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03|回复: 131

[原创共享] 国家宝藏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26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些天在深圳新博物馆参观了国家宝藏展览
拍了很多图片
不允许开闪光灯
只能用多种模式尽量去展现原物的风采
手潮
还请兄弟们多多担待

仅以此帖向刀友兄弟姐妹们致以新年的问候
祝大伙儿安康富乐、鸿运连年、多收宝贝~~~~~~~~

[ 本帖最后由 ★剑痴-飞龙★ 于 2009-1-27 18:06 编辑 ]
DSCF5388.JPG
DSCF5389.JPG
DSCF5390.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参与分 +1 收起 理由
+ 1 新春精品贴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牛伴眠---五牛铜枕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高36.4、长70、宽13厘米
1972年云南江川县李家山出土
   此铜枕作马鞍形,左右两端上翘。铜枕饰圆周立牛2头,浮雕立牛3头,牛造型雄健,肌肉饱满,犄角挺立,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在铜枕上装饰牛的形象,为滇文化所特有。滇人不但在现实生活中想拥有更多的牛,在各种生活用具上也铸造千姿百态的牛。滇青铜器中众多“牛”的出现,反映了古滇民族与“牛”的关系密切。对于以稻作为生的古滇人来说,牛是他们重要的生产工具和生活中的重要财富。
    此外,牛还充当奉献给神灵的祭品。在现代云南少数民族中,仍保留着这样一个古老的习俗:将祭祀用过的牛的头骨挂在室外墙壁或室内显眼的地方。他们认为,悬挂的牛头越多,表示奉祀之心越诚,也就越能得到神灵的保护。
    滇文化青铜器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古代青铜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青铜器,为人们传递着关于古滇王国的社会环境和古滇人民生产生活等方面的信息,展现了古滇王国典型的青铜文化特征,揭示出古滇文化的人文精神。

[ 本帖最后由 ★剑痴-飞龙★ 于 2009-1-27 15:17 编辑 ]
DSCF5535.JPG
DSCF5536.JPG
DSCF5537.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参与分 +1 收起 理由
xpy220 + 1 感谢分享创作,请关 .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gzc.net.cn/

吉祥至尊--四羊方尊

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
高58.6厘米
1938年湖南宁乡月山铺(今黄材镇龙泉村)出土
四羊方尊器身方形,长颈高耸并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物重心所在,肩部四角是四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四羊的前胸构成尊的腹部,羊腿则附于圈足上,承担着尊体的重量,可谓构思奇巧。羊首之间饰浮雕的双角形龙,龙身蜿蜒在方尊的肩上。羊的颈腹部铸鳞纹,两侧饰美丽的长冠凤纹,圈足上是夔纹。此外,各主纹之间填饰刚劲圆润的几何纹或由几何纹构成的动物纹及怪兽纹。
    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融汇贯通、将器形和动物形状巧妙结合起来,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在商代青铜器中,四羊方尊以其优美雄奇的风姿,端庄典雅的气度、寓动于静的意韵,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羊成为青铜重器着力表现的对象,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羊的善良知礼,外柔内刚,跪乳习性,被引申出许多象征意义,《诗经•召南》中就有“文王之政,德如羔羊”的说法。汉代以后,羊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 本帖最后由 ★剑痴-飞龙★ 于 2009-1-27 01:17 编辑 ]
DSCF5413.JPG
DSCF5375.JPG
DSCF5376.JPG
DSCF5377.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参与分 +1 收起 理由
xpy220 + 1 感谢分享创作,请关 .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3.富贵之神---玉猪龙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距今约6000-5000年)
高7.2、宽5.2厘米
20世纪50年代辽宁省建平牛河梁遗址出土
红山文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南部和河北省北部地区,是中国北方地区著名的新石器时期文化。其中尤以玉器的制作和使用著称。
    这件玉猪龙是红山文化后期玉器制品,猪首龙身,通体呈鸡骨白色,局部有黄色的土沁。龙体蜷曲如C形,首尾相连,器体厚重,造型粗犷。猪首形象刻划逼真,肥首大耳,大眼阔嘴,吻部前突,口微张,露出獠牙,面部以阴刻线表现眼圈、皱纹。中央的环孔光滑,背部有一可穿绳系挂的小孔。出土时位于死者胸部,很有可能代表某种等级和权利的奠礼器。
玉猪龙在红山文化中多有发现,因为它的头像猪首,整器似猪的胚胎,所以认为龙起源于猪。猪在红山文化时期与远古先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关系非常密切,既然代表富贵又显示勇猛,上古猪的形象不像现在一样的愚笨、懒惰的象征,我们的祖先更喜欢野猪强悍的体形,敢于虎豹相搏的精神。猪首被按在龙的身上,说明猪的形象逐渐抽象和神化。
现宗教祭祀和神灵崇拜时,猪逐渐被抽象和神化,进而演化成龙,猪成为龙的祖型。

