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10|回复: 21

小腰评语2009年山难案例(最新更新至14案例)zt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6-26 12:48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0-3-28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关外雪狼 于 2010-3-28 23:26 编辑

    ZT  小腰评语2009年山难案例(更新至13案例)

    刊登这篇文章,为了告诫我们登山不仅仅带来的是快乐,同时也带来种种危险,感谢驴友飞鹰提供的资料,使我们对登山出现的事故有了根深入的了解,我相信大家看完之后,能够对登山出现的问题有更深的了解,也能够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真的希望大家能够相处转载,也希望大家能够留下自己的心得,谢谢大家。.......小腰一尺六寸五。
    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登山探险运动和山地户外运动发展的速度很快,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选择了把参加登山和山地户外运动作为健身和全面发展、提升个体素质及团队精神的途径,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由于登山和山地户外运动属于高危体育项目,在开展登山和山地户外运动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一些危情和山难,其发生数量也会随着参与人群的增多而上升。对于山难危险和山难事故,我们要正确科学地对待:一方面承认危险的客观存在,勿需渲染夸大;另外一方面也不能掉以轻心,要认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在过去一年即2009年中,在登山户外运动中遇难者增加到44人,另有14名外籍人员在华登山时遇难。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警示我们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保证登山户外运动安全、健康地发展,使大家在户外艰苦环境的磨练中强身健体、激发潜能、得到健康、享受快乐

    对登山户外运动这种高危体育项目来说,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环节就是落实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安全操作、有效救援。这将是我们在新的一年中要大力开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由中国登山协会登山户外运动事故调查研究小组承担编制的《中国大陆登山户外运动事故报告》,从2007年以来每年发布一次,迄今已发布了三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有关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起到了提高风险意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促进救援工作开展的良好作用。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并以此为出发点,努力推动我国登山户外运动的风险管理工作深入全面的发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能发挥良好实际效果的救援体系,做好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工作,为登山户外运动事业和全民健身的安全、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李致新

                                                              二○一○年一月十五日

    一、编写说明
    中国登山户外事故报告自2007年以来,每年一次,至今已发布三次了。本报告书将每年中国大陆的登山户外运动山难尽可能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编制成册,为管理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也为从业机构、从业人员和广大山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安全教育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安全管理的第一步,我们将坚持把这项工作做下去。希望大家在各方面给予支持,提出批评建议,以便不断改正


    承担本报告书编制工作单位如下:

    发布 中国登山协会

    编制 中国登山协会登山户外运动事故调查研究小组

    协助 北京三夫天越体育管理有限公司

    顾问 李舒平

    主编 杨为民

    编撰 蔡瑜 李荣荣 高帆

    本年度报告书的编制工作得到了各地登山协会和俱乐部的大力支持。北京、陕西、浙江、新疆、深圳、河南、重庆、四川、西藏等地的信息员提供了大量资料,特此致谢


    中国登山协会登山户外运动事故调查研究小组

    二○一○


    二、2009年中国大陆山难案例统计

    (一)              遇难案例(19例,44人)
    案例1
    时 间:2008年12月30日
    地 点:四川甘孜州亚拉雪山神树沟
    活动项目:高山穿越
    组织者和领队名称:无
    队员人数:11人
    事故结果: 1人死亡
    死者姓名:许斌
    性 别:男
    年 龄:33岁
    职  业:
    户外经历:多次
    其 它:
    事故过程简述:
    亚拉雪山位于甘孜州康定、道孚和丹巴三县交界处,海拔5820米,是四川第二高峰。按照相关规定,攀登海拔3500米以上山峰的登山活动,须到省级体育主管部门申请。但许斌等人并未前去申报。而他们徒步的神树沟,是一条不太成熟、不被驴友熟知的新线路。
    许斌,33岁,是一名资深“驴友”,身材魁梧,其在中国驴友论坛的ID为“彪悍的人生无须”,本次是参与论坛上发起的自助式徒步活动。
    事发当日上午10点,队伍已经走到了扎营的地方,走在后边的许斌突然倒下。队伍的其他人员马上对其进行人工呼吸,但没有效果。山友一行共有7人,有多名女性,另加向导彭措、3名马夫,整个队伍为11人。当时因为没有信号,领队跑了很远去打电话向沟外求救。他说,之前不曾觉得许斌有高原反应,不清楚为何他会突然倒地死亡。
    消息传出后,四川省登山协会迅速与甘孜州警方取得联系,并联络相关的专业救援机构,出发营救。其后,救援人员从沟内先带出了一名马夫和一名有严重高原反应山友。事后经证实许斌因感冒引发的严重高原反应而不幸遇难。
    信息来源: 四川日报
    事故原因简析:高原反应致死
    报告人:
    编者注:本案例发生时,2008年报告书已付印,故转入2009年记录。今后每年报告书记录当年1月1日-12月31日的所有案例,截稿日期定为1月15日。
    小腰评语:此案例提醒队员,在身体有病或不适的情况下,一定要及时的通知领队,让领队有选择的决定你能不能出队,同时也提醒领队,在出队选择队员之前,要更好的去了解每个队员的身体状况。否则一旦出事,本人付出的是生命,也会给其他随队人员造成惨痛的代价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6-26 12:48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yschool.com.cn/

