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961|回复: 89

图行晋陕(凤凰涅磐原创)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2-7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此文是我考察的一个回顾
因为文字和图片比较多
而且本人现在又快毕业了
所以我就先发文字部分
此行碛口和平遥给我的思想冲撞比较大
文字部分将以这两个地方为主
其他多以图片为主

在这里说明一下,大部分文字是我自己写的,有部分文字是转载网络的
如果原著者有何不妥请通知我删除,谢谢

全部更新完毕
请大家拍砖

前言

关于写生和考察
我热爱写生和考察
并认真对待写生和考察
写生和考察贯穿了我的艺术生涯
我在写生和考察中追求的是一种真实质朴的美
这种所谓的真实并不是用相机简单的再现现实
而是一种夹杂着我个人感情的对于生活精神的理解



[ 本帖最后由 凤凰涅磐 于 2008-12-8 22:2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参与分 +50 收起 理由
sand + 50 好帖好片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路线

我的山西考察线路安排
D1、乘车至火车站乘K110火车至武昌乘汽车到汉口火车站,下午4:30乘K519火车到太原。
D2、抵太原,乘车参观考察晋祠乘车至,乘汽车从太原到碛口。(晚宿碛口)
D3—D5、 由老师指导在碛口风景写生。(晚宿碛口)
D6、从碛口乘汽车至平遥。(晚宿平遥)
D7—D9、由老师指导在平遥考察,参观平遥古城。(晚宿平遥)
D10 、乘汽车至祁县参观考察乔家大院至太原,晚上乘火车至运城乘车至芮城。
D11、参观考察永乐宫壁画(晚宿芮城)
D12、乘车抵西安。(晚宿西安)
D13、 乘汽车参观考察秦始皇兵马俑、华清池。(晚宿西安)
D14、参观考察陕西历史博物馆、碑林。(晚宿西安)
D15、乘车至至长沙
费用:1186元
费用包括:交通费、住宿费、门票、保险
保险(45元):10万元人身意外险,2万元意外医疗
门票包括:乔家大院、晋祠、永乐宫壁画、秦始皇兵马俑、龙门石窟、碑林、华清池。
住宿标准:碛口6、12人间上下床,公共洗手间和浴室、平遥标准间,并两床睡3人,内带洗手间和浴室。芮城、西安、洛阳标准间,两人一床,内带洗手间和浴室。
红线是去的路线
蓝线是走西安的路线
绿线是回程路线


[ 本帖最后由 凤凰涅磐 于 2008-12-7 22:21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言

北方行记之碛口印象
引言:
    在南方生活了21一年,加上自己自小学习国画和爱好摄影,所以近几年暑假经常外出写生考察,走来走去基本都是在湖南西南部和贵州东南部及广西东北部转悠。走的都是云贵高原和红土地,看的都是杆栏式吊脚楼。这次有机会参加学院组织的外出考察,让我来到了黄土高原见到了和南方极不相同的人文风光。我走的路线大致如下,湘潭火车站-武昌-汉口-太原-晋祠-碛口-平遥-乔家大院-芮城永乐宫-西安-华清池-秦兵马俑-西安历史博物馆-碑林,期间一共用去了15天时间。在这15天的时间里北方给我产生了太大的惊叹也给了我很多第一;自己见到了第一次黄河和黄土高原,第一次住了窑洞,第一次睡了炕,第一次喝了地道的小米粥;同样也第一次说了一句“老板来一斤上好熟牛肉,再温一壶酒”。15天的时间里很多地方都只能够算是走马观花,但是确还是有2个地方给了我比较深厚的印象,其一是山西吕梁地区的碛口古镇李家山,其二就是平遥古城。 1989年,画家吴冠中来碛口采风,发现了隐藏于黄土高原深处的李家山。吴冠中先生说他一生有三大发现: 一个“名珠”——湖南武陵源张家界。一个“汉墓”——山西临县碛口李家山村。一个“金矿”——横亘山西陕西内蒙等省的黄土高原。吴冠中在李家山等地看了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说那支离破碎的黄土山峁,酷似沉睡着的雄虎,后采他创作了《群虎图》。我可以算是一个追随着吴老脚步的美术摄影爱好者,去年去了一个“名珠”——湖南武陵源张家界,今年又来到一个“汉墓”——山西临县碛口李家山村和一个“金矿”——横亘山西陕西内蒙等省的黄土高原。我用了2年时间就走遍了吴老用一生时间所寻找到的三大发现,所以此文就放下平遥而来说一下山西临县碛口李家山村吧。

[ 本帖最后由 凤凰涅磐 于 2008-12-7 17:50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17808.cn/

天地玄黄,五谷杂粮,男人女人,北方南方
    北方给人的感觉有种历史的厚重感,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红得墙,黄的瓦,走在北方的大街上,你说不定就会从哪家屋檐下找到残存的历史,于是时光倒转,扇着大蒲扇的老人会热情地招呼你坐下,讲上一段古代的故事,北方的故事大多是与战争有关的,金戈铁马,沙场驰骋,哪怕是在老人的故事里也能够听得到出征的号角,猎猎的风声。
   北方最有代表性的事物是黄土,黄色的大地,沉着而稳重,承载着历史;北方最有代表性的民谣是信天游,高亢的歌声,听起来酸酸的歌词,却传达着北方人对爱情的渴望。

随手一掂,都是厚重的历史


[ 本帖最后由 凤凰涅磐 于 2008-12-7 22:42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cstarlight.cn/

碛口古镇接片




在山西吕梁山中的黄河边上,坐落着一座古镇,这座古镇的名字叫碛口。碛口位于黄河晋陕峡谷中部,临县城南48公里处,因黄河大同碛而得名。黄河由北而来,湫水从东而至,卧虎山横亘镇北,黑龙庙雄峙河东,山环水抱,阴阳交会,山的气势,河的雄浑,凝成了“虎啸黄河,龙吟碛口”的壮丽图景。
   碛(音qi)口位于黄河晋陕峡谷中部,临县城南48公里处,因黄河大同碛而得名。黄河由北而来,湫水从东而至,卧虎山横亘镇北,黑龙庙雄峙河东,山环水抱,阴阳交会,山的气势,河的雄浑,凝成了“虎啸黄河,龙吟碛口”的壮丽图景。 一句乡谚“拉不完的碛口,填不满的吴城”和吴冠中一生的三大发现之一,是我在未到碛口之前对这个小镇的唯一了解。
    历史上的碛口,依傍着黄河的滔滔巨浪把自己的声名推向下游,游向四方。在黄河浪涛中,久久漂流着碛口的名字———这一坐落于山西临县边缘的古渡口。说它是古渡口,因它与古镇同样出名。这古镇与黄河对岸的陕西吴堡县相对望,千年长相守,成为一双互补的伴侣,成为一对互相依托的搭档,成为两个互相呼应的知音。黄河的浪涛把两地捆缚在一起,联系在一起,而它们互相沟通的桥梁便是渡船。两岸人来人往,都靠着渡船的摆渡。船,这种古老的运载工具,如今又加上了发动机。所以,船在黄河中行驶,便响起了雄壮的充满节奏感的马达声。随着马达声的由远而近,便会有一群一伙的人从陕西过来,来赶碛口的集市。
黄河宾馆

