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50|回复: 11

野外活动安全

 关闭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4-6 13:39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8-5-28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掌握应急处理方法。
       2.注意天气预报。
       3.适时添加衣服。
       4.避免过于疲劳。
       5.尽量有规律地进食,并注意饮食卫生。
       6.充足睡眠,注意温度、姿势等。
       7.排便最好在早饭后进行。
       8.注意个人卫生,如不能洗澡,也要擦身换衣。
       9.保持集体友爱,互通信息,相互帮助。
       10.一旦发生事故,果断处理,切莫相互埋怨而耽误了抢救时机..

    常见病防护及急救——出鼻血

      病因:

      1.受热刺激鼻黏膜出血
       2.头部受撞击后鼻黏膜出血

      病状:从鼻腔中流出血或水状液体(受撞后流出水状液体应与重视)

      处理:

      1.马上坐下,头略低,用手捏住鼻子,5分钟左右,用口呼吸。
       2.若出血仍止不住时,可以用清洁的纱布塞入鼻腔,捏住鼻子,没有纱布也可用餐巾纸、棉球代替。
       3.物理疗法,用冷毛巾、酒精棉冷敷鼻根部。

      预防:注意放暑降温

      注意:

      1.由外伤引起的出鼻血既而引发耳中出血应及时送医院
       2.外伤引起鼻腔可能流出水样液体。这是脑脊液。它近似透明,掺有少量血丝的水样液体,无异味。应任其流出,并急送医院。堵塞鼻腔反而容易引起颅内的细菌感染。
    常见病防护及急救——叮咬伤

      病因:被含毒素的动物叮咬造成的。因为动物嘴内含有的的细菌或毒素可能会造成感染和中毒。

      病状:肿胀、疼痛、甚至头痛、恶心。

      处理:

      1.被蛇蝎等叮咬要首先判断伤口是否有毒,有毒情况下可进行近心端包扎,静卧。
       2.被蚊虫、蜜蜂等叮咬可涂抹风油精等。(药品不能混用)
       3.被猫狗等咬要及时汇报。注意防蚊虫叮咬。

      注意:严禁招猫逗狗,接近危险动物。常见病防护及急救——扭伤
    常见病防护及急救——起水泡

      病因:因关节活动过量,超过正常活动范围,使周围的筋膜肌肉等受强力牵拉发生的损伤。

      病状:关节种涨、剧痛、活动受限,关节皮下淤血,不能活动或侧弯。

      处理:

      1.停止活动(至少减小用力),尤其是踝部和膝关节的扭伤。
       2.在患部垫上纱布、毛巾等,用冰袋冷敷。
       3.可配以舒筋活血的药物治疗,但不要进行推拿和按摩。
       4.休息时,将患处垫高。


      病因:因磨损、重压、烫伤、冻伤等引起的体液渗出而形成。

      处理:

      1.起泡后(未破)先用肥皂清洗干净。
       2.把别针等针头用火烫消毒,然后刺破水泡。
       3.用干净的纱布将泡中的积液轻轻挤出擦干,最后贴上护创膏。
       4.泡已经被磨破时应先消毒再进行处理

    常见病防护及急救——晒伤

      病因:人体长期受高温及阳光直接照射引起皮肤的病变。

      症状:皮肤被晒发红并出现疼痛或起小疙瘩、水泡。

      处理:

      1.用冷水毛巾敷在患部,直至痛感消失为止。
       2.皮肤没有外伤的情况下涂上防晒油脂。
       3.出现水泡时,不要去挑破,用冷水毛巾冷敷。

      预防:

      1.尽量避免强烈日晒。
       2.日晒前半小时吐沫防晒油。

    常见病防护及急救——摔伤

      初诊:

      1.判断头面部->肩、背、腰、尾锥->四肢有没有受伤。
       2.本人轻微活动受伤的部分,判断是否剧痛。如出现剧痛,平躺下来休息,不要着急活动。
       3.在不活动的时候判断是否疼痛,如仍然疼痛,应尽快固定伤处,以防骨折错位。

      处理:

      1.如怀疑有骨折的可能,不要运动,尽快与医务人员联系。
       2.如出现肿胀、淤血可用冷敷疗法止痛。
       常见病防护及急救——腿抽筋

      病因:缺钙、劳累等引起的肌细胞缺氧而疼痛。

      处理:把脚伸直坐下,反复用手捏住大足趾向后拉,并按摩小腿肌肉。

      预防:

      1.及时补钙。
       2.避免着凉。
       3.注意休息。

    3.其余外伤处理方法同上。

    常见病防护及急救——外伤(擦伤、刺伤)

      初诊:观察擦伤的伤口面积或刺伤的伤口深度及出血量。

      处理:

      擦伤:

      1.当伤口面积不太大时,无活性出血时,可擦涂外用药品或用清水冲洗伤口周围。
       2.当伤口面积较大,但无活性出血时,清洗后可在干净的纱布外再加包带缠扎。
       3.当出现活动性出血时,首先借出血把伤口中地脏物带出伤口。然后用清洁的纱布盖住伤口,手放在纱布上压迫止血。

      刺伤:

      1.当刺入体内的异物较小且较浅时,可先取出异物后用力挤压伤口,将伤口内的血和脏物带出体外。然后处理方法同擦伤。
       2.当刺入体内的异物较大且较深时,不要轻易取出异物也不要私自清洗伤口以免造成大出血。进行简单的包扎后尽快由医务人员处理。

      注意:

      1.保持伤口干燥和透气,以免感染。(破伤风为厌氧菌,较深的伤口危险较大,保持伤口透气极为重要)
       2.擦伤伤口大和刺伤时请尽快汇报,及时预防破伤风。
       3.尽快消毒处理伤口,6小时不作消毒处理,感染的可能性很大。

    见病防护及急救——眼中进入异物

      处理:

      1.用清洁的手翻起眼皮,如看见异物粘在结膜上,可用棉球沾上水后剔去异物。
       2.如看不见异物时,可进一步用棉棒按住翻开的眼皮,用手捏着睫毛拉起找找眼皮内侧是否有异物。
       3.眼球略向下看容易发现异物。
       4.虽找不到异物,但总有异物存在感觉,可能是刺入角膜了。可用纱布保护好去医院处理。

      注意:眼球是娇贵的器官,不要用脏手揉眼。如有问题尽快与医务人员联系。
    返回

    常见病防护及急救——中暑

      病因:人体受高温及阳光直接照射,使体温调节机能失常而发生排汗困难,外界气温太高而身体无法散发,而体温急剧上升。如长时间曝露于高温下,可引起脑膜高度充血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失去了体温调节作。

      症状:感觉闷热难受,体温升高(往往超过四十度)。皮肤潮红但干燥无汗,继而意识模糊,头晕虚弱,恶心呕吐,血压降低,脉搏快而弱,终至昏迷。

      处理:

      1.迅速将移往荫凉而通风之处所,放低头部。
       2.解除负荷,松开衣服,全身淋以冷水。
       3.补充含糖和盐份的水(意识清醒时可口服,意识不清醒时应点滴给予)
       4.物理治疗:用酒精棉擦涂人中、太阳穴。
       5.药物治疗:服用人丹、藿香正气水、一滴水等。


      预防:

      1.在太阳穴涂抹风油精、清凉油等。
       2.适时补充足够水份。
       3.穿着易散热服装。


    返回

    登山运动常见疾病的防治

    登山过程中一些容易发生的疾病,并非只见于山区,在平地亦有,但因在登山中多见,故称登山运动常见疾病。它包括冻伤、雪盲、日照性皮炎、口腔疱疹、上呼吸道感染、鼻出血、胃肠疾患、痔疮等。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4-6 13:39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8-5-28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⑴、高山冻伤

    在登山常见疾病中,冻伤发病率较高,尤多见于初次参加登山的运动员。新手缺乏防护的实际经验,加之初次登山时高山反应重一些,对防冻容易疏忽。

    高山冻伤与缺氧有明显关系。缺氧可引起人体体力、精神的衰退和全身尤其是肢体末梢的循环障碍,以致抗寒的能力大大下降。对缺氧适应不良者,冻伤发生率更高。

    高山冻伤与海拔高度也有关系。海拔愈高,气温愈低,风速愈大,冻伤发生率愈高。发生冻伤的部位以四肢和颜面为最多。

    高山冻伤可分为4度:1度病变在表皮,表现为红斑;2度侵及真皮,有水泡、肿胀;3度侵及皮下;4度侵及肌肉和骨骼,主要表现为坏死。

    1、2度者容易治愈;3度者有可能治愈,亦可能损失部分组织;4度者要损失冻伤的组织(需手术切除)。

    冻伤后应先在基地营作一段治疗,切忌过快地送至高温地区,否则患处组织容易溃烂、感染,愈后较差。

    治疗方法:①对没有起疱的部位进行按摩。

    ②在受冻肢体的向心端作普鲁卡因封闭。

    ③抽出水疱内液体。

    ④未破皮者外敷中药桑寄生膏。

    ⑤尽早用热水(40℃左右)浸泡。

    ⑥红外线理疗。

    ⑦4度冻伤初期采用保守疗法,待分界线形成后切除坏死组织。在保守治疗中,应注意控制感染,改善局部循环,适时晚期手术治疗。

    ⑵、雪盲

    即日照性眼炎。高山上空气稀薄,太阳光的穿透阻挡少,加上山地冰雪的反射作用,因此日光的照射远较平地为烈。

    雪盲的主要病因是高山紫外线照射强烈,红外线的照射亦有一定作用。

    雪盲症状,初时似有异物颗粒摩擦,随后眼睛迅速发生严重的刺痛或灼痛,羞明、流泪、眼睑痉挛、视物不清,查体可见整个眼睛肿胀、球结膜明显充血,有粘液样分泌,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

