠的倒刺,但翼面容易受风的影响,使箭头偏离目标。秦军的这种三棱箭头取消了翼面,应该使射击更加精准。专家对这些箭头进行了仔细分析,当检测数据最终摆到桌面上的时候,研究人员确实感到难以置信。检测结果发现:箭头的三个弧面几乎完全相同,这是一种接近完美的流线形箭头。这种箭头的轮廓线跟枪弹的外形几乎一样,枪弹的外形是为了减小飞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我们有理由推测,秦人设计这种三棱箭头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秦人凭经验接近了现代空气动力学的规律,这种古老的箭头是早期飞行器当中的范本,它和今天的枪弹一脉相承。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2-15 15:54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6-4-10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军的作战队形
      
      弓弩居于军阵的前锋和阵表,这是秦步兵俑兵器配备的基本规律。1号兵马俑坑东端长廊部分204件步兵俑,是军阵的前锋。第1和第11号过洞内两列横队的步兵俑,分别位于军阵的南、北两侧,每列约180人,是军阵的翼卫。这些前锋和翼卫,基本上都是配备弓弩兵器,矛、剑数量很少。2号坑东端的步兵俑,位于曲尺形阵营的东北角,俑姿均为立射俑或跪射俑,配备兵器绝大多数也为弓弩,戈、矛等为数很少。
      弓弩是远射程兵器,在战国、秦、汉时期,属比较先进的武器。古代有关兵书上往往要求把持有弓弩的步兵摆在军阵较突出的地位,也就是所谓“长兵在前,短兵在后”。按杀伤距离而言,长、短是相对的。戈、矛、戟与剑相比,当为长兵,剑为短兵;与弓弩相比,弓弩则应当是长兵之冠。秦俑兵器配备,大体上体现了弓弩居前或位于阵表,戈、矛、戟次之的原则。长短兵相杂,是秦俑兵器配备的又一特征。秦俑军阵兵器配备既有远射兵器弓弩,又有古代长兵器戈、矛、戟、铍等,同时还配有剑、金钩等短兵。有的秦俑除手执长兵(或弓弩)外,还兼佩剑。
    作者:dragon 2005-8-13 14:58:03)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在赵国一个叫长平的地方,秦赵两国集结了100多万人的军队会战。这是古代战争史上最大的一次战役,这次战役决定了战国时代的政治格局。 长平在今天山西省的高平县,战争就发生在一个山谷。即将投入战斗的秦军,一直是古代史学家几笔带过的模糊形象。而今天,军事专家已经可以根据秦兵马俑去推测那支令人生畏的军队是如何作战了。长平之战,秦军主力在面对像波涛一样翻滚而来的赵军时,怎样发起攻击?他们的战斗队形是什么样的呢?考古发现,秦军弩兵分为三排,直面成千上万汹涌而来的赵军。弓弩在射击中有一条规律,即临敌不过三发,意思是敌人往前冲了,这一支箭装上去以后射出去,再装一次,敌人还往前冲,三次箭射出去以后,敌人就冲到面前来了。时空关系就是这样,所以古代射击的时候一定要轮番射击。这是人们第一次亲眼看到秦军弩兵的作战队形。专家认为,他们站成三排是有道理的。可以推测,当第一排射击的时候,后两排拉弦搭箭,三排弩兵因此可以轮番射击。在战场上,密集的杀伤力最为致命。在长平谷地,赵军首先遭遇的就是秦弩兵。万弩齐发, 赵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铜车马
      
      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西侧20m处,发掘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按照发现的顺序,分别被编为一号和二号铜车马。这两乘车都是四马单辕,呈前后纵向排列,前面的一号车应为古代的“高车”。二号车叫“安车”,分为前御室和后乘室,两室之间隔以车墙。赶车的人坐在前御室,主人坐在后乘室。此车通体施以白色为底色的彩绘,车上有椭圆形伞状车盖。一号车上配备有弓弩、箭头、盾牌,驾车者带有官帽,这说明此车是用来保护后面二号车的安全的。二号车配有1500余件金银构件和饰物,显得华丽富贵,它可能是供秦始皇灵魂出游时乘坐的。
      铜车马处处依照真车、真马、真人制作,人、马的尺寸约为真人、真马的二分之一。铜车马由大小3400个零部件组装而成。车长3.17m,高1.06m。两铜马身长1.2m,高分别为0.65m、0.67m,质量为177kg、212.9kg。车、马、人总质量达1243kg。主体为青铜铸造而成。车马的金银装饰品共计1 720件。金银器总重达7kg。其制作工艺之高超,造型艺术之逼真,令人赞叹不已。如伞状车盖厚4mm,车窗仅厚1mm,还有许多透孔。马缨络用细如发丝的青铜丝制成,直径仅0.1mm。马的项圈是由42节金和42节银焊接而成的,考古学家们只有借助于放大镜才能看到这两种熔点不同的金属的焊接痕迹。马的笼头是用一根金管、一根银管,采用子母扣连接的形式制成,笼头上有根销子,拔下销子就可将笼头完整地取下来。据初步研究,制作铜车马采用了铸、焊、铆、镶、嵌、錾、刻等多种工艺手段。
      秦铜车马是我国发现最早、驾具最全、级别最高、制作最精的青铜器珍品,也是世界考古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它的出土,为考证秦代冶金技术、车辆结构、工艺造型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秦兵器铭文与管理
      