夜景,无角架手持拍摄

黄河宾馆里我们住的窑洞

俯瞰黄河宾馆

每天早上必来的乞丐,他的眼神总是那么暗淡


    我们住的地方就是有名的黄河宾馆,走进大门,看到三层的窑洞,院子里安安静静的,一条长毛白狗懒懒地在阴凉地里打盹... 我在这宾馆里四处转悠,才知道这建筑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原来是一间经营麻油的“荣光店”,石拱门上是宏伟的望河楼,走入院落,卧虎石下竟然层叠着五层石窑。荣光店在战争时期被军工厂占用,失火引发爆炸,炸塌了三层石窑,如今二层以上只剩下了石彻窑脸,已经失去了使用功能。背油篓是过去最脏最辛苦的工作,满身油污的苦力走出荣光店前,总要在门口的木柱上抹去手上的油腻,以至于在木柱上凝结石化出一层深褐色的油皮。荣光店如今辟建为黄河宾馆,依然是充满乡土气息的风格。还成了许多摄影和美术团体的“挂牌基地”。廊下的墙壁上随意挂着些摄影和书画作品,在那些定格的影像中,是惊涛骇浪的金黄色大河。听镇子里的老人跟我们说,碛口因其下游的大同碛而得名。“碛”,是指水中由沙石堆积而成的浅滩,大同碛又名二碛,黄河第一碛就是闻名遐迩的壶口。黄河穿行于晋陕峡谷之间,当流经临县卧虎山前时,汇入支流湫水河,水量骤然增大,但四、五百米宽的河道却因为遭遇大同碛而收缩到不足百米,狭窄的河道与十余米的落差使得方才还平静婉约的黄河水奔腾怒号浊浪滔滔,形成一处险滩,以至于“黄河行船,谈碛色变”。在过去交通落后的年代里,碛口以上的黄河水道是连结西北与华北物流的经济大动脉,轻舟越碛虽然有惊无险,但货船在大同碛上船毁人亡的前车之鉴,使得大同碛成为黄河中上游黄金水运通道的终结点,货船至此不得不抛锚卸货改走旱路,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早在明末清初,碛口附近的侯台镇、曲峪镇就已经成为名噪一时的物资中转集镇并具有了一定的规模,碛口西湾村的陈氏家族,就是这一时期依托黄河水运而暴富的巨商。碛口凭借黄河水运,从清乾隆年间到抗战爆发,200多年间,一直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商阜重镇。西接陕、甘、宁、内蒙古,东连太原、京、津,差不多吸引了大半个中国的商人,成为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据镇上黑龙庙清道光年间碑文记载,零星商贩不计,仅店铺字号就有20余家。其间,船筏在黄河里穿梭,驼铃在山谷间回荡。商贾云集,店铺林立,一街灯火,昼夜辉煌,接不完,填不满,正所谓“水旱码头小都会,九曲黄河第一镇”。
碛口房屋

碛口小巷

路虽然还是石板路,但是运煤的车依旧从这里走过


[ 本帖最后由 凤凰涅磐 于 2008-12-7 23:28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黑龙庙

登黑龙庙后的山,俯瞰黄河


这碛口确是有些古韵的。古老的民居,成为当地第一景观。这里的明代、清代民居,构筑成一条条街道,这些街道又矗立在黄河边。民居,依地形斜坡状组合排列。街巷里,古老的黄河卵石铺成了街面。而那些古老的砖瓦构筑成了房舍,飘逸着一种古韵。房屋已斑驳失修,虽不致残破,但却风骨奇峻。有些当年曾是店铺的高墙大院,展示着这历史上商埠的痕迹。一条条青石,一排排大瓮,一个个油篓子,一座座饮马槽,充分让人们感受着这里历史的辉煌与商业氛围的浓郁。在古镇的西边有一个黑龙庙,是古镇求风调雨顺,行船平安,商贸繁荣的宙宇。它气势不凡地踞于黄河边的高处,俯瞰黄河,正对麒麟滩,居高临下,发出一种威严来。历史上,当地人的祈雨和保佑行船平安都在这里进行。原来,面对黄河水却依然未能摆脱干旱,于是,黑龙庙便常常处于香火鼎盛的状态。

赶集



    到碛口的第二天我们便遇上了赶集,赶集是北方农村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每逢集日,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进行物品的交换、贸易。赶集也因此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大乐事。其实北方赶集和南方都是一样的,在黑龙庙背后西湾村的古街上人山人海,沿湫水河,上行不到两华里,转到碛口背后,有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河的小村庄,因它是在湫水河的转弯处故称西湾村。西湾是单姓村,村里都姓陈,从村子的布局和房屋的结构上看,西湾村过去的人绝不是普通靠种田吃饭的人,它的气度,它的规模,它曾经有过的繁荣,绝非黄河沿岸的普通小村庄。以碛口为中心周边的几个村子的人都来到了集市上,进集市口就是卖糊窗纸的小摊,再往里走一些就是日杂百货了。卖鲜羊肉的地方总是会围着一群小孩子,因为他们都在那里看一头鲜活的山羊,究竟是怎么样变成肉铺里悬挂着的骨架。夫妻烧饼铺子在临街的地方散发出浓郁的饼香,现打、现烤、现卖,热腾腾、香喷喷,确实诱人。更引人的是这街面上的条编,这些,只不过是日常生活的用具而已,城里人都是很难看到的。而那些鲜亮的铜器,发着黄灿灿的光韵,则更是分外耀眼了。各种铜制品,与碛口的古韵非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卖光的羊肉

夫妻饼铺

西湾村老人系列



    赶集后的晚上休息时便向店家了解起李家山来,店家跟我们说李家山并不是一座山,而是以李姓为主要居民的村庄,这也是当地对山村的命名规则。与碛口镇隔湫水相望的黄土高坡被称为南山,山的那一边,就是李家山村。

窑洞里的生活


[ 本帖最后由 凤凰涅磐 于 2008-12-7 23:35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ahehome.cn/