[ 本帖最后由 ★剑痴-飞龙★ 于 2009-1-27 01:18 编辑 ]
DSCF5400.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hseonly.cn/

人鱼传说---人面鱼纹彩陶盆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
高16.5厘米,口径39.8厘米
1955年陕西西安半坡村出土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文化,因第一个发掘地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仰韶村遗址而得名。距今大约7000年~5000年。仰韶文化遗址至今已发现上千处,分布在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以陕西省最多,是仰韶文化的中心。
    这件彩陶盆展示了仰韶文化流行一种习俗,这件陶盆上画有人面,人面两侧各有一条小鱼附于人的耳部。有的学者根据《山海经》中某些地方曾有巫师“珥两蛇”的说法以为人面鱼纹表现的是巫师珥两鱼,寓意为巫师请鱼附体。

[ 本帖最后由 ★剑痴-飞龙★ 于 2009-1-27 03:32 编辑 ]
DSCF5392.JPG
DSCF5393.JPG
DSCF5394.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吭高歌---白陶鬶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距今6300-4500年)
高14.8厘米
1957年山东泰安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是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的代表,因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及江苏省淮北地区。豫东地区也有零星发现。
      陶鬶是的汉口陶瓷中的典型器物,既实用又美观。东夷人崇尚鸟图腾,故把自己喜爱的鬶做成各种各样的禽鸟形象。鬶是原始先民用来烧水的容器。有的似展翅欲飞的鸟,有的似仰首高歌的雄鸡,造型独特,姿态生动,是很有地方特色的典型器物,古代人运用形象夸张的艺术手法,以三足鼎立的稳定型原理作为基础,创出三个袋形锥足,具有增加受热面积以缩短烹饪时间的作用。由于它的器型独特,后为周边部族所模仿,在今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甚至江西都发现了类似鬶的器物。这件白陶鬶是目前我国所有白鬶中历史最悠久,造型最美观,形制最完整的一件。该器是由高岭土经1200℃左右的窑温烧制而成的,胎壁较薄,质地却很坚硬,它的出现表现了制陶技术的又一新进步。

[ 本帖最后由 ★剑痴-飞龙★ 于 2009-1-27 01:22 编辑 ]
DSCF5395.JPG
DSCF5401.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彩陶之王--- 涡纹彩陶罐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距今约5000年)
高50、口径18.4、底径15.9厘米
1956年甘肃永靖三坪遗址出土
         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时代的代表,因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遗址而得名。距今约5000多年,它是继仰韶文化后,在黄河支流河洮河和青海的黄河支流湟水流域一带发展起来一个富有独特地方风格的文化,马家窑文化以彩陶瓷为世人所瞩目,它以橘黄陶上绘黑彩为主,纹饰以弧线旋涡纹为特点,将中国史前彩陶技术推向了一个更加绚丽多彩的顶峰。
         这件彩陶涡纹罐是马家窑文化中期彩陶的一个杰出代表。陶罐腹部硕大,造型周正,器壁厚薄均匀。为了便于提拿,在腹部还塑有两耳。这件彩陶的图案纹饰是用黑彩在泥质红陶罐的颈部和上腹部,绘成了许多旋转的圆涡,圆涡之下加两道水波。彩绘施于罐的口、肩和上腹,向下俯视,可以看到彩陶罐的全部纹饰,它那流畅自然的线条,仿佛会产生流动的节奏和韵律,让人感到有无数的涡纹在眼前周而复始地旋转,展示了先民神奇的艺术创造才能。这是一幅表现当时人类与水密切相关的图案,其韵味无穷的构图意境,似乎让人们隔开几千年的时空看到浪涛翻滚的黄河急流中激起的一圈圈涟漪,而后又顺波而去,此起彼伏,生生不息。