      秦俑坑出土青铜兵器上的铭文,多数是刻划的文字,有一二字的编号或机构名称,也有十几个字的成句铭文。秦国兵器制造和管理,分中央一级的官署机构和郡县一级的地方机构。中央和地方机构均实行“监造、主造、造者”三级监造制度。秦俑坑出土的带有铭文的青铜兵器,全为中央一级官署机构所监造的。其中有明确纪年的兵器目前已发现5件铜戟和16件铜铍。铜戟纪年依次有三、四、五、七年,监造者为相邦吕不韦。铜铍纪年依次有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年等,无监造者,只有主造和造者。铭文镌刻的部位均在戟戈之内、外两侧和铜铍身上。在戟矛的矛(qiao)、铍茎、铍格、剑茎、铜弩机等部位或部件上也发现有官署名、干支或数字编号等,但多为一二字,少数有三四字者,较之有纪年的长句铭文,内容简单。兵器铭文,字体为小篆。戟戈铭文中的三年、四年、五年、七年,经研究者考证,认为均是秦始皇纪年。如“三年相邦吕不韦造寺工(zhe)丞义工(diao)”。“三年”即秦始皇三年,指兵器铸造的年代;“相邦吕不韦”是指兵器制造的最高督造者;“寺工”是中央负责铸造兵器的官署机构名称;“”为人名,乃寺工官署的负责人;“丞”是 “寺工”官署中协助寺工负责人管理工匠的职官,“义”是人名;“工 ”才是具体铸造这件兵器的工匠。这种兵器刻铭题记是秦始皇初期的标准格式。秦始皇十年以后,刻铭中再不见最高督造者,由“监造,主造、造者”三级监造制度变为 “主造、造者”二级监造制,这是对秦国题铭兵器断代的一个标尺。大概到了秦二世元年又开始恢复秦国早期的兵器题记格式。
      
      著名的秦直道
      
      关于秦直道,现有史料记载寥寥,被学者常引用的不足百字。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记载:“三十五年使蒙恬除直道,达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千八百里……”司马迁走过秦直道后,在《史记蒙恬传》中写道:“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
      考古学家考证,公元前212年至210年,为快速反击和抵御北方匈奴侵扰,秦始皇命大将蒙恬率师督军,役使百万军工,一面镇守边关,一面修筑军事要道。仅仅用了两年,一个可与长城、兵马俑相媲美的世界奇迹诞生了。“秦直道”从咸阳北云阳县(今陕西省淳化县北)的甘泉山,由南向北,途经旬邑、黄陵、富县、甘泉、安塞、志丹、子长、靖边、横山等14县,纵穿陕北黄土高原直至九原群(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孟家湾),全长约700km,其中在甘泉县境内遗存32.4km,被称为世界最早的“高速公路”。站在昔日的秦直道上,今人无法想像在这地势险恶、人迹罕至的地界,且不说其工程难度一点不亚于建造长城,而如果没有掌握精确的大地测绘技术,仍旧无法在如此辽阔复杂的地域内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
      陕西省北部的富县境内近日发现一处南北长约300m、东西宽220m的大型古城遗址,据初步考证为秦直道兵站遗址。新发现的这处兵站遗址位于该县张家湾镇水磨坪山顶东北约10km处,当地群众俗称“大寨子”。此段秦直道呈南北方向, 最宽处20m,最窄处约5m,东西为冲刷沟。兵站遗址沿秦直道东侧而建,城址残高约20m,遗址呈长方形,并有城门痕迹。城墙夯土厚9~11cm,夯质坚硬。在遗址的周围地表,散见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陶片和秦汉板瓦及泥质灰陶卷沿盆口残片。
      凭借这一通道,秦始皇的铁甲骑兵,从淳化林光宫屯兵地出发,粮食和军辎源源不断地北运,三天三夜就可抵达阴山脚下,摧城拔地,所向披靡,从此匈奴 “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张弓报怨”,远遁大漠戈壁深处,数十年不敢露头。
      在秦直道遗址,笔者登上最高点,极目远眺,透过树冠密集的枝桠,望见一条大道像巨龙游动,穿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依旧向着天远地远的前方,看不到尽头。一时间,仿如看到那战车辚辚在道上卷尘奔驰,听到繁忙人马在道上高声呼啸。当一切喧嚣随风消逝在那山的转弯处,再定睛一看,如今的古道已是静悄悄,如僧人淡定沉默多年,只有一层茸茸的、似已泛青的茅草,伴着它千年的寂寞和沧桑。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4-11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是太强了啊
    图片看不见,红叉
    但是南宋和明末怎么那么若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4-11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4-17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szngst.cn/

    说漏了一件秦朝的特色兵器,青铜盾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4-17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4-22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楼主辛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4-22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13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gecbbs.cn/

    一堆叉叉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15 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军战斗力确实很强不,不然...何以横扫六国,一统江湖...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6-20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超长矛应该主要是对付骑兵冲阵的,用法是后端着地,斜向前方。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6-21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短相杂。。这点倒是值得深思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6-21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候连马鞍都没有,更别说马镫了,骑术属于少数人掌握的技能,秦军中骑兵<战车<弓弩兵<步兵。既然不存在大规模骑兵冲锋,何来长矛方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