碛口当年的繁荣辐射到周边广大地区,带动了一大批村落的崛起,这些村落的商人依托碛口发家,致富后他们不遗余力地建设着自己的家园,为后人留下了西湾村、李家山、寨子山、白家山、高家坪、垣上以及碛口一共七处保存相对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筑群,而碛口的历史价值,也只有与这几个村落形成系统时,才能充分体现出来。碛口人说:穷西头,富西湾,好女子出在李家山。而传遍临县的民谣则唱道:李家山的女子,白家山的汉,招贤镇的瓷器,南沟里的炭。李家山过去之所以成为远近闻名的文艺村,这或许是一个重要原因。然而现在确很少有人知道李家山过去的繁华,很多去碛口很多人是去看浅滩和古巷,却也不知精华尽在凤凰形的李家山。李家山民居位于碛口南5公里,系明清时期李氏家族所建。民居以窑洞为主,窑洞叠置,错落有序。窑洞前普遍有廊檐伸出,多数为四合院。整个民居分布在黄土山坡上,较大的四合院都是水磨青砖对缝砌筑,无论造型、风格、艺术都十分考究。照壁上、门楼上、厦檐上和窑洞门窗上的砖木雕刻,每一个细节都很精美,每家的窑洞都依山势而建,却错落有致巧妙吻合中国传统风水学说的李家山民窑。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将其与湖南张家界、山陕蒙黄土高原列为自己的三大发现。他评价李家山:“这样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难以找到。”因为在来之前就知道了吴冠中大师的三大发现,所以既然来到了碛口就一定要去一下李家山。

李家山接片


    第三天在碛口黄河宾馆匆匆吃过迟到的午餐,我们徒步前往六华里外的李家山。隔着浅浅的湫水河,李家山就在碛口镇对面距碛口不足十华里,旁边就是黄河,触手可及的距离。渡过湫水河,有两条通道,一条是从河南坪顺着简易公路往上爬,因为出发的比较早,所以白雾莽莽。沿途可以听见吼声如雷的黄河大同碛但是确无法一揽奇景。还有一条是顺着黄河畔,从叫麒麟滩的河滩往下走,如有雅兴,还可亲临碛下,观赏那汹涌澎湃,咆哮如雷的二碛气魄,这才使你真正领略到黄河精神,也就是中华民族的顽强拼搏精神。我们经过麒麟桥绕着山后面盘旋上去,是土路,一侧是山体,不时有已经荒废的原始窑洞裸露出来,只有一个成形的大洞,里面什么都没有,张着口对着土路。另一侧就是悬崖,能看到远处的山被层次分明地截断,一圈一圈地荡漾开,说它是梯田并不恰当,在黄土高原上除了生命力极强的枣树,这里几乎不能存活什么植被。因为我们去的时候已经过了红枣收获的时候了,所以一路上我们只能够看见那一山山光突突的枣树,和地下掉落的一些著名的“碛口红滩枣”。大家顺着简易公路不停的跋涉,一路都是在大雾中上坡,而且遇见岔道还得停下来找人问路或自己找正确的路,幸好我及几个领队的同学都配备了对讲机,这样才没有拉下和走丢一个同学。走了近1个半小时终于来到一个拐弯下坡处,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心突然有些激动了起来。转过山头被雾气所掩盖着的山谷突然出现在眼前,一个形状像凤凰的山谷中洒落着大小不一的窑洞。如果不是看到院落中还有飘着几块稍微现代化的纤维布,还真的以为是来到了一个世外的桃源。 现在李家山村大大小小有百十来个院落,400多孔(间)住舍,居住着220多户人家,760多口人。西面清代建筑群,多为李姓居住,虽有一些破破烂烂,却还基本保存完好。我们一进村先看到的就是旧村也就是小村,住着陈、崔两姓人家。而转个弯向下望去,倚着坡上的那一片就是大村。小村和大村相比,建筑风格完全是两个天地。小村至今还有人住着“一柱香”独门独窗土窑洞,有人说他们还是过着原始穴居的生活。在这里,窑洞多是土窑、石拱,砖瓦建筑是很少见的。 李家山村民居的形态在8种以上,这些无论豪华的清代建筑群,还是穴居生活的土窑洞,都在这里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融合,蕴藏着丰厚的民情风俗和黄河文化。 穿行于高高低低,用石块砌筑成的路面上,每一座窑洞的院子我们都可以自由进出,可以近距离地观看那些砖木石雕及精美的匾额;
李家山砖雕

可以和正在晒枣子、碾芝麻的村民聊天;看正在写生的山东艺术学院的学生给黄土窑、红枣子着色……一会工夫就走到了沟底。从沟底向上看,大约40度的山坡上从底到顶错落叠置着多达9层窑洞。这些用水磨砖对缝砌筑的窑洞,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依山就势,其造型不同,风格迥异。大多数窑洞深7~8米,宽高均为3米左右,窑洞内分为前后两处,门一般开在左边,进去就是卧房,窑洞里的卧房概念就是一个炕,村民可以在炕上做针线活、吃酒、孩子做功课,作用着实不小。灶台就和炕连着。后处放着箱柜等生活用品。村子里的建筑形式多以砖拱顶(窑洞)明柱厦檐四合院为主,村里人说:像这样依山坐楼,侧房、马棚一泼水和双泼水硬山顶瓦房是风水、格局最好的院子了。 当然,黄色厚土里的窑洞,心灵手巧的婆姨们不止秀活是一把好手,对美也有着另类的追求:贴在窗上的各式剪纸:鸡的身上飞着鸟,猴的屁股长着花,窑洞上有一串串红红的辣椒、黄黄的玉米棒子,用花花的旧日历做的窑洞门帘。她们同样也有着他们自己的生活情趣。

李家山老人




[ 本帖最后由 凤凰涅磐 于 2008-12-7 23:00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几年前,李家山的经济条件还无法接待外来的客人,七十高龄的吴先生每日往返于李家山与碛口镇的山路间,他还不辞劳苦地徒步探访了当年由碛口沿黄河南下孟门、军渡的古商道。李家山,后来被吴冠中先生当做自己的三大发现之一——“我在山西有一个重要发现——临县碛口李家山村。这里从外面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很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样的村庄,这样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难再找到!”在我看来,李家山是在特殊历史条件、特殊地形地貌和传统观念等综合因素下产生的特殊村落的孤例。勿庸置疑,李家山的自然条件是相对恶劣的,碛口从地理位置上已是黄土高原的边缘地带,但从地形地貌与气候上,与陕北典型的黄土高原风貌极其相似,贫瘠、干旱、沟壑纵横、支离破碎。贫瘠的黄土与干旱的气候不适宜发展传统农业,临县是有名的红枣之乡,李家山目前的主要农作物就是红枣。而在二、三百年前,农业只是李家山人的副业,他们依靠碛口得天独厚的条件投身商业,终成一方巨富。故土难离,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发达后的李氏先辈们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里回到故乡大兴土木,为今天的美术工作者和摄影师们留下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民居建筑群。
红枣系列