[ 本帖最后由 ★剑痴-飞龙★ 于 2009-1-27 01:23 编辑 ]
DSCF5403.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礼敬乾坤--玉琮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000年)
高49.7、上宽6.4、下宽5.6厘米
传山东出土
          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代表,因首先发现于浙江省余杭县良渚镇而得名。其主要分布于浙江、上海一带,距今5300-4000年左右。玉琮在良渚文化中大量出土,有不下百件之多。玉琮是中国古代玉器中重要而带有神秘色彩的礼器,对良渚玉琮用途的猜测目前不下二十多种。《周礼》中就有“以黄琮礼地”的记载,也就是说在礼仪活动中用琮来祭祀地神。多数学者认为琮是一种沟通天地的法器,上大和内圆象征天,下小和外方象征地。
         这件玉琮呈碧绿色,玉材属于软玉系列透闪石—阳起石玉,她的基本造型位位方柱体,中心对穿大圆空孔,外方内圆,上大下小。器身共分十九节,每节四角雕成一简化带冠人面或兽面神像,全器共有76个神像。玉琮上端射部正中刻有阴线日月纹,是天上世界的象征,反映出先民对太阳、月亮的崇拜。琮外壁四面各有一道凹槽,槽两边基本等距,误差在1毫米左右,每节上下间距也几乎完全相等。而且玉琮兽面纹的构图也基本相同。每个面的转角的纹饰,组合成完全的兽面,既生动且富有变化。此玉琮是已知方柱体型玉琮中最大的一件,堪称“玉琮之王”。

[ 本帖最后由 ★剑痴-飞龙★ 于 2009-1-27 01:25 编辑 ]
DSCF5405.JPG
DSCF5406.JPG
DSCF5371.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酒器之王”——大铜缶
战国•曾(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通高124.5、口径48.4、足径69厘米,重327.5千克
1978年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尊缶为古代盛酒器,这件大尊缶是目前所知我国先秦酒器中最大、最重的一件,堪称“酒器之王”。它不但拥有足以傲视同类的巨大体型,而且在纹饰上也极尽精美,器表由细密复杂的涡纹、重环纹、蟠螭纹、綯纹、雷纹、蕉叶纹、带纹、蟠蛇纹等构成,花纹花式统一,线条整齐划一。大尊缶出土时,里面还存有酒液。历经二千四百多年没有泄漏,可见缶的密封性之好。
         曾侯乙墓是20世纪中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墓中出土的巨型木椁所使用的成材木料达378。63立方米,出土的文物总数多达15000余件,其中经确认的国家一级文物就有143件套,包括最著名的是青铜大编钟。
         曾侯乙是战国早期诸侯国曾国的国君,从墓中出土的文字资料可知,他死于公元前433年或稍后,卒年45岁左右,殉葬13~25岁的女性13名

[ 本帖最后由 ★剑痴-飞龙★ 于 2009-1-27 01:29 编辑 ]
DSCF5476.JPG
DSCF5477.JPG
DSCF5478.JPG
DSCF5479.JPG
DSCF5480.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蟠曲欲飞---蜷体玉龙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距今约6000-5000年)
高26.5、最宽26厘米
1971年内蒙古翁特牛旗三星他拉村出土
    这件玉龙是中国已发现的时代较早的龙的形象之一,它呈现墨绿色,体卷曲c字。龙首吻部前伸,略上噘,嘴紧闭,鼻端截平,龙眼突起呈梭形,颈部长鬣上扬,与弯曲的体形一起,呈现飞升的动感。龙身大部光素无纹,只在额及鄂底刻以细密的方格网状纹。玉龙以一整块玉料圆雕而成,细部运用了浮雕、浅浮雕等手法,通体琢磨,光洁亮丽,工艺精湛。
    玉龙背部正中有一小穿孔,经试验,若穿绳悬起,龙首尾恰在同一水平线上,显然,孔的位置是经过精密计算的。考虑到玉龙形体硕大,且造型特殊,因而它不只是一般的饰件,而很可能是同我国原始宗教崇拜密切相关的礼制用具。
蜷体玉龙由玉猪龙逐渐演化而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玉猪龙慢慢首尾分离,头上长出了鬣和角,一条真正的龙便由此诞生。因此,此龙也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把自己视为“龙的传人”。因此,龙的起源与中华文明、国家和民族的起源密切相关。以红山文化龙形象的出现为标志,我们在5000多年前辽河流域的历史源头上,看到了这一地区文明时代的曙光。