    案例2
    时 间: 2009年1月29日
    地 点:北京市海淀区凤凰岭自然风景公园
    活动项目:登山
    组织者和领队名称:无
    队员人数:1人
    事故结果: 1人死亡
    死者姓名:周远成
    性 别:男
    年 龄:46岁
    职  业:华北电力大学副教授
    户外经历:
    其 它:
    事故过程简述:
    1月29日大年初四,46岁的华北电力大学副教授周远成前往位于六环路外的凤凰岭自然风景公园登山。1月29日14时,周远成独自驾车来到凤凰岭公园。景区监控录像记录下了他从停车场步入景区的身影,但随后他的去向便不得而知。30多个小时之后,一则有关他失踪的寻人启事出现在猫扑、天涯等知名网站上,发帖人是他的儿子。
    1月31日上午8时左右景区管理部门接到周远成家属报警。包括景区工作人员、派出所民警和森林防火大队组成的队伍随即进山搜救。9时30分,搜救人员在一处山谷中的冰面上发现了一具尸体,10时左右,警方确认其正是失踪两天的周远成,警方认定其为意外跌落,排除他杀可能。
    尽管发现尸体的地方仍在景区范围内,但距离旅游线路已有很远的距离。发现周远成的地方是一处叫做“鲸鱼背”的景点附近,这处景点只能隔山而望,要想上去则必须攀爬石壁。由于山上只有少量的灌木,在光秃秃的石壁上前行绝非易事。
    信息来源: 北京晚报
    事故原因简析:高处坠落
    1、户外活动不可以单独行动,风险意识不足;2、对地形不熟悉;3、必要的户外装备不足。
    报告人:周肖鹏
    小腰评语:此案例提醒我们没有绝对的把握不要单独行动,如果出现受伤等危险,没有后援抢救,等待的只有死亡。我们毕竟不是职业登山运动员,也不是职业探险家,登山队我们来说只是个爱好和锻炼身体。更不能呈英雄主义,捞取什么户外名声。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6-26 12:48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17808.cn/