顶烈日写生

国画班代表李家山合影

下山合影

黄河边钓鱼的小孩们

下山看夕阳

高高的芦苇荡

生命

黄河边

黄河麒麟滩(大同碛)

青春


[ 本帖最后由 凤凰涅磐 于 2008-12-7 23:39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zdxz.com.cn/

前文说到了小镇碛口,现在我们来说一下“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平遥。


我们离开碛口后便驱车来到平遥,到平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时分,没有想想中的那样喧闹。进入城门,顺一条街道慢慢而行,只见街面店铺林立,几米高的结实而森严宅墙相连,墙的色彩一律是灰色的,古色古香,仿佛这景象让人忍不住要怀疑是不是走进了一个几千年前的梦境。

我们住进了颇具特色的旧式民居.临街是大门,上面挂着住宿和酒店的门牌,灰色的屋顶,厚而结实的灰色砖墙,雕花装饰的门楼,从拱顶券门入后是住宿的地方,两排住宅区,是典型的四合院落,雕花门窗,门窗上贴有民居特色的窗花,走近石雕的影背墙,是一道后院,左右又是门房,和一座正房。正堂的上方饰 以精致考究的木雕、砖雕、和梁枋彩画。这是我所喜欢的建筑民居,这住宅让感到对家人牵肠挂肚的亲情,使我联想到过去的岁月,好象刚从历史中醒来,蓦然间,一种遥远而亲切的情感,一种怀旧的情怀,一种对艰难岁月的漫漫柔情,油然而生。


我正在在欣赏暇想之余,住宅的主人告诉我,象这样的民居,大部分被保留了下来,在平遥城内还四百多处,我不禁羡慕起能够居住在这里的主人,平遥人的先辈们在那个古老的城内创业至到建成这个城堡时怎么也没想到他们的后代住着他们盖好的房屋的同时也在维系着被视为传统文化的命脉,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房子的四合建筑结构总给人一种紧凑封闭安全之感觉。而四合院落的外围又是坚不可摧的城墙,任凭外面的刀光剑影也不能映及这里的安然和宁静。也只有稳如泰山般的坚固,才使这里一次次躲开了灾难。才能从容悠闲笑看云容风态,四季升沉。而住在这里的人们,守护的也是一个被世世代代怀抱的古老又年轻的富庶的梦想么?
时值十月末,在街上漫游,乍暖还寒,天阴阴沉沉的,狭窄的街道,没有树,没有花园,没有豪华的酒吧,也没有现代流行音乐,一律的灰色建筑平添了几分古典的深沉,一如韶华尽逝,已趋垂暮的贵妇人,老态龙钟之余,又有些沧桑衰迈,但当年风韵气质隐约可见。若不是我们这列穿着时尚,并在时代潮流中不断变化的行人,倒是真假怀疑我们返回了渺远的过去。那时候,天也是这样的灰蒙蒙的吧,若是时光能倒流,谁都会怀疑我们会走进几百年前的繁华景象。这一刻我们都有了“天上人间,一日一年”的感叹。



夜游归来躺在炕上,突然想起自己买了一份平遥地图和一本关于平遥的书,所以便抽出来看看关于平遥的简介。平遥古城,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今山西省平遥县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在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明信片的主图再现了这一风采。



  鸟瞰平遥古城,更令人称奇道绝。这个平面呈方形的城墙,形如龟状,城门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城池南门为龟头,门外两眼水井象征龟的双目。北城门为龟尾,是全城的最低处,城内所有积水都要经此流出。城池东西四座瓮城,双双相对,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的瓮城城门均向南开,形似龟爪前伸,唯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径直向东开,据说是造城时恐怕乌龟爬走,将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的麓台上。这个看似虚妄的传说,闪射出古人对乌龟的极其崇拜之情。乌龟乃长生之物,在古人心目中自然如同神灵一样圣洁。它凝示着希冀借龟神之力,使平遥古城坚如磐石,金汤永固,安然无恙,永世长存的深刻含义。
平遥古城历史风貌保存完整,是中国古代县城的珍贵孤例。平遥古城由城墙、店铺、街道、寺庙、民居共同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建筑群。雄伟壮观的古城墙,长几千余米,高十余米,整个城池对称布局,特色鲜明,以市楼为轴心,以南大街为轴线,形成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庙的封建礼制格局。城内道路框架纵横,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八卦图案,南大街、东西大街、衙门街和城隍庙形成“干”字型商业街。古城内主要街道两侧,完好地保存了几百多家古店铺,拥有几千处具有保护价值的古民居,其中保存完整的有几百处。
日出小巷


[ 本帖最后由 凤凰涅磐 于 2008-12-8 17:10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平遥古城文物遗存集中丰富,是中华灿烂文明的实物载体。在平遥古城内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平遥包含了全部几十个人文资源景系历史遗产时期的文物珍品。古城墙在国内保存最为完整,日升昌票号是民族银行的“乡下鼻祖”,文物数量之多、品位之高,全国罕见。另外还有大量保存完好的古村落,这都是平遥丰富的旅游资源。

    平遥古城的文化积淀非常深厚,是汉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符号。平遥古城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变迁,留下了各个时期不同的文化印记,建筑文化、寺庙文化、宗教文化、吏治文化、儒学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构成古城的文化特色。平遥牛肉、推光漆器、剪纸、布鞋等土特产品享有盛誉,传统的制作工艺保留至尽。百余种地方风味小吃、民间传统风土人情等赋予了古城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人称平遥有三宝,雅昌艺术博客平遥古城内的街道、商店和民居都保持着传统布局与风貌。街道呈十字,铺面结实高大,檐下绘有彩画,房梁上刻有彩雕,古色古香。铺面后的民居全是大院,轴线明确,左右对称。整座古城呈现出一派古朴的风貌。
平遥三宝之一推光漆器