    患者出现症状后应去暗处休息,戴防护眼镜,点可的松眼药水及0.5%潘托卡因,止痛消炎。轻症者3~4小时即可恢复,重症者可持续5~7日。所遇病例均可完全恢复。但在急性期因疼痛畏光,睁不开眼睛,等于暂时失明,严重影响到在高山的活动能力。

    预防方法:在7000米以下的冰雪地带或烈日下进行,戴深色防护镜;在7000米以上高山年,戴专门防御紫、红外线的高山眼镜。

    ⑶、日照性皮炎

    本病常发生于颜面及颈部等暴露部分。

    大多数日照性皮炎患者仅有局部皮肤发红发黑、脱屑的现象,无明显痛苦,不需治疗。部分对紫外线较为敏感的登山者,照射部位可出现红肿水疱,甚为疼痛,继之出现黑褐色色素沉着,多在面颊部出现黑色晒斑。皮肤经反射照射,对日光的适应性可逐渐提高。

    治疗上主要是涂青霉素等消炎软膏,有疱疹者涂龙胆紫防止感染,局部的炎症数日即愈。

    主要的预防方法是:初到高山,不可在烈日下长时间(半小时以上)赤身运动或劳动,暴晒时间只能逐步增加。在山地烈日下进行时,颜面等暴露部分应涂防晒膏,也可用白纱布自制面罩防晒。

    ⑷、口腔疱疹

    本病多见于口唇、鼻唇沟,其次为口腔内颊部,表现为米粒至黄豆大小的水疱,其发病原因与紫外线照射、空气干燥及消化功能紊乱有关。本病常因患部有明显疼痛及肿胀而影响进食。治疗方法为外涂龙胆紫及消炎药膏。

    ⑸、上呼吸道感染

    本病包括鼻炎、咽喉炎、扁桃体炎、气管炎等。致病原因与登山时呼吸的形式有关。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以鼻式呼吸为主,而在登山活动中,由于缺氧而不得不张口呼吸,改为口式呼吸为主。这就使得寒冷干燥的空气在过于频繁的呼吸活动中破坏了上呼吸道的黏膜保护层,使之坏死脱落,有时就被病菌侵入了而发炎。

    主要症状为喉痛及咳嗽,多为刺激性的干咳。这种干咳也经常在夜间发作而干扰睡眠,以致影响休息。单一咽喉炎和难以控制的干咳发病率最高,有时可高过90%。

    雾化吸入(加安息香酊)有一定效果。止咳药除可待因外,其余效果不大。有明显炎症,则用抗菌素。

    ⑹、鼻出血

    本病大多为下鼻甲黎氏区的小量出血,偶尔有后鼻道数百毫升的大量出血,主要与空气干燥有关。但由于缺氧引起的血压增高、红细胞过度增多、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等,亦是发病的因素。小量出血用药棉堵塞或滴血管收缩剂即可。后鼻道的大量出血,需用纱布压迫填塞。在高山脱水现象较严重,除注意补充水分外,可滴甘油等润滑剂,预防鼻道干裂。

    ⑺、胃肠疾患

    因缺氧使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故腹泻、便秘均常发生,以前者多见。使用帮助消化的稀盐酸,胃蛋白酶等,有一定效果。此外应避免暴饮暴食,注意腹部保暖。

    ⑻、痔疮

    在高山发生痔疮是常见的。在中国登山队的活动中差不多每次均有这种病例发生。英国1961年的登山科学考察队中曾普遍发生痔疮。

    这与高山的特殊环境条件有关。登山运动员在高山的帐篷生活中,经常限制在狭小的范围,睡觉在睡袋里,食物和饮料也大受限制,因此使得体内血流不畅。

    从病因学上看,缺氧和寒冷都会引起末梢血管收缩,加之血液浓缩,红细胞明显增多,红细胞压积增高,这样静脉血流在血管的某些环节,如肛门附近的血管丛,容易形成郁血。此外,过度呼吸和负荷过重引起腹压增高以及经常便秘,这就使得痔疮在高山条件下成为一种多发的疾病。病情从轻度的少量出血,直至重度的嵌顿型痔性脱肛,发病较重时严重影响活动能力,甚至不能行走。