    案例3
    时 间:2009 年2月21日
    地 点:新疆自治区 塔城地区 沙湾县 东湾乡 五道沟煤矿附近野猪林
    活动项目:1日徒步
    组织者和领队名称:石河子户外俱乐部柳长生(大柳)、唐建华(卡菲力)
    队员人数:22人
    事故结果:1人死亡
    死者姓名:崔新卫(世杰)
    性别:男
    年龄:40岁
    职  业:石河子神内胡萝卜饮料公司业务员
    户外经历:3年
    其 它:
    事故过程简述:
    由石河子户外俱乐部大柳在网上发布前往新疆沙湾县天山牧区(南山野猪林)一日户外徒步活动,此活动为AA制。
    2月21日(星期六)早晨8点30分,一行22人从石河子绿珠宾馆乘车出发,前往南山野猪林徒步,10点30分到达五道沟煤矿开始此次徒步活动。经过3个多小时的徒步,22名山友于中午1点30分左右到达午餐地点,开始就餐(海拔高度1600米左右)。山上风大,大伙找避风处做饭。世杰和北昆仑搭伙做饭,山友世杰在打开背包的时候气罐不慎滚下山坡,世杰提出要下去捡,和他结伴吃饭的山友北昆仑说不要去捡,用我的气罐,世杰答应了,北昆仑开始做饭,当北昆仑做好吃了一半时发现世杰不在,开始寻找世杰,看见世杰在山下趴着,坠入50余米深崖,赶紧告诉组织者大柳,大柳和一名女医生迅速下到山下世杰身边,女医生断定世杰已遇难。大柳让队员打110报警,天快黑时东湾乡民警和消防队员赶到现场,拟将尸体运出,但由于天黑路滑,尸体当晚未运出。22日中午15点左右把尸体运到山下。尸体于27日在石河子殡仪馆火化。
    信息来源:亚心网讯(记者 王前喜 通讯员 汪昌清 王军)
    事故原因简析: 高处坠落
    报告人:张庭付
    小腰评语:此案例提醒我们,出现这样的事故1、缺乏风险意识;2、脱离团队独自行动;3、无保护装备,4、领队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没有阻止队员行动。在我们出队的时候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经常有队员的物品丢失、滑落。我也经常让丢失物品的队员自己回去寻找,在走脱裤裕的时候,卓子的背包滑落至30多米出的悬崖,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让他下去捡,现在想起来,真是万幸。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6-26 12:48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4
    时 间:2009年4月18日
    地 点:广州凤凰山龙洞森林公园采石场
    活动项目:火龙线穿越
    组织者和领队名称:吴沓
    队员人数:1人
    事故结果:1人死亡
    死者姓名:吴沓
    性 别:男
    年 龄:28岁
    职  业:移动通讯公司财务
    户外经历: 1年
    其 它:
    事故过程简述:
    吴沓出发前做了充足功课,行程计划中有地图、路线图,精确到什么时间到达哪个具体位置、沿线经过的什么路标、沿途有什么岩石、植被特征等细节。
    2009年4月18日早上10时前,吴沓到达了火炉山公园,打过电话给妻子;其后他到达白架顶后下山,穿过广汕公路到柯木塱登上凤凰山;13:45左右,他又打了一个电话给妻子,说在密林中避雨;14:20左右,在雷达站附近,三名山友与他相遇有过对话;15:50左右,他又给妻子拨电话,妻子没有接到;16:10妻子发现未接来电,拨打吴沓手机,已是关机状态。
        18日,其亲属求救和报警后,带着警犬的警方、公司人员和登山爱好者,前后总数达200余人,在根据手机关机时信号判定的失事地点展开地毯式搜索。
    4月21日早上7时30分,广州10多名攀岩界精英,与来自深圳的7人搜救队兵分四路,根据前天的搜救工作总结出来的重点区域搜救。