[ 本帖最后由 ★剑痴-飞龙★ 于 2009-1-27 01:31 编辑 ]
DSCF5370.JPG
DSCF5409.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参与分 +1 收起 理由
xpy220 + 1 感谢分享创作,请关 .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之师---秦始皇武士陶俑

秦(公元前221-前206年)
高190厘米
1974年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
         1974年3月,村民在此打井时发现了陶俑,经考古工作者钻探发掘,证实这是一处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桶坑。这一2000多年前秦始皇神奇的地下军阵一经发现,即以其巨大的规模,威武的场面和高超的科学、艺术水平震惊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始皇兵马桶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目前已发现三个呈品字形排列的兵马俑坑,总面积22780平方米,坑内置放与真身一般大小的陶俑陶马共7400余件。其中一号坑最大,坑内有6000余件陶人陶马,井然有序地排列成环形方阵。二号坑平面呈曲尺形,由骑兵、步兵、弩兵和战车混合编组的大型军阵。三号兵马俑坑平面呈凹字形,它与一、二号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似为统帅三军的指挥部。
         这件武士俑出于一号坑,是秦轻装步兵之原型,头绾圆形髻,身穿交领右衽长衣,腰束革带,左手作按剑状,右手作提弓状。发掘时,俑的附近伴出有成束的铜镞及铜弩机。此武士俑身材修长高大,长方面庞,五官粗犷,是典型的关中秦人形象。
         秦始皇陵的修筑驱使劳役72万,用时38年修成,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难以想像的。秦俑地下军阵阵容齐整,装备完备,威风凛凛,气壮山河,宛如昔日铁甲雄师再现,显示了二千多年前秦国军队所向披靡、横扫六合、一统宇内的气势,是秦始皇当年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本帖最后由 ★剑痴-飞龙★ 于 2009-1-27 01:33 编辑 ]
DSCF5496.JPG
DSCF5497.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周巨宝--虢季子白盘

西周宣王十二年(公元前816年)
高39.5、口长137.2、口宽86.5厘米,重215.3千克
清道光年间陕西省宝鸡虢川司出土
   
         盘为古代盥器。盘与盉或匜(Yi)配合使用,流行于西周至战国时期。贵族行礼仪时,往往用盉或匜浇水洗手,用盘承之。虢季子白盘铸于周宣王时期,与散氏盘、毛公鼎并称西周三大青铜重器。
         虢季子白盘盘内底部有铭文110字。记述虢季子白在对玁狁 (XianYun)的一次战争中斩敌首五百,俘敌五十人的业绩及周王以车马、弓矢和斧钺赏虢季子白的史事。虢季子白受到周王的赏赐深感荣幸,于是命人铸造此盘,作为纪念。铭文是一篇韵文,语言优美洗练,韵律天成,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虢季子白盘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后辗转流至江苏常州。1864年淮军将领刘铭传攻下常州进驻护王府,在马槽中发现此盘。其后,刘氏返居故乡合肥,建"盘亭"而藏之。民国以后,争夺此盘的风波迭起,北洋军阀、日本人都欲借势抢夺。刘氏后人为保此盘历尽磨难,最后掘地一丈,深藏不露。1950年,刘铭传四世孙刘肃将此盘重新掘出,献给国家。

[ 本帖最后由 ★剑痴-飞龙★ 于 2009-1-27 01:35 编辑 ]
DSCF5502.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xhpaper.net.cn/