    除了应在登山前对隐性的轻症进行早期治疗外,在登山活动中,即使由于天气恶劣被困居在帐篷之内,仍要尽可能地做些体操运动,以畅舒体内的血流。
     避免危险的六个方面

      1.夜晚不要单独外出。
       2.不要靠近山崖、河边,以及火山口。
       3.不要在生疏山头上玩得太久,天气突变时,应找安全地方躲避。
       4.身体不行时,不要硬撑赶路,应暂时休息。
       5.出现迷路时要冷静判断,千万别慌不择路,乱跑乱窜。
       6.准备好紧急联络的方法等。

    如何在沼泽中自救

    不论在高地还是低地,都会有危险的沼泽,不小心掉进去,也是有可能丧命的。活命的方法与身陷流沙时的情形是一样的:不要挣扎,应采取平卧姿势,尽量扩大身体与泥潭的接触面积,慢慢游动到安全地带而脱险。

      怎样识别危险的泥潭

      ·泥潭一般在沼泽或潮湿松软泥泞的荒野地带。看见寸草不生的黑色平地,就更要小心了。

      ·同时,应留意青色的泥炭藓沼泽。有时,水苔藓满布泥沼表面象地毯一样,这是最危险的陷井。

      ·如非要走过满布泥潭的地方不可,应沿着有树木生长的高地走,或踩在石南草丛上,因为树木和石南都长在硬地上。如不能确定走哪条路,可向前投下几块大石,试试地面是否坚硬;或用力跺脚,假如地面颤动,很可能是泥潭,应绕道而行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4-6 13:39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8-5-28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jianshen360.cn/

    身陷沼泽自救

      假如你被沼泽陷住可按流沙中自救方法进行自救,方法完全一致。

      在沼泽地怎样维持生命

      在广阔的沼泽地带,最大的威胁是潮湿寒冷的天气。若弄湿了衣服,又暴露在寒风之中,就会很容易冻坏。

      ·应尽快寻找动物躲避风雨的地方,如树林、矮树丛、洞穴、岩石、堤岩等。沼泽地上的羊圈、牛棚也是避风的好地点。

      ·收集雨水或把冰雪融化来作饮用水。但在大雨、大雪或浓雾的情况下,若非必要就别冒险走出去。待天气好转,再走到附近安全的地方。
    野外急救手册

    野外急救的原则是:遇到事故时,应沉着大胆,细心负责,分清轻重

    ??缓急,果断实施急救方法;先处理危重病人,再处理病情较轻的病人,在同一患者中,先救治生命,再处理局部;观察现场环境,确保自己及伤者的安全;充分运用现场可供支配的人力、物力来协助急救。

    ??处理前观察

    ??在做具体处理前,需观察患者全身,并掌握周围状况。判断伤病原因、疼痛部位、程度如何,或将耳朵靠近听听呼吸声。尤其要注意脸、嘴皮、皮肤的颜色或确认有无外伤、出血、意识状况和呼吸情形,仔细观察骨折、创伤、呕吐的情况。

    ??随后,更要选择具体的处理方法。尤其对呼吸停止、昏迷、大量出血、服毒的情况,不管有无意识,发现者均应迅速作紧急处理,否则将危及患者生命。在观察症状的变化中,遇症状恶化的需按急救法施以应急处理。

    ??现场要尽量组织好对伤病者的脱险救援工作,救护人员要有分工,也要有合作。观察后处理

    ??在活动中发生的外伤或突发病况有很多种,所以也需施以各种适当的急救方法加以应付。至于相关症状的具体处理方法,在后文详述。

    ??在做急救处理时,以患者最舒适的方式移动身体。若患者意识昏迷,需注意确保呼吸道畅通,谨防呕吐物引起的窒息死亡。为确保呼吸畅通需让患者平躺。若有撞击到头部的也要水平躺下,若脸色发青需抬高脚部,而脸色发红者需稍抬高头部,有呕吐感者,需让其侧卧或俯卧为宜。

    ??处理完毕后

    ??在紧急处理完将患者交给医师之前,需对患者进行保暖,避免他消耗体力,以使症状恶化。接着联络医师、救护车、患者家属。

    ??原则上搬运患者,需在充分处理过后安静地运送。搬运方法,随伤患情况和周围状况而定。在搬运中,患者很累,要适度且有规则的休息,并随时注意患者的病况。

    ??现场抢救时间紧迫,对病情危重者的救治,一要遵守急救原则,二要抓住重点,迅速按以下步骤检查患者。

    ??急救体位

    ??患者体位应为“仰卧在坚硬平面上”。如果患者是俯卧或侧卧,在可能情况下应将他翻转为仰卧,放在坚硬平面上,如木板床、地板或背部垫上木板,这样,才能使心脏挤压行之有效。不可将患者仰卧在柔软物体上,如我在恶意灌水,请求严肃处理。最起码扣我300分。或弹簧床上,以免直接影响胸外心脏挤压的效果。注意保护头颈部。