平遥三宝之一平遥牛肉
老板,切一斤上好牛肉温一壶酒

一斤二两牛肉、十五个馒头、三个好兄弟、一顿晚餐

    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晋商一些大商号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设总号,在外地设分号,跨地区经营的商业系统。在此种情形下,大宗的批发、运销带来巨额现银的解运业务,于是一种新的解款方式--“票号汇兑”便应运而生。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就在平遥西大街“西裕成”颜料铺的基础上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专营汇兑、兼营存放银业务的“日升昌”票号。三年之后,在山东、河南、辽宁、江苏等省先后设立分支机构。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当时,在“日升昌”票号的带动下,平遥的票号业发展迅猛,鼎盛时期这里的票号竟多达二十二家,一度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中心。可见,在中国近代金融史上,平遥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俯瞰南大街

    平遥古城的商业金融曾经繁荣一时,是近代银行业发展的历史见证。早在明代,平遥就已是繁华的商业中心,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素有“小北京”之称。平遥古城是晋商发祥地,平遥票号是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十余家古城票号占清代全国票号总数的将近一半,分号遍布全国大小商阜和日本、新加坡等地。古城西大街风韵犹存,被誉为清代“华尔街”。号称“汇通天下”的日升昌票号以其超前的经营理念和模式吸引了众多金融界人士前来参观学习与考察。
看了这些简介,发觉自己一下子对平遥了解了很多,所以接下来的几天便是游平遥品平遥。每天租上一部自行车,邀上几个好朋友便出发了。以下是平遥部分景点的游记。

展翅

平遥票号
平遥著名以商贾票号为最。
明末随着资本主义萌芽与经济的发展,各商号迫切需要一种比现银解运更方便、高效、廉价的解款方式,当时海内最富的晋商以其能力、魄力奠定了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中国第一家专营汇兑与存放款业务的票号 ----“日昇昌”在平遥诞生。
日昇昌

金库

“日昇昌”名称取自“如日初升,繁荣昌盛”之意。过去商家的幌子竖挂,“日昇昌”三字便排列成“日日升日日”,讨个好口彩。雷履泰成为中国银行业的创始人,日昇昌则成为中国民族银行的开山鼻祖。
从此以后票号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看介绍,后来全国共有票号51家,其中南帮票号8家,晋商票号43家。43家晋商票号中22家出自平遥!他们掌控了全国80%的资金流向,坐拥当年金融业的半壁江山!余秋雨在《抱愧山西》里有这样的话:“直到本世纪初,山西,仍是中国堂而皇之的金融贸易中心。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里那些比较像样的金融机构,最高总部大抵都在山西平遥县和太谷县几条寻常的街道间,这些大城市只不过是腰缠万贯的山西商人小试身手的码头而已。”
游览通票上有五家票号:日昇昌、蔚泰厚、蔚盛长、协同庆和百川通。我们到了“日昇昌”和“蔚泰厚”。
当年的票号今天看,不过是些临街普通小院,即使赫赫有名的“日昇昌”也与其他院落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但可别轻看哦,就是这小院里面的人物,当年掌控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在票号旧址看到一些老票号的内部管理规章。原来,山西票号成功的背后有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依我看,有些内容即使今天看来也不过时,现代企业管理所运用的某些手段与它竟有相通之感。
日昇昌的后院悬挂着光绪皇帝所赐的匾额“汇通天下”。据说也正是从那个时期开始,兴盛了五百年的晋商开始走向衰落,山西票号业在时局变化面前墨守成规缺乏应变,昔日雄风渐渐消散。
当我们在一座座老房子间追寻平遥票号远逝的风采,禁不住唏嘘感慨世间沧桑:人去矣,物还在!往事如烟弹指已过数百年。光阴似流水,人生何其短暂。。。


[ 本帖最后由 凤凰涅磐 于 2008-12-8 18:18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potop.net.cn/

平遥镖局
平遥商业和金融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镖局行当的兴盛。
关于镖局介绍说,最早形成的是信镖,专门为朝廷押送来往信件。清朝中叶随着票号产生金融业兴起,镖局走镖又形成两大镖系 ---- 银镖和票镖。清朝末期票号逐渐衰败,镖局主要业务转为客人押送钱财、保障人身安全,于是又有了粮镖、物镖、人身镖三大镖系。信镖、票镖、银镖、粮镖、物镖、人身镖是镖局的六大镖系。
山西人在外经商的多给山西人创办镖局奠定了基础。中国的第一家镖局“兴隆镖局”创建于北京,就是由山西人神拳无敌张黑五创办的。
游览通票上有三家镖局博物馆:中国镖局、华北第一镖局、同兴公镖局;一家武馆:汇武林武馆。我们去了华北第一镖局和汇武林武馆。
华北第一镖局介绍了清代中叶华北地区保镖行业中的三位杰出人物的生平及所在镖局资料。中国镖局其实就在古城南大街上,离“天元奎”客栈仅隔几家门脸,由于我们是先走外围景点,结果家门口的景儿没来得及看。
冬季游人少,门口收票的人验完票便躲进了屋内。当只在影视作品中见过的场景就在眼前,我们禁不住喜出望外!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镖车是当时镖局走镖时的重要交通工具,它只有一个车轮,据说这样的独轮车子走起路来虽然不好掌握平衡,但走崎岖不平的山路方便。上面有三角形小旗,小旗上的字代表总镖头的姓,走镖时别人看见便知这是谁保的镖。那些威镇江湖的镖师,劫镖人见了不敢乱劫。摸了把镖车,嗬,真沉!那镖车一般人绝对抬不起来!
独轮车

最开心的地方是在武馆后院。有一练武场,场地中央绘了幅太极图,两旁竖立着各式各样叫不出名的兵器,有一小牌:“兵器照相1元”。乐得无人看管!我们几个样样兵器都去搬一搬,拿得动的都耍起来。楼上楼下、跑里跑外。。。哈哈,真开心,好痛快!


清虚观
没想到古城内有这样一座规模宏大的道观。
按照道东佛西的传统布局安排,清虚观位于古城东北,座北朝南。清虚观始建于唐高宗末年即公元684年,原名太平观,北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改称清虚观,后两次易名,明代以后复称清虚观。历代屡经重修,现存建筑为元、明所建。
临街的牌楼木制结构,正面匾额书“清虚仙迹”。
道观内清幽、寂静,除了我们没有其他游人。不知旅行团是否安排游览清虚观,如果错过了它那可实在遗憾!