汉缸机巧--彩绘雁鱼铜灯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通高52.6、长34.6、宽17.8厘米
1985年山西平朔照什八庄出土
         全灯整体作鸿雁回首衔鱼站立状,鱼腹、雁颈、雁体内部中空,且彼此相连。照明时,燃料燃烧形成的烟雾,先由鱼形灯罩将烟导入雁颈造型的烟管,再经烟管进入盛有水的雁腹,最后被水溶解。同时,灯罩为两片弧形铜挡板,可左右转动开合,这样既能挡风,又能调节灯光亮度及照明方向。这一设计避免了烟雾对室内空气的污染,艺术而又环保。
        彩绘雁鱼铜灯不仅造型生动、设计精巧,而且装饰华丽。雁鱼通身施翠绿彩,又用墨线、红彩分别勾出瓴羽、鳞片,雁额顶施红彩为冠。它与河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所出著名的长信宫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将实用功能、优美的造型与科学的环保原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汉人的全新发明,体现了汉人的智慧与高雅的生活情趣。

[ 本帖最后由 ★剑痴-飞龙★ 于 2009-1-27 01:35 编辑 ]
DSCF5520.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缕玉衣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长182、肩宽49厘米
1973年河北定县八角廊村40号墓出土
         这件金缕玉衣包括头罩、脸盖、上衣前后片、左右袖筒、左右手套、左右裤筒、左右足套等部分。各部分均用玉片和金丝连缀而成,共用玉片1203块、金丝约2567克。同时出土的还有九窍玉、玉握和玉枕。墓主人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第五代孙中山怀王刘修,死于公元前55年,在位时间15年。
         玉衣是汉代皇帝、诸侯王和高等贵族死后特有的一种殓服。目前两汉王侯墓中出土有玉衣(包括玉衣片)的墓葬有60多座。目前出土的金缕玉衣均来自西汉王侯墓,已复原的有5套,除金缕玉衣外,还有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和丝缕玉衣。编缀玉衣材料的不同,代表着身份的不同。东汉时期玉衣的使用形成了严格的制度,据文献记载,汉代规定皇帝死后使用金缕玉衣,诸侯王、列侯、皇帝的宠姬、皇帝的女儿用银缕玉衣,前一代皇帝的姬妾和皇帝的姐妹用铜缕玉衣。
        汉代皇室贵族迷信“金玉在九窍,则死者为之不朽”。然而事与愿违,用金缕玉衣作葬服不仅没有实现王侯贵族们保持尸骨不坏的心愿,反而往往会招来盗墓毁尸的厄运。即使那些盗墓贼没有光顾的墓葬,当考古工作者打开那神秘的墓室时,企求“金身不败”的墓主人早已化作一抔泥土。这些精美绝伦的玉衣。仿佛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千百年来破灭的神话。

[ 本帖最后由 ★剑痴-飞龙★ 于 2009-1-27 01:44 编辑 ]
DSCF5556.JPG
DSCF5557.JPG
DSCF5558.JPG
DSCF5559.JPG
DSCF5560.JPG
DSCF5562.JPG
DSCF5563.JPG
DSCF5565.JPG
DSCF5566.JPG
DSCF5567.JPG
DSCF5568.JPG
DSCF5569.JPG
DSCF5570.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参与分 +1 收起 理由
xpy220 + 1 感谢分享创作,请关 .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蜀王神客--突目铜面具