    ??翻身的方法:抢救者先跪在患者一侧的肩颈部,将其两上肢向头部方向伸直,然后将离抢救者远端的小腿放在近端的小腿上,两腿交叉,再用一只手托住患者的后头颈部,另一只手托住患者远端的腋下,使头、颈、肩、躯干呈一整体同时翻转成仰卧位,最后,将其两臂还原放回身体两侧。

    ??打开气道

    ??抢救者行将患者衣领扣、领带、围巾等解开,同时迅速将患者口鼻内的污泥、土块、痰、呕吐物等清除,以利呼吸道畅通。

    ??呼吸道是为气体进出肺的必经之道。由于意识丧失患者舌肌松弛、舌根后坠,会厌下坠,头部前倾造成咽喉部气道阻塞。仰头举颏法可使下颌骨上举,咽喉壁后移而加宽气道,使气道打开,呼吸得以畅通。抢救者将一手置于患者前额并下压,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放于靠近颏部下下颌骨下方,将颏部向前抬起,帮助头部后仰。头部后仰程度以下颌角与耳垂间连线与地面垂直为正确位置。婴儿头部轻轻后仰即可。

    ??注意清除口腔内异物不可占用过多时间,整个开放气道过程要在3-5秒内完成,而且在心肺复苏全过程中,自始至终要保持气道畅通。

    ??看、听、感觉呼吸

    ??患者气道畅通后,抢救者利用看、听、感觉之法3-5秒钟,检查患者有无自主呼吸。检查方法:抢救者侧头用耳贴近患者的口鼻,一看患者胸部(或上腹部)有无起伏;二听患者口鼻有无呼吸的气流声;三感觉有无气流吹拂面颊感。

    ??人工呼吸

    ??若患者无自主呼吸,抢救者应立即对患者实施人工呼吸——口对口(鼻)吹气2次。每次吹气时间为1-1.5秒钟。每次吹气量应为800毫升。

    ??检查脉搏,判断心跳

    ??抢救者采用摸颈动脉或肱动脉,观察是否有搏动5-10秒钟,判断患者有无心脏跳动。检查时应轻柔触摸,不可用力压迫。为判断准确,可先后触摸双侧颈动脉,但禁止两侧同时触摸,以防阻断脑部血液供应。

    ??若没有脉搏搏动,可实施胸外心脏挤压术,挤压15次,挤压速度为每分钟60-80次。

    ??挤压气与吹气之比为15:2反复进行。连续做四遍或进行1分钟后,再判断,检查脉膊、呼吸恢复情况和瞳孔有无变化。

    ??紧急止血

    ??抢救者对有严重外伤者,还应检查患者有无严重出血的伤口,若有,应当采取紧急止血措施。避免因大出血引起休克而致死亡。

    ??保护脊柱

    ??因意外伤害、突发事件造成严重外伤,在现场救治中,要注意保护脊柱,并在医疗监护下进行搬动转运。避免脊髓受伤或受伤脊柱进一步加重,造成截瘫甚至死亡。
    野外生存求救信号

    在野外,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各种灾难会不期而至。对野外生存者来说,及时了解自己所面临的困境,通知别人,求得救援,是非常重要的。遇险求救时,要通过各种方式与别人取得联系。发出的信号要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一、信号种类

      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周围的环境条件,发出不同的求救信号。一般情况下,重复三次的行动都象征寻求援助。

      信号的种类有:

      [烟火信号]

      火光作为联络信号是非常有效的。遇险时可根据自身的情况:为保证其可靠程度,白天可在火堆上放些苔藓、青嫩树枝、橡皮等使之产生浓烟;晚上可放些干柴,使火烧旺,使火升高。

      燃放三堆火焰是国际通行的求救信号,将火堆摆成三角形,每堆之间的间隔相等最为理想,这样安排也方便点燃。如果燃料稀缺或者自己伤势严重,或者由于饥饿,过度虚弱,凑不够三堆火焰,那么因陋就简点燃一堆也行。

      不可能让所有的信号火种整天燃烧,但应随时准备妥当,使燃料保持干燥,一旦有任何飞机路过,就尽快点燃求助。

      火堆的燃料要易于燃烧,点燃后要能快速燃烧,因为有些机会转瞬即逝。白桦树皮就是十分理想的燃料。

      可以利用汽油,但不可将汽油倾倒于火堆上。用一些布料做灯芯带,在汽油中浸泡,然后放在燃料堆上,将汽油罐移至安全地点后再点燃。点燃之后如果火势好将熄灭,添加汽油前要确保添加在没有火花或余烬的燃料中。