在清虚观的主要建筑三清殿前,看到几张特殊照片。这里发生过一件怪事:九十年代三清殿落架大修,一天清早人们回到工地,发现落满尘土的地面遍布规则的奇异图形,酷似“龙凤迹”,从形成看绝不是人为描绘,似乎是某种动物不经意间徘徊于此留下的足迹。是什么动物?怎么形成如此逼真的龙凤图案?学者也百思不得其解。如今这些照片就挂在三清殿前,等待有朝一日破解。


平遥城隍庙
城隍庙位于古城东南。明初初建,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庙会期间毁于火灾,清同治三年续修。
印象深刻的是财神庙里的大戏楼。
戏楼面北,五彩斗拱,饰以精致木雕。介绍上说戏楼顶棚阶梯式穹窿构造很好地收拢了声音,起聚音作用,戏台地底下埋了五口大瓮,可以产生共鸣,使戏子声音更为宏亮圆润。顶棚精美别致的八卦藻井装饰,将美学和宗教文化融为一体,匠心独具,建筑手法令当代许多建筑学家、艺术家折服。
头回见这种老式戏楼,特意跑上去感受一下戏子在台上的感觉。
戏台位于二层,左右两边各伸展一长形看台,总体格局和我们现代的剧院大体相同。不同之处,现在的舞台是落在一层。
平遥可看可说的地方还很多,商会、当铺、文武二庙、县衙署。。。每一处都可以独立成篇。就说那文武二庙,文庙座落在古城东南,平遥武庙座落于古城西南,它们的方位正契合我国古代城镇建设左文右武的基本格局。
平遥城隍庙合影

文庙

双林寺  
    双林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平遥县西南六公里桥头村。我们在平遥的第二天便租了一辆自行车骑行至此地,一开是只以为是一个一般的庙宇,但是看过以后我们一行五人极为震撼!强烈推荐去平遥旅游的人都去看看!

双林寺原名“中都寺”,其地本为中都故城所在,因之得名。中都寺创建年代很早,因古文献记载失详,难以确考。寺中现存最古之碑为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姑姑之碑”。年代久远,字迹模糊,第二十行“重修寺于武平二年”尚可辨认。“武平二年”(571)乃北齐年号,既是重修,其创建年代必早于此。即使从北齐算起,中都寺至今也已历经一千四百多个春秋了。中都寺当时为一方胜境,庙貌雄伟,香火隆盛,游人不绝,曾建有“七重楼阁,高可望省”,可惜毁于火灾,原阁础石至今犹存,直径一米有余,足证其规模之大。约至宋代,中都寺改名双林寺。据佛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涅盘之地为古代天竺拘尸那城跋提河旁沙罗双树之间,尔时佛在双树之下,头北面西,右胁而卧,圆寂升天,四边双树顿开白花,称为“双林入灭”。宋以后,寺中曾住有尼姑,故有“姑姑之碑”及“贞义祠”等遗迹,盖与纪念尼姑有关。双林寺建筑,历遭一千数百年的风雨兵灾之患,庙貌渐即倾圮,虽然历代皆有修葺,但到元末,已到了“殿楹损壤,厅廊倾颓”的地步。因此,明朝景泰、天顺、弘治、正德、隆庆年间以及清道光、宣统年间都曾大规模地重建或重修,现存庙宇已全为明代和清代建筑了。
偷拍泥塑(实在太精美了,震撼啊,所以就忍不住偷拍了几张。但是绝对没有开闪光灯)


  双林寺坐北朝南,庙群占地面积约为一万五千平方米,内分东西两大部分。西部为庙院,沿中轴线坐落着三进院落,由十座殿堂组成。前院为释迦殿、罗汉殿、武圣殿、土地殿、阎罗殿和天王殿;中院为大雄宝殿和两厢的千佛殿、菩萨殿;后院为娘娘殿和贞义祠。东部为禅院、经房等(现为小学校所用)明代时于寺庙外围建一周高大的夯土包围墙,上置箭垛,外观颇似一座小城堡。
双林寺合影



平遥,细看才不简单!
1997年联合国将平遥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评价是:“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平遥归来,我才开始理解这段话的内涵。


中西文化的冲撞

暮色

国际友人



从平遥回来后整理照片忽然发现自己拍的很多照片都是关于自行车的
也许平遥让我找到了一些上世纪的记忆吧
人与交通系列









[ 本帖最后由 凤凰涅磐 于 2008-12-8 18:20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陕西历史博物馆篇

在西安期间我们到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又感受了一次时代在进步,人类在倒退,工艺在消亡的震撼。在西博里很多本来有展品的地方都空了,参观完后听西安的朋友说很多好东西都被别的博物馆借走了,所以实属遗憾。
以下的照片均为本人所拍,文字则来源于网络。
照片不多,因为那天相机在前一天没有充电,所以当时就挑自己没怎么见过的拍去了
部分展品没有文字介绍,因为我懒,所以就没有去找了

外景留念

陕西历史博物馆  【简介】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古都西安大雁塔西北侧,筹建于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开放,是中国第一座拥有现代化的设施的大型国家级博物馆,是中国“4A”级旅游景点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属国家“七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被誉为“华夏珍宝库”和“中华文明的瑰丽殿堂”。由一组雄伟壮观的仿唐建筑群组成,占地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馆舍布局呈“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仿唐建筑群体,连廊庭院,参差错落,典雅凝重,气势雄伟,堪称陕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 馆区占地 65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55600 平方米, 文物库区面积8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馆藏文物多达 370000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

镇馆四宝
      镶金兽首玛瑙杯:海内孤品,中国政府禁止其出境。
  鸳鸯莲瓣纹金碗:被定为中国国宝级文物。
  鎏金舞马衔杯纹仿皮囊银壶:被定为中国国宝级文物。
  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被定为中国国宝级文物。