    在两名向导的带领下,来自深圳的搜救人员于上午9时40分左右来到采石场以南的西坡。在一处悬崖上,他们发现一个红色可疑物体,决定在此放绳索下去搜寻。绳索放下50米时,搜救队员发现此处植被茂盛,且没有滑落的痕迹,决定回撤。就在此时,一直跟随救援队的两名广州山友在下放绳索前方150米处的一处断崖处发现了一具尸体,“当时他是仰躺着的”。
    据搜救的山友介绍,在发现尸体的断崖处有行走过的痕迹。山友说,从地质结构来看,该断崖不是很陡,预警性不明显,加上前方的植被茂盛,断崖很有隐蔽性,不留意很难发现。山友猜测:1、当天雨大路滑,吴沓失足发生意外。2、遭遇抢劫。山友强调:不要单独走“龙凤线”,因该线路常有抢劫事件发生。
    信息来源:深圳山地救援队
    事故原因简析:高处坠落
    1、雨后路滑,以至于不慎坠落悬崖;2、独行,可能遭遇抢劫。
    报告人:深圳山地救援队
    小腰评语:此案例提醒我们,在市区或郊区附近尽量不要单独行动(特别是女性),现在净月潭几乎每天晚上都有人徒步,而且都走的很晚,不少是1人或2人结伴环潭和穿越,就是组队环潭,也是相距很远,我曾经遇见被前面队员拉下1公里的女队员独行,如果遇见抢劫,前后不能呼应很是危险,抢钱劫色还好,如果丢掉性命得不偿失。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6-26 12:48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5
    时 间:2009 年 5 月 19日
    地 点:西藏 珠穆朗玛峰
    活动项目:高海拔登山
    组织者和领队名称:
    队员人数:5人
    事故结果:1人死亡
    死者姓名:吴文洪
    性 别:男
    年 龄:40岁
    职  业:江苏盐城市中承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
    其它:
    事故过程简述:
    5月18日,盐城市中承电气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吴文洪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然而就在他登顶后不久就传来噩耗,吴文洪在下撤至海拔8750米的第三台阶时突发严重高山疾病,体力衰竭,无法行动,经全力抢救无效,于19日凌晨4时许不幸罹难,终年40岁。
    按照以往惯例,攀登珠峰而不幸遇难的人员,遗体将就地掩埋处理。这次救援难度极大,吴文洪遇险地点海拔高、气温低、道路险、通讯不畅,夜晚温度低至-30℃,救援队员行动艰难。救援过程中,3名救援人员曾与珠峰大本营中断联系数小时。
    尽管如此,救援队还是抱着只要有一丝希望,仍尽最大努力进行救援。其中,从海拔6500米营地向上增援的人员携带着高压氧舱,竭尽全力向上攀登,用不到一天的时间攀登了平常需要4天时间才能完成的路程。首批救援人员于当日到达事发现场。
        相继抵达吴文洪遇险地点的救援人员及时对吴文洪进行了输氧、保暖和药物治疗等抢救措施,但吴文洪身体状况急剧恶化,凌晨4时许辞世。
    吴文洪痴迷体育事业,但此前爬的大多是江苏省内小山,像喜马拉雅山这样的雪山,这还是头一回。
    信息来源: 《南京晨报》、 新华报业网
    事故原因简析:高山疾病,衰竭身亡
    1、登山知识、技能和经验不足;2、登山户外活动组织管理不规范。
    报告人:周肖鹏
    小腰评语:此案例提醒我们,在尝试自己没有走的得线路时,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也提醒各领队,一定要熟悉带领队员的身体状况,我曾经遇见一个队伍,居然把一个心肌炎的患者带上山,结果刚走一会这个队员脸色发白,幸亏发现的早没有出事,在带领没有经验或刚刚介入登山活动队员的时候,一定时刻观察整个队伍的情况,发现情况立即采取果断措施,不要顾及其他队员的情绪,毕竟生命是重要的。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6-26 12:48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关外雪狼 于 2010-3-28 21:34 编辑