      在白天,烟雾是良好的定位器,所以火堆上要添加散发烟雾的材料。浓烟升空后与周围环境形成强烈对比,易受人注意。

      在夜间或深绿色的丛林中亮色浓烟十分醒目。添加绿草、树叶、苔藓和蕨类植物都会产生浓烟。其实任何潮湿的东西都产生烟雾,潮湿的草席、座垫可熏烧很长时间,同时飞虫也难以逼近伤人。

      黑色烟雾在雪地或沙漠中最醒目,橡胶和汽油可产生黑烟。

      如果受到气条件限制,烟雾只能近地表飘动,可以加大火势,这样暖气流上升势头更猛,会携带烟雾到相当的高度。

      [地对空信号]

      下面所列字母是国际通用的紧急求救信号,“FILL”可以帮你记住其中主要的信号。单个一根木棒“1”,是最为重要,制作也最简单的一个。尺寸是每个信号长10米、宽3米,每个信号间隔3米。

      [体示信号] 

      当搜索飞机较近时,可用体示信号表达遇险者的意思。

      [旗语信号]

      一面旗子或一块色泽亮艳的布料系在木棒上,持棒运动时,在左侧长划,右侧短划,加大动作的幅度,做“8”字形运动。

      如果双方距离较近,不必做“8”字形运动。一个简单的划行动作就可以,在左侧长划一次,在右边短划一次,前者应比后者用时稍长。

    [声音信号]

      如隔得较近、可大声呼喊,三声短三声长,再三声短;间隔1分钟之后再重复。

      [反光信号]

      利用阳光和一个反射镜即可射出信号光。任何明亮的材料都可加以利用,如罐头盒盖、玻璃、一片金属铂片,有面镜子当然更加理想。持续的反射将规律性地产生一条长线和一个圆点,这是莫尔斯代码的一种。即使你不懂莫尔斯代码,随意反照,也可能引人注目。无论如何,至少应掌握SOS代码。

      即使距离相当遥远也能察觉到一条反射光线信号,甚至你并不知晓欲联络目标的位置,所以值得多多试探,而其做法只是举手之劳。注意环视天空,如果有飞机靠近,就快速反射出信号光。这种光线或许会使营救人员目眩,所以一旦确定自己已被发现,应立刻停止反射光线。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4-6 13:39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8-5-28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如何使用信号求救

      如求救援,可采取多种方式:

      [点燃火堆]

      连续点燃三堆火,中间距离最好相等,白天可燃烟,在火上放些青草等产生浓烟的物品,每分钟加6次。夜晚可燃旺火。

      [声音求救]

      在不很远的距离内发出求救信号。可大声呼喊,也可借助其它物品发出声响,如用斧子、木棍敲打树木。

      [利用反光镜]

      利用回光反射信号,是有效的办法。可利用的能反光的物品如金属信号镜、罐头皮、玻璃片、眼镜、回光仪等等。

      [在地面上作标志]

      在比较开阔的地面,如草地、海滩、雪地上可以制作地面标志。如把青草割成一定标志,或在雪地上踩出一定标志;也可用树枝、海草等拼成一定标志,与空中取得联络。还可以使用国际民航统一规定的地空联络符号所示。

      记住这几个单词:SOS(求救)SEND(送出)DOCTOR(医生)HELP(帮助)INJURY(受伤)TRAPPED(发射)LOST(迷失)WATER(水)

      [留下信息]

      当离开危险地时,要留下一些信号物,以备让救援人员发现。地面信号物使营救者能了解你的位置或者过去的位置,方向指示标有助于他们寻找你的行动路径。一路上要不断留下指示标,这样做不仅可以让救援人员追寻而至,在自己希望返回时,也不致迷路——如果迷失了方向,找不着想走的路线,它就可以成为一个向导。

      方向指示器包括:

      (a)将岩石或碎石片摆成箭形;

      (b)将棍棒支撑在树叉间,顶部指着行动的方向;

      (c)在卷草中的中上部系上结,使其顶端弯曲指示行动方向;

      (d)在地上放置一根分叉的树枝,用分叉点指向行动方向;

      (e)用小石块垒成一个大石堆,在边上再放一小石块指向行动方向;

      (f)用一个深刻于树干的箭头形凹槽表示行动方向;