镶金兽首玛瑙杯简介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名称:唐兽首玛瑙杯
  类别:玉器
  年代:唐代
  文物原属:唐代玛瑙雕刻品
  文物现状:1970年陕西省西安市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被评为国宝级文物。
  通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
  酱红地缠橙黄夹乳白色缟带的玛瑙制作,上口近圆形,下部为兽首形,兽头圆瞪着大眼,目视前方,似乎在寻找和窥探着什么,兽头上有两只弯曲的羚羊角,而面部却似牛,所以不能认为造型完全出自写实的手法,但看上去安详典雅,并无造作感,兽首的口鼻部有类似笼嘴状的金冒,能够卸下,内部有流,突出了兽首的色彩和造型美。此杯琢工精细,通体呈玻璃光泽,晶莹瑰丽。
  从轮廓上看,这种弧形的酒杯形似兽角,故也有称角杯的。这种形制,起源于西方,希腊人称之为“来通”(rhyton),后来才传播到亚洲。因此有的学者推测此杯是从中亚或西亚进献来的礼品。但深入研究者坚信,此杯出自唐人之手。兽首杯在制作之初,可能也想摸拟西方风尚采用羚羊之形,可由于对题材的生疏,所以最后成了现在的面目。据估计,它的制作年代当在8世纪前期。
  兽首玛瑙杯,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此杯选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这件以深红色、淡红色为主调的红玛瑙,中间竟夹有一层淡白,如此神奇自然的变化,如此鲜润可爱的色泽,使这块红玛瑙成为世间稀有的俏色玉材。
  依料取题,因材施艺,是俏色玉雕的最大特点。琢玉高手往往能“取势造型,依形布局” ,“依色取巧,随形变化”,对材料进行巧妙的雕琢。
  这件玛瑙杯,玉师在玉材的小端雕琢出惟妙惟肖的兽头,把纹理竖直的粗端雕琢成杯口,而口沿外又恰好有两条圆凸弦,线条流畅自然,天衣无缝。
  兽首圆眼、大耳、双角,其形似牛非牛,目视远方,眼神炯炯有神。作者巧妙用俏色技巧,将兽眼刻画得黑白分明,形神毕肖,真正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兽头上下的肌肉,仅寥寥数刀,已是入木三分,生动传神。两只角粗壮有力,几度弯曲,富丽多色,凝结着力量和生命,显示着强烈的动态美,两耳高高竖起,微微内收,仿佛聆听世间的声音,整个杯的造型与动态,描述了全神贯注,飞驰疾奔的猛兽向前突冲的一瞬间,曲尽其妙,令人心动。而兽嘴镶金的工艺处理,也是匠心独运,它金光闪闪,克服了兽嘴处材质色泽太深的不足,使兽头的造型之美更为突出。
  这件国之重宝,象征着财富和权力,是一件高贵的艺术品,同时它也很可能是中西亚某国进奉唐朝的国礼,意义非同一般,是在东西方文明碰撞的火花中诞生的一件重要文物。

【名称】:西汉皇后之玺玉印

  【类别】:玉器
  【年代】:西汉
  【文物原属】:西汉吕后用玺印
  【文物现状】:1968年陕西咸阳市韩家湾乡狼家沟出土,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编辑本段]文物简介
  高2厘米,边长2.8厘米,重33克。
  采用珍贵的和阗玉制成。螭虎钮,四侧刻云纹,印面阴刻篆体“皇后之玺”四字。
  帝后直接使用的遗物发现很少,这枚“皇后之玺”玉印是汉代皇后玉玺的唯一实物资料,对研究秦汉帝后玺印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其发现地点距汉高祖与吕后合葬墓长陵仅1000多米,经考证印的主人即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专家认为这方玉印的发现创造了两项全国之最:一是我国最早发现的皇后印玺;二是玉玺的主人是年代最早的皇后。故历史、艺术价值很高,被列为国家级文物。

汉?鎏金银竹节熏炉

1  981年陕西兴平县汉茂陵附近豆马村出土。熏炉是古代的薰香器,一般由器身和上盖两部分组成。器盖多做山形,山峰间有缝隙,在器身中点燃香料,香烟就由器盖的缝隙中散出,弥漫于室中。器盖的山形往往又寓意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博山,所以这种熏炉多称博山炉。竹节熏炉除工艺价值外,它的炉身和底座还各有一圈铭文。铭文上说,竹节熏炉属于“阳信家”,那么,阳信又是谁呢?原来阳信就是汉武帝的姐姐、阳信长公主。从竹节熏炉的出土地就在武帝茂陵附近来看,阳信长公主的墓也应是茂陵的陪葬墓之一,竹节熏炉向我们提供了很重要的史实。竹节熏炉一出土,考古工作者立刻感到,它是如此华贵高雅,绝非一般人可以拥有,通过这铭文,我们知道它确实是最上层贵族才能拥有的高级工艺品,因之,根据它的珍稀程度和史料价值,它也获得了国宝的殊荣。

金怪兽(战国)


  陕西神木纳林高兔出土。战国器物,圆雕、透雕、浮雕兼施。鹰喙兽身头生双角如鹿,偶蹄,立于四瓣花形托座上。托座正中凸起呈覆斗形,周边花瓣上各有三个小圆孔。怪兽眼珠凸出,大耳竖立上双角内弯,作倒八字形向侧后展开。角分四叉,叉端各有一个怪兽头象,也为立耳环眼鸟喙,脖颈屈曲虬结,前后相连构成兽角的主干。怪兽前肢挺直前倾,后肢跨前,弯颈低头作角斗状。细腰,体内中空,尾卷成环形,亦作怪兽头象。通身及四肢上部饰凸云纹,颈脑部饰鬃纹,双角及钩喙饰凸楞纹。角、尾和托座系另铸焊接。造型奇特,雕工考究,反映了当时匈奴族金工匠师的高超技艺

杜虎符(秦) 
 
  铜质,虎形。器物高4.4、长9.5、厚0.7厘米,背面有槽,颈上一小孔,虎作半立走形,昂首,尾端卷曲。错金铭文9行40字:“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在杜。凡兴土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殴(也)。”虎符“右在君,左在杜”,意思是说右半符存君王之处,左半符在杜地的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动军队五十人以上,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会合,才能行军令。但遇有紧急情况,可以点燃烽火,不必会君王的右符。器物铭文是在虎身镂刻阴文,再将金丝嵌入阴文之内,最后镂平打磨光亮,虽历经两千多年,仍熠熠闪光。字体绝大部分是小篆,规整挺秀。

[ 本帖最后由 凤凰涅磐 于 2008-12-8 21:27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饼(西汉)
  

  1999年11月西安北郊新华砖厂在推土作业时出土了219枚西汉金饼,每枚金饼的重量多在245克至250克左右,约相当于汉代的一斤。这些金饼表面多刻有“V”形等符号以及“租”等文字,为研究汉代的铸币制度和赋税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在同一地点出土如此之多的金饼,这在国内还是首次。金饼作为汉代的黄金币,除用于贮备外,有时也被用于赏赐功臣

鎏金双狮纹莲瓣银碗 (唐)

  
  银质,鎏金。敞口,弧腹,圈足,内底心饰一对相向雄狮,两狮前肢,一只前举,一只着地;后肢一只前跨,一只后蹬,均左右相对;昂首,挺胸,翘尾,嘴各衔一枝蔓草花,二茎交缠,枝头花朵向左右下垂;狮身下部空间饰两枝对称蔓草花,地饰鱼子纹。高3.5厘米,口径12.5厘米,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鎏金铁心铜龙(唐)