    案例6
    时 间:2009 年 5 月 29日
    地 点:浙江省 杭州西湖景区狮峰
    活动项目:第二届驴友节越野竞技赛
    组织者和领队名称:旅途中国网,该小队领队叶伟(风信子)
    队员人数:5人
    事故结果:1人死亡
    死者姓名:叶伟(风信子)
    性 别:男
    年 龄:32岁
    职  业:领队
    户外经历:资深山友
    其 它:
    事故过程简述:
    5月29日,在由杭州市体育总会主办、旅途中国网站等单位承办的第二届旅途中国驴友节山地越野竞技赛,叶伟(风信子)率“南方部落队”来参加比赛,担任领队并兼队员参赛。5月29日叶伟一行5人于8:20从大清谷出发,行走两小时左右,行进途中叶伟反映身体不适。10:00到达狮峰附近,叶伟出现嘴唇发白等情况,同行队友当场做了些急救措施。10:20赛事组委会接到叶伟同行队员的求助,30分钟内工作人员从五云山赶过去急救,赛事组委会的救护人员做了电话指导急救。120、110人员11:00到达现场,医生到达时,确认叶伟已死亡。13:00送到浙江省117医院。
    九溪派出所民警介绍,接到指令后,他们马上通知山上的民警赶赴现场,到达现场大概用了20分钟,不过,到现场后就发现叶伟已经没有了呼吸。之后赶到的120医护人员也说,呼吸心跳都没有了。
      医生表示,确切死亡原因很难讲,送到医院时,距离他发病至少有3小时,“他的体格很健壮,检查时,没有发现外伤,他的朋友说以前体检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我推测心脑血管方面发病的可能性比较大,这类病有时隐藏很深,简单的体检不太查得出来,具体猝死原因,只有通过尸检才能确定。”
    据死者队友“起舞”介绍,28日上午8:30左右,比赛开始,来自全国的28支参赛队分组前后从大清谷出发,每队参赛队员为5人,需负重跨越群山到终点西湖体育馆,全程大约20公里。“南方部落队”于第六组出发。“‘风信子’是六年的‘老驴’了,平时身体状况非常好,丽水的各种户外运动大多是由他组织的。上个月在丽水的一次户外赛上,所在队获得了冠军。”
    信息来源: 2009年5月30日 浙江在线
    事故原因简析:因病猝死
    1、活动组织策划不合理;2、救援能力不足。
    报告人:周肖鹏
    小腰评语: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把荣誉抛在脑后,贵在参与,我们参赛得到的是快乐,冠军不能代替奖金,不能晋级,此案例提醒我们,作为经常运动的中年人,“猝死”这是35--50年龄段的主要杀手,有的时候体检不能检查出什么问题。检查身体没有发现事情,不等于身体没有问题。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6-26 12:48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7
    时 间:2009年5月29日
    地 点:北京市海淀区凤凰岭景区车耳营消防通道西侧野山沟
    活动项目:登山
    组织者和领队名称:无
    队员人数:13人
    事故结果: 1人死亡
    死者姓名:王凯忠
    性 别:男
    年 龄:50岁
    职  业:
    户外经历:多年
    其它:
    事故过程简述:
    5月29日上午,13名老人相约登妙峰山。其中一名老人脱离队伍,不慎从山上坠下,队友虽全力救治,但仍未能挽回老人的生命。
      事发具体地点为海淀区凤凰岭景区车耳营消防通道西侧野山沟。登山队70岁老人王先生说,死者名叫王凯忠,今年50岁,在此登山已有几个年头。5月29日上午8点半,他们一行13人在凤凰岭景区门口聚齐,随后出发。出事的山沟,老王把它叫做西沟,此前他们已在此走过几次,这次一行人登山的目的地定在妙峰山。王凯忠走在队伍最后面,行至事发地前一百多米时,王凯忠脱离了队伍,独自一人沿着沟上的悬崖行走。众人发现后,提醒他注意安全赶紧下来。王回应称上面有一条路,要试试看能不能走得通。
      走到事发地时,王凯忠发现没有了路,便准备向回返。悬崖陡峭,王凯忠便抓住树枝行走,不料所抓树枝突然折断,王从5米多高的崖壁上摔到山谷中,头部碰到了尖石,当时便血流不止。
      发现出事,其余人立即跑过去。王凯忠坠落的地方距离谷底还有一米多高,众人先是将其抬下放到一块平石上,而后用毛巾堵住不断流血的伤口,同时电话求救。
      接到报警后,苏家坨镇派出所民警以及999急救人员赶到现场。经确认,王凯忠颅骨粉碎性骨折,颅脑破裂。虽然经过抢救,但未能挽回老人的生命。
    信息来源:海淀登山队网站
    事故原因简析:坠崖重伤致死
    在做探路性质的行进中,缺乏必要的安全措施,使用枯木作为扶持物是致命的错误,树枝突然折断时,直接摔入布满石头的深沟。
    报告人:绿野救援队 海猫
    小腰评语:登山要有一定的经验和技巧,在出队的过程中发现很多队员在上山的时候,会使劲的抓住树枝向上攀登,如果攀抓物出现断裂很容易出现后仰翻,有的人使用登山杖去拽后面的队员,同样很危险,正确方法是你攀爬抓住树枝或其他物体的时候,先要试探是不是很结实,不要把全身的重量放在攀抓物上,攀抓物只是个支撑点,利用支撑点慢慢上爬或下撤。悬崖陡峭时,身体应该有三点附在岩体或山体上,每走一步都先要试探落脚点是不是结实,虽然这样很慢,但是安全。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6-26 12:48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关外雪狼 于 2010-3-28 21:35 编辑