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
通高85.4、宽78厘米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
         广汉三星堆遗址是古代蜀国的都城之一,1986年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掘,出土上千件蜀国珍贵文物,顿时轰动中国,震惊了世界。据学者研究,两个大型祭祀坑内的文物,大部分都是古蜀国王室的宗庙重器,可能是遭遇改朝换代,新王朝将前代王室的宗庙重器全部焚毁,在举行祭祀仪式后而埋入坑中的。
         三星堆出土文物中以青铜器最具特色,器形高大、造型生动、结构复杂是三星堆青铜器重要特点。此件突目铜面具,眼球极度夸张,瞳孔部份竟呈圆柱状向前突出达9厘米。《华阳国志》记载:“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其墓葬被称为“纵目人冢”。 据学者研究,所谓“纵目”,即是指这种铜面具眼睛上凸起的圆柱,三星堆出土的突目铜面具等,正是古代蜀王蚕丛的神像。
         据史书记载,蜀王蚕丛原来居住于四川西北岷山上游的汶山郡。而此地直到近代仍是严重缺碘、甲亢病流行的地区。甲亢病患者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眼睛凸出。因此,蜀王蚕丛很可能是一个严重的甲亢病患者,生前眼睛格外凸出。而他的后人在塑造蚕丛神像时,抓住了这一特点并进一步 “神化”,这就是蜀王蚕丛神像被刻画成“纵目”的原因。

[ 本帖最后由 ★剑痴-飞龙★ 于 2009-1-27 01:45 编辑 ]
DSCF5512.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sisong.net.cn/

杀祭诅盟---蔡盟场面铜贮贝器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通高53、器盖直径32厘米
1956年云南晋宁县石寨山M12出土
         贮贝器就是滇人的贮钱罐,出土时往往装着大量的海贝(当时滇国的货币),因此得名。贮贝器上多雕铸战争、纳贡、杀人祭铜柱、杀人祭铜鼓、纺织、狩猎、驯马等滇人社会生活场景。
         该贮贝器作圆筒形,盖上雕铸1间干栏式房屋,楼上的贵妇为主祭人,其周围放置16面铜鼓,被捆、戴枷和被蛇吞吃的人是祭品,铜柱可能是祭祀的对象。此外还有参与祭祀者,有持刀的屠夫,有喂猪、喂孔雀的妇女,有击打铜鼓和錞于乐人,有持器盛物的杂役等等。生动形象地记录了滇王杀祭诅盟的典礼场面。雕铸人物残存127人,是目前出土贮贝器中人物最多的一件,仿佛是一幅立体的“清明上河图”。

[ 本帖最后由 ★剑痴-飞龙★ 于 2009-1-27 01:48 编辑 ]
DSCF5539.JPG
DSCF5540.JPG
DSCF5541.JPG
DSCF5541.JPG
DSCF5543.JPG
DSCF5544.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燕国遗珍---匽侯铜盂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高24.3、口径33.8、足径23.3厘米
1955年辽宁凌源县海岛营子村出土
         盂为古代盛食器,匽侯即西周燕国国君。匽侯盂的主题花纹是一种很特别的凤纹,龙首而华冠逶迤下垂。周武王封其弟召公为燕侯,燕为商故国,地望在河南延津。召公为示区别,另创“匽”字来替代商朝的“燕”字。新创的“匽”字,有“像燕之匿于巢”的意思,表示“在此安居下来”。此外凤的别称为“鶠”,可能也与“匽”国独特的凤崇拜有关。
        这件器物的铭文只有简单的“匽侯作饙(fen)盂”。意思就是“燕侯所作用于盛放熟饭的盂”。 从器形、铭文综合考虑,这件器物是西周成王时铸造的,同时代的燕国青铜器中有“匽侯旨”使用的器物,这个“匽侯旨”就是召公的长子。从时代推定,这件器物也可能是召公长子匽侯旨所作。
       值得注意的是,该器的出土地点远在辽宁凌源县境内,而据史料记载及考古发掘证明,西周的匽都在今天北京房山琉璃河。器物出土地点离我们熟知的燕地相去甚远,匽侯盂的出土表明,西周初年匽国在北方的扩张已达辽河流域。

[ 本帖最后由 ★剑痴-飞龙★ 于 2009-1-27 01:50 编辑 ]
DSCF5460.JPG
DSCF5461.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鼎中另类---鸟形铜鼎