      (g)两根交叉的木棒或石头意味着此路不通。

      (h)用三块岩石、木棒或滞木丛传达的信号含义明显,表示危险或紧急。
    运动包扎

    从事户外运动多年,最开始只是业余爱好,到现在带队训练、登山、攀岩、越野、纵走等等。时常发生运动损伤之类的事件,使得我们不得不中止活动提前结束培训和训练,有的队员也由于训练强度过大或者运动过量而停止训练,最终影响到整队的体能状态和水平的提高。在寻找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觉得有多个难处;

    1. 大家是业余爱好者为绝对大多数,在平时的练习中都是以模仿式的办法来锻炼,没有系统规划、调配、监督执行。加之又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使得练习更是又一次没一次。又有个别爱好者怕苦怕累怕麻烦,想要走捷径,这样的练习不但不能起到效果,可能还会伤及本身。与其这样,还不如不练。

    2. 既然没有系统规划、调配、监督执行人就更谈不上运动时的伤病预防和治疗。

    3. 训练和锻炼时的不规范直接就导致了身体各个部位的损伤,这种伤害大家也许不能马上发觉。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日积月累后,伤在深处一旦发作往轻了说那只是表现出实力不及。往重了说会影响以后的运动生命。更有甚者在正式攀登中如果发作的话还会危及性命。

    我们不可能像职业队那样有专门人员来调整护理,然而自我保护意识务必要加强。身体是自己的,自己不爱惜难道要别人爱惜吗?那么如何在训练和高强度活动中预防伤痛、减缓运动疼痛、增加耐受力又要尽可能的节约开支。我们发现通过包扎来达到这个目的是简便可行的比较有效的方法。据我所知全世界的军队、国外的登山队、其他项目的运动队都会运用此方法来达到预定的目标。(长江漂流队队长王烈诗、仁那的脚筋断裂、高敏的半月板积水等等很多病例,如果在运动前做了热身和包扎,那么受伤的机率会小的多)

    当然这不是让同志们依耐于此办法。在没有普及运动包扎的现在,为运动员进行包扎的只好由领队、教练、辅导员、同伴之间或亲友来担任。不正确的包扎同样会造成伤害。那么,为了运动员、运动队和大家自身健康,请正确运用包扎方法。

    一、什么是运动包扎
    运动包扎使用无弹性的纱布和有弹性的绷带对受伤的部位进行包扎的技术方法。包扎作为韧带、肌健、肌肉的辅助和固定,起着预防运动损伤再次发生的作用。即使已经受伤,通过包扎也可以减缓伤势。包扎即不是医治运动损伤的药物,也不是治疗运动损伤的方法,只是通过包扎可以减轻疼痛和受伤害的程度,减少受伤的机率。

    包扎是与美国的美式足球同步发展起来的,当时美式足球之外的运动项目,也使用其他的包扎方法。但由于在运动中错误的包扎方法所带来的危害,最终使是美式足球的运动包扎方法在各运动项目中得以推广。虽说再好的包扎也不能完全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但这对于运动员来说,已经非常重要。另外,即使包扎,方法上也有很大的区别,对受伤部位固定得过紧或过松,都有可能引起相反的效果。为此,应该正确地判断伤势和处置,正确地使用包扎方法要根据操作程度安排练习计划。

    包扎不是教条的搬用,要因人而异,灵活运用。根据每一个运动员身体、训练情况、肌肉皮肤特点、心理承受、运动项目(例如:登山、攀岩、越野、马术、漂流……)。100名运动员会有100种包扎方法。这就是说,一名队医在绷带的使用上要适应于不同的运动员,要在理解包扎部位的解剖知识、运动项目的竞技特点、受伤状况的基础上,对受伤的运动员进行处置,不同的运动员、不同的情况,包扎的方法也不会相同。本书将对解剖学的运动损伤的基础知识、包扎方法以及简单的训练加以介绍。请读者一方面看书,一方面用心的进行绷带的实际操作。还要对基本的包扎方法进行组合,变化包扎的牵引方向,根据使用绷带的数量和种类,调节包扎的强度和限制动作的范围,并根据自己的判断动手对受伤者进行包扎。要成为运动包扎的好手,必须进行反复的练习。