    案例8
    时 间:2009年6月7日
    地 点:济南黄河森林公园拓展训练中心
    活动项目:拓展训练
    组织者和领队名称:学校
    队员人数:20人
    事故结果:5人死亡,5人受伤
    死者姓名:
    性 别:
    年 龄:
    职  业:
    户外经历:
    其 它:
    事故过程简述:
    晨报济南6月7日讯 6月7日下午,位于济南市的黄河森林公园中一私人承包性质的拓展训练中心发生一起攀岩训练设施坍塌事故,目前造成5人死亡,5人受伤。
      据了解,事故发生时,来自济南翰林教育中心的20名师生正在进行拓展训练,其中有11名老师和9名学生。发生攀岩墙倒塌,造成3人当场死亡,2人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另有5人受伤。5名死亡人员包括3名老师和2名学生。
      7日下午,济南市GA局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赶到现场进行了营救。初步了解,这些受伤人员被送到了济南第四人民医院、济南军区第456医院和山东省交通医院。
      事故发生后,济南市委、市ZF,天桥区委、区ZF主要负责人立即赶往事发地点,现场指挥、组织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并赶赴医院组织医护人员全力施救。
    信息来源:晨报济南
    事故原因简析: 攀岩墙倒塌,造成意外事故
    报告人: 李荣荣
    小腰评语:什么时候都有意外,俗话说的好“祸从天降”恐怕就是这个道理吧。登山也是如此。上帝 保佑,阿门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6-26 12:48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9
    时 间:2009年6月13日
    地 点:北京怀柔区箭扣长城
    活动项目:登山
    组织者和领队名称:
    队员人数:5人
    事故结果:2人死亡,3人轻伤
    死者姓名:魏先生
    性 别:男
    年 龄:27岁
    职  业:国家知识产权局职员
    户外经历:一般
    其 它:
    死者姓名:陈女士
    性 别:女
    年 龄:27岁
    职  业:北大博士
    户外经历:一般
    其 它:
    事故过程简述:
    6月13日下午两点多,5名游客在怀柔区雁栖镇西栅子村附近爬箭扣长城时被雷电击中,其中一对夫妻坠下断崖身亡,另3人受轻伤。据了解,女性死者为北大在读博士生,另4人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工作人员。两名死者是新婚夫妇,均只有27岁。
        事发地位于箭扣长城最高最险处,名叫“鹰飞倒仰”,当地人称为“擦边走”,因为可行走的位置只有1米多宽。
        游客纪先生说,他和朋友一行也在此爬长城,当时天空下起了暴雨,他们一行就躲进了烽火台内避雨。电闪雷鸣中,他看到,近200米外,有5人仍在朝“鹰飞倒仰”地段爬去。随着一声响雷,一道闪电在5人中末尾的两人中间炸出一道红光,两人掉到了30多米高的断崖下,另3人也被炸倒在地。
        20多分钟后,雷雨稍小了些,游客们跑了过去,并拨打了999急救电话。其中一名游客是医生,他跑到山下,发现坠崖的两人还有呼吸,就赶紧进行人工呼吸抢救。 山下西栅子村立即挑选了20多名熟悉地形的男村民,带着急救和消防人员上山救援。村民卢先生说,从山下爬到事发地要两小时,众人赶到时,未坠崖的3人中有一人腿不能动。经急救人员检查,这3人只受了轻伤,而坠崖的两人已没了呼吸,女子额头处有一个大洞,男子全身多处骨折。
    信息来源:北京青年报报纸、163、搜狐等网站
    事故原因简析:小组 5人极度缺乏户外安全知识,尤其是雷雨天时进行户外运动的安全知识,在其他队伍下撤避雷时依然在箭扣长城中上段攀爬,遭遇雷击。
    报告人:绿野救援队 海猫
    小腰评语:我的原则是7、8月不要进山,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防止雷击。在打雷下雨时,严禁在山顶或者高丘地带停留,更要切忌继续蹬往高处观赏雨景,不能在大树下、电线杆附近躲避,也不要行走或站立在空旷的田野里,应尽快躲在低洼处,或尽可能找房层或干燥的洞穴躲避。如果在野外没有地方避雨,尽量不要用金属柄雨伞,摘下金属架眼镜、手表、裤带。亦应远离其它金属制物体,同时要要蹲下来,两脚并拢。以免产生导电而被雷电击中。 此外,从电闪雷鸣的形成和发生过程来看,空旷场地上、建筑物顶上、高大树木下、靠近河湖池沼以及潮湿地区是雷击事故多发区。这一点我们特别要注意。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3-28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gecbbs.cn/