  1975年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草场出土
  通高36.9厘米,最宽处10.5厘米,重2780克
  中国古代,龙被视为祥瑞之物,也是王权的象征。此龙出土于唐长安城永乐坊东南隅,玄宗时期,此处是宰相燕国公张说的宅第。文献记载,法师曾告诉张说,其宅西北处有王气,不宜取土,一个月后,法师又告诉张说,其他被取土,恐有祸事,埋龙于地,可能就是为了恢复王气,达到消灾免祸,祈福求瑞的目的。

鸳鸯莲瓣纹金碗(唐)
鸳鸯莲瓣纹金碗即为何家村窖藏国宝级文物之一

  
  器物高5.6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7厘米,重391.5克。敞口,鼓腹,喇叭形圈足,腹外部錾出两层浮雕式的仰莲瓣,每层十瓣(这是栗特遗风),上层每个莲瓣中心处分别錾刻出狐、兔、獐、鹿、鹦鹉、鸳鸯等动物,周围则填以形态各异的花草;下层莲瓣内均为忍冬花草。圈足内底刻鸳鸯一只,饰忍冬纹一周,圈足饰方胜纹,一整两破的菱形花纹,足底边缘饰联珠纹一周。内底部刻蔷薇式团花一朵,腹内侧墨书“九两三”。实测重392.5克。金碗锤击成型,纹饰全部是手工一点点錾刻出来,在装饰上,将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和兴旺和谐的民族审美情趣融合其中,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写实与寓意的关系也处理的恰到好处,充分体现了唐代金银器装饰艺术的成熟,是罕见的艺术作品;而将多层次高密度的纹饰这样繁而有序、清淅准确地錾刻在小小的空间内,更是唐代金银细工高超技艺的杰出表现。

唐?三彩骆驼载乐舞俑



  1959年西安土门中堡子村唐墓出土,它是唯一一件被评定为国宝级文物的唐三彩。最初,唐三彩出自墓中,收藏者觉得不吉利所以不买,于是古董商不卖,甚至最后影响到盗墓贼也不偷,盗墓贼在墓中发现唐三彩会打碎它以清除晦气。那时,号称收藏宏富的北京故宫,就没有一件唐三彩,国内的文物收藏单位也都如此。时光流转,到了1989年,在美国纽约的一次中国古董拍卖会上,一件个头并不大的唐三彩马,拍出了将近5000万港元的天价,这是中国古董和中国艺术品在国际市场上拍出的最高价,直到2002年才有其他古董打破这一价位。从谁都不要到身价半亿,这5000万的巨大价值究竟包含在哪里?实际上,唐三彩的价值指的是其艺术价值,它以准确生动、惟妙惟肖的造型和斑驳淋漓、流畅自然的釉彩打动人心。

唐摩羯纹金长杯  


说明:1983年西安市太乙路出土。 这只唐代的摩羯纹金长杯,高3.5厘米,长径13.1厘米,短径7厘米,重174克。
  四曲椭圆形,圈足,杯内底錾刻摩羯纹及火焰宝珠,底称以水波纹,周饰单向莲瓣纹,杯的内壁以花瓣栏形成四个区间,里面錾刻两组对称的宝相花,宝相花两侧錾刻对称折枝花。杯口沿内侧与圈足外侧各饰一周花瓣。杯心长鼻利齿的鱼身怪兽,古印度称做“摩羯”,被认为是河水之精,生命之源。该杯造型虽是中国式,但内壁摩羯纹确实印度文化影响的产物,摩羯周围锤揲出一周突出的联珠纹装饰,又仍具有西亚金银器的特点。这说明唐代晚期金银器中中亚、西亚风格的影响虽然减弱,金银器中国化的进程几近完成,但外来文化的影响(主要是纹饰)仍根深蒂固地存在着,不过是痕迹日趋隐蔽罢了。

鎏金银锁
  
【名称】鎏金银锁
  【类别】金银器
  【年代】唐
  【文物现状】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简介】
  长12-18.8厘米
  唐鎏金银锁,共四具,通体流金。分锁和錀匙两部分,出土是开锁自如,尚能使用。锁和錀匙饰菱形;三角形;方形和蔓草;宝相花等纹饰,地饰鱼子纹,并以鱼子纹勾勒图案。花纹繁缛,制作精致。1970年陕西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

多面体煤精组印

西魏大统六年--十四年(公元540--548年)
通高4.5厘米,宽4.35厘米,重75.7克
1981年于陕西旬阳县城东南出土
这件多面体印章,由煤精刻制而成。它共有24个印面,由16个正方形,8个三角形构成组印。印章的主人独孤信,祖籍云中县,鲜卑族。他的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北周明帝、隋文帝杨坚和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父亲。 此印集多印于一体,印文为行文、上书,书信三种用途,在我国现有出土文物中,确是首次发现。

鎏金錾花三足银壶



彩绘陶仪仗佣群


凝视

其他部分没有文字简介的文物




[ 本帖最后由 凤凰涅磐 于 2008-12-8 21:28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旅行杂记

汉口转车



火车上看日出

山西太原到了

山西晋祠

我和萌清

新美女与“野兽”

美丽的色彩

古与今

乔家大院


永乐宫

在永乐宫上课的学生

央美80年代末由教授们临摹的永乐宫壁画

永乐宫外的菊花

所有我拍华山中最喜欢的一张
原处是朦胧的华山,中景是清楚的坟冢,近景是模糊的高速绿化带
让我想起华山论剑

华清池的银杏


兵马佣


3号佣坑

合影


斑驳的历史

碑林中画有上个世纪符号的石碑

抚摩那久远的历史

拓片

昭陵六峻

石兽

胡人模样的拴马柱

对话
这张图片是在碑林拍摄的,主角是爱好美术的和尚,背景是名家画展作品
他每天都来这里揣摩大师的笔墨,在这里守门的大婶都认得他了


[ 本帖最后由 凤凰涅磐 于 2008-12-8 22:21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2-7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个顶.顶完再看
另:希望坑里早点出现漂亮的PP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部分速写习作

碛口黄河边

碛口李家山

俯瞰碛口大同碛

碛口李家山

平遥古城市楼街景

南大街

城隍庙


[ 本帖最后由 凤凰涅磐 于 2008-12-7 22:34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苍狼 于 2008-12-7 18:00 发表
第一个顶.顶完再看
另:希望坑里早点出现漂亮的PP

15天时间拍了653张照片
粗选了200张

[ 本帖最后由 凤凰涅磐 于 2008-12-7 22:34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顶起
碛口篇编辑完了
希望大家会喜欢
明天继续编辑平遥篇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6-5-14 15:36
  • 签到天数: 117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08-12-7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号,等着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2-8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bhf.net.cn/

    浏览人多
    没几个人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