春秋.燕(公元前770-前476年)
通高15.7、口长11.9、口宽15.3厘米
1952年河北唐山贾各庄出土
         全器呈鸟形,器体似匜,有流口与鋬手,盖已遗失。流向前突出作鸟首状,倾水时上喙可以开启,设计颇为巧妙。外腹部饰精细的羽毛状纹,腹内铸有两个鸭形图案,鸭头与流朝同一方向,张翅展尾,非常生动;环形鋬与流口相对,上饰一鸟呈回首状。
         鼎最具中国特色的青铜器,是古代烹煮、盛放肉食之器,也是祭祀仪式中的重要礼器。作为王权或贵族身份的象征,它在造型上一般较为规整,给人以端庄凝重之感,主要有两种造型:四足而方、三足而圆。这件鼎虽然有三个类似的鼎足,但其器形却颠覆了我们对鼎的基本形制的认识,在鼎的大家族中显得另类。该器出土地属燕国,可能体现了燕国的地方特色。

[ 本帖最后由 ★剑痴-飞龙★ 于 2009-1-27 01:52 编辑 ]
DSCF5463.JPG
DSCF5464.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骑雄狮---杨家湾汉墓兵马俑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骑马指挥陶佣:高46、长36厘米
骑马陶佣3件:高67-68.5厘米、长61-64.4厘米
步兵陶俑 10件:高48-51厘米
1965年陕西咸阳杨家湾长陵陪葬墓出土
        杨家湾汉墓是汉高祖刘邦长陵的陪葬墓,据专家分析,其墓主可能就是汉代名将周勃、周亚夫父子。前者是开汉元勋,后者因平定“七国之乱”而威震一时。
        杨家湾汉墓共发现11个陪葬坑,出土彩绘兵马俑2500余件,包括步兵俑1800多件、骑兵俑580多件和战车模型,号称“三千兵马”。其造型逼真,步伍严整,表现了汉初军阵的真实形象。骑兵俑按真身四分之一比例制作。战马或安然站立,或昂首嘶鸣;马上的“指挥官”表情冷峻,威武剽悍;骑士手举武器,握紧缰绳,好象正在准备向前冲杀。步兵俑身着交领袍服,外罩黑色铠甲,其中四人左手持盾下垂,右手原持长兵器;其余六人双手均作持兵器状。
        骑兵俑独立地组成了阵容宏大的骑兵群,说明当时骑兵已经完全取代车兵,开始成为主要的作战力量。在军事史上,这个转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朝曾经依靠骑兵取得了对匈奴作战的辉煌胜利。
        这些彩绘陶俑是中国最早发现的大规模兵马俑群,陶俑组成整齐雄壮的阵容,继承秦俑陶塑的气势,显示西汉军队阵列的威严。如此壮观的兵马俑军阵,正是墓主人生前叱咤风云、平定内忧外患的雄壮军容的写照。

[ 本帖最后由 ★剑痴-飞龙★ 于 2009-1-27 01:53 编辑 ]
DSCF5516.JPG
DSCF5517.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巨兽为尊---错金银云纹铜犀尊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通高34.4、长58.1厘米
1963年陕西省兴平豆马村出土
    这件铜尊采用犀牛的造型。犀牛昂首伫立,肌肉发达,比例准确,体态雄健,为古代生息在中国的苏门犀的形象。整件器物饰以错金银云纹,精美华丽,虽为实用重器,却又洋溢着充沛的活力,堪称汉代青铜器中的奇葩。
    中国古代做成动物形的酒尊不乏其例,如商时期铜器中的牛尊、象尊、豕尊等,周代铜器中的驹尊、兔尊、鸭尊等。到了汉代,肖形尊虽已不太流行,但仍为人们所钟爱。
    考古发现也证明,犀牛曾广泛生活在中国古代中南部地区。中国古代不仅有十分珍稀的野生犀牛,而且有丰富多彩的犀牛文化。犀牛皮质坚韧,春秋战国时期被用于制作盔甲。作为一种重要的军需,需求量非常巨大,因而导致大量的犀牛被捕杀,汉代开始业已只能从国外进口犀角了,进入唐宋,犀牛在中国已基本绝迹,明清时代的人已不知犀为何物,而现在的中国人只能在动物园偶而看到犀牛了。

[ 本帖最后由 ★剑痴-飞龙★ 于 2009-1-27 01:55 编辑 ]
DSCF5522.JPG
DSCF5523.JPG
DSCF5524.JPG
DSCF5525.JPG
DSCF5526.JPG
DSCF5527.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