    北京凤凰岭山路险常出事,云蒙山褶皱多地形复杂常走失人甚至大队人马,长城常有雷击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6-26 12:48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rzdsb.cn/

    案例10
    时 间:2009年6月26日
    地 点:四姑娘山长坪沟婆缪峰5413米
    活动项目:高海拔登山
    组织者和领队名称:终极探险俱乐部  李红学
    队员人数:2人
    事故结果:1人失踪
    死者姓名:李红学
    性 别:男
    年 龄:25岁
    职  业:俱乐部经理
    户外经历:户外指导员(中登协培训)
    其 它:
    事故过程简述:
    2009年6月23日李红学与张彧到达日隆镇。24日到达海拔4300米的大本营。25日开始攀岩。由于起步地点被之前的地震震塌,两人重新开辟了一条线路。到了顶端已经是下午6点,露营,但两人夜间都未休息好。
    26日9点半,到达刘喜男和邱江起步的自由扶梯,轻松攀上。天气晴朗,感觉主峰很近,判断四五个小时能登顶。两人便轻装冲顶。但路比想象的要难。晚上7点左右,到达5300米,又向上攀登1个半小时后,由于天色已晚,线路艰难,且李红学未带头灯,决定放弃冲顶,因没有任何保暖用具,选择下撤。
    下撤中,张彧在先单绳下降,李红学双绳下降,收绳时,发现绳子抽不动,李红学又沿着绳子上去,把绳子取下。这种情况发生了两次。由于没有头灯,仅借助月光,速度比上升时还慢,下降了100多米四个绳距用了3个半小时。第三段下来李红学找到自己的背包拿到岩钉。此时已是子夜。因张彧不熟悉岩钉操作,所以李红学先下,张彧就在上面等待。估计李红学下降了10米左右,黑暗中张彧听到“铛”的一声,然后是绳子“呼”的一声,接着传来李红学“啊”的叫声,紧接着是“咚”的一声,第一次的接地声,然后听到一声接一声的“咚、咚、咚……”由近到远,由大到小,前后持续了十几秒,同伴意识到李红学坠落了,天色很暗,什么都看不到。惊惧的张彧做了保护点,找避风的岩角,坐到天亮。
    27日天亮,张彧发觉自己在一块突出的3平米岩壁上,独自缓慢下撤。途中发现李红学的摔扁的杯子,未发现李红学痕迹。中午到达第一夜睡觉的崖边朝山下留守的背夫大喊,告知情况。背夫上山,下午1点多将张彧带到安全的大本营。5点下撤到上牛棚子。
    28日,搜救队开始在西壁下的乱石坡搜寻,天气很不好,看不到山脊和顶峰,决定全体下撤。随后又有多人多次上山搜索,未果。
    信息来源:随队队员陈述
    事故原因简析:攀岩脱落
    报告人:四川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副秘书长  高敏
    小腰评语:没有登高山的经验,不能说什么,但是看出来,装备准备不足,大地震过后山势有所变化,线路已经不能用,以前的经验不能套用,小毛驴的老队员在每次出队的时候,无论是走什么线路。都要带头灯,安全绳索、急救药品。这是小毛驴不成文的规定。什么事情都要防范未然。但是此案例给我们一个提醒,在队员出现险情后,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最好不要进行冒险营救,保存自己等待救援。不要以匹夫之勇再搭上另一个性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6-26 12:48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yschool.com.cn/