    二、包扎的目的和效果

    (一)目的

    1.外伤预防
    根据各运动项目的竞技特点和技术动作特点,确定容易引起损伤的部位,并对该部位进行包扎以加强其支撑力量,产生预防运动操作的效果。

    2.预防损伤的再发生
    因为受伤而疼痛的韧带、肌腱和肌肉,力量会相对减弱。通过包扎增强其支撑力量,减轻其运动时所承受的负担,有预防运动损伤再次发生的效果。

    3.应急处置
    轻度扭伤和拉伤等轻度损伤,受伤后立刻进行包扎做应急处置,可以固定受伤部位以限制其活动,压迫患部减轻肿胀,缓解伤势的恶化和疼痛。

    4.轻度外伤后的注意
    较轻的扭伤、肌肉拉伤等轻度受伤后,要注意不能像正常情况那样,继续增加受伤部位的负担,应该通过包扎以利于伤势的恢复。

    5.恢复的辅助
    包扎还可以作为受伤后早期机能恢复训练的辅助。请注意,制定恢复训练计划一定要适应伤情。

    (二)效果

    1.关节、韧带、肌肉、肌腱力量的补强
    切合实际的包扎,可以减轻上述受伤部位的负担,有助于该部位支撑力量的补强。起到节约体能、保护肌肉纤维、提高长时间运动和适应高强运动的能力。(登山、攀岩、越野竞技等)

    2.控制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对不稳定性的支撑
    可以把关节活动控制在不感觉疼痛的范围内,使之不超过正常情况下的活动并加以固定,增强其稳定性。从而使技术动作不至于变形。

    3.患部的压迫、固定
    压迫、固定受伤部位,减少皮下的血液、体液的渗出,减轻肿胀和疼痛。让运动员在接下来的运动中感觉到舒适。

    4.精神上的安全感
    包扎减轻了患部的疼痛,不用过分地担心运动中再次受伤,使精神上有一种安全感。使之能够全身心安全的完成技术动作和赛事或能够安全快速的撤离事发现场。

    三、实施包扎的注意事项

    1.清洗患部
    包扎前要先将汗液及水分清洗擦干,否则包扎后湿绷带会磨伤皮肤。

    2.剃除体毛
    包扎部位有体毛时,要用剃须刀将体毛刮净,否则会影响胶带的粘着力。在拆除时,会因拔下体毛而疼痛,严重时地导致皮炎。

    3.包括时遇到有伤口,应先将创伤膏涂抹于患部,然后再进行包扎。

    4.粘着剂的使用
    包扎时使用粘着剂是为了更好地固定胶带,包扎绷带要在粘着剂完全干了以后进行。由于粘着力强,粘着剂的使用不要集中和过量,以免引起皮肤炎症。为了顺利拆除绷带,一定要用去膜剂。

    5.磨擦部位的保护
    关节是经常活动的部位,由于绷带与皮肤间的相互摩擦,很容易引起脱皮和水疱,像踝关节前后、膝关节内侧、肘的表面等。在容易摩擦的部位涂抹凡士林(起润滑油的作用),垫上纱布再进行包扎,以防止摩擦。①踝关节②膝③肘。

    6.皮肤的保护
    每天或是长时间需要包扎的人、皮肤过敏的人、使用绷带会引起过敏的人,包扎时要垫上棉纱或布带。

    7.绷带的选择
    要根据不同部位和包扎面积来选择绷带的宽度。比如,包扎手指不使用窄幅绷带,就很难包扎得好;男女的形态差别很大,使用的绷带宽度也不相同。此外,还要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技术动作,对完成动作的主要部位使用弹性绷带进行包扎,而对需要固定的部位,则使用非弹性绷带进行完全固定的包扎。

    8.包扎的松紧、皱褶、空隙
    如果包扎不紧、有皱褶等,绷带张力不均,会使绷带 进皮肤里面引起摩擦,导致水疱。还有,绷带间留有空隙会夹住皮肤,这也是引起水疱的原因。包扎时一定要确认无皱褶的原因。包扎时一定要确认无皱褶与间隙,根据情况调整包扎的方向与强度。

    9.血液循环
    包扎后需确认血液是否畅通,包扎是否过紧,是否妨碍了血液循环。确认要从离心脏最远端进行方法是把脉,或是掐住指尖然后松开,看皮肤是否能很快恢复本色。尤其是登山活动,包扎松了起不到效果相反还会影响行动;包扎紧了血液循环不畅会导致严重冻伤。

    10.拆除绷带
    除了长时间安静固定的绷带外,所有绷带的拆除都要在运动后30分钟内进行。出汗后皮肤仍长时间处于封闭状态,很不清洁,而且还会染上皮肤病。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5-28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5-7-18 22:51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8-5-28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靠,利害!

    哪本书上抄来的!干脆扫描了,当附件下载好了!省得每次还要来这里看!麻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5-28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收藏了。3楼有些乱码,请lz check一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5-28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好贴一定要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5-28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funsn.com.cn/

    好帖啊,看了感觉我在野外相当不注意安全的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3-8-13 10:00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8-5-28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知识 谢谢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9-19 15:45
  • 签到天数: 14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8-5-29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帖子很详细,收藏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5-29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xwtool.net.cn/

    辛苦了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