    案例11
    时 间:2009年6月27日
    地 点:河南省登封市嵩山景区
    活动项目:穿越
    组织者和领队名称:康送兵(大兵)
    队员人数:4人
    事故结果:1人死亡
    死者姓名:康送兵(大兵)
    性 别:男
    年 龄:33岁
    职  业:
    户外经历:1年
    其 它:
    事故过程简述:
    巩义山友结伴攀登少室山。下山时因攀岩绳滑脱,山友“大兵”不慎坠入峡谷,经抢救无效死亡。
    2009年6月27日,“大兵”与其妻“胡言”及山友“天罡”、“天南”一行四人穿越嵩山少室山时迷路,在下撤途中的8米高悬崖处,大兵把保护绳拴在一棵小树上做保护,当其他三人都安全顺绳下到安全地方后,为了便于取绳,他把绳结松开后用双绳挂在小树上下降,在半途中因压力过重,树干弯曲,导致绳子从树干上脱落,大兵头朝下摔落,20分钟后停止呼吸。
    信息来源:河南户外联盟网
    事故原因简析:保护错误造成滑坠
    1、保护方法不当,对用做保护点的小树的情况估计不足;2、缺乏户外运动的经验、技术和装备。
    报告人:陈学政
    小腰评语:崖降需要一定的技术,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要进行冒险,宁可多走一段的弯路。去年与天津驴友走脱裤裕的时候,卓子用熟练的技术安全下撤,在中途还要有人进行保护,找到安全保护点是最重要的,特战旅的QQ每年都进行这样的训练,此案例给我们的教训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时刻注意安全保护。不能麻痹大意,任何的疏忽都是致命的。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6-26 12:48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12
    时 间:2009年7月11日
    地 点:重庆万州潭獐峡
    活动项目:峡谷穿越
    组织者和领队名称:重庆行健户外俱乐部 超哥
    队员人数:35人
    事故结果:19人死亡
    死者姓名:
    性 别:
    年 龄:
    职  业:
    户外经历:
    其 它:
    事故过程简述:
    潭獐峡地缝峡“一线天”, 一面是万州地宝乡,一面是云阳泥溪乡,是一个原始而未开发开放的峡谷,峡谷地形复杂,山势陡峭,河床最窄处只有2-3米,河床坡降2.1%。
    7月11日下午,重庆“驴友空间”通过网上自发联络组织的35名山友,进入地缝峡“一线天”险滩峡谷徒步探险。
        3时许,本地村民卢延双正在谷底钓鱼,看着一大队人马从谷底经过,提醒可能有山洪危险,然而,这一行山友还是决定继续前行。
        下午3点半左右,正当队伍穿越峡谷深处,突遇暴风骤雨,山洪暴发,队员们紧急向两岸高处避险,但由于正在峡谷深出,一部分队员不能就近上岸而被洪水冲走。最先向外界呼救的是被洪水围困在一块大岩石上的11名队员。
    事件发生后,万州区相关部门紧急赶往事发现场,与云阳县迅速制定出搜救方案,组织附近乡里人员,全力搜救失踪和被困游客。
    洪水造成19人溺水身亡,多人受伤。
    这次到万州潭獐峡穿越的是重庆行健户外俱乐部组织的活动,领队名叫超哥,目前证实已经遇难。
    信息来源: 重庆日报
    事故原因简析:1、不规范的户外活动,盲目出行;2、对天气缺乏了解;3、缺乏对山洪的认识和规避知识。
    报告人:李荣荣
    小腰评语:这个案例轰动全国,户外人都能说出事情的全部过程,次案例能够看出,一个领队的重要,领队的失误造成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天气预报预警、友邻驴队提醒、当地农民劝阻,这几乎是驴友圈中最值得信赖的三方力量。正常情况下,这三方只要有一方叫停,就应该立即无条件终止行动,然而........领队出现问题就是人祸而不是天灾!走峡谷不仅仅要看当地的天气,还要多注意附近的气象,上游下雨,下游也许是艳阳高照,这个时候领队就要时刻注意周围的动向,时时聆听上游的声音,洪水来临时,总是有一定不正常的声音,在峡谷中争取2分钟的时间预警,那就会挽救很多的生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6-26 12:48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13
    时 间:2009 年 7月29日
    地 点:四川骆驼峰
    活动项目:高山探险
    组织者和领队名称:多吉
    队员人数:11人
    事故结果:1死1伤
    死者姓名:黄永强(多吉)
    性 别:男
    年 龄:
    职  业:高山协作
    户外经历:多年高山协作
    其 它:
    事故过程简述:
    7月27日,7名广州登山爱好者组成的登山队前往四姑娘山长坪沟登山,并邀请高山协作黄永强(多吉)等4名当地协作随同前往。
       7月29日中午12:20分,在骆驼峰发生了山体大面积落石。正在攀登的广州某户外运动俱乐部的7名队员及4个协作正在海拔4900米的冰坡拉练时,突然听到轰隆的巨响声。此次的协作队队长多吉首先看到了大面积的山体落石,只听到他叫快躲,快躲。离他仅1米的队员被多吉顺手推出去。接下来连续不断的石头从多吉身上砸过,BD的头盔立即砸飞了。旁边队员被急飞的小石打中腰部,伤势较轻。多吉为了救队员自己却被大面积的落石打出30米左右。
    事故发生后,惊恐不安的登山爱好者强忍着同伴离去的悲哀,迅速展开自救工作。3名协作一方面照顾着受惊的队员,一方面用手机发出求救信息。在距离出事地点下行30米处,他们发现了多吉的遗体,包裹好遗体后,他们开始慢慢下撤。
      当天下午14:30分,四姑娘山景区管理局接到短信求救后,立即成立搜救领导小组,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6名景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和11名当地群众于15:00左右赶赴长坪沟开展搜救。当天下午18:30分,省山地救援工作委员会山地救援队四名救援队员在副秘书长高敏带领下到达事发区域。
      8月3日凌晨2:00,7名游客和3名协作平安下山,得到妥善安置。而多吉的遗体也已运出长坪沟,送往家中。
    信息来源: 探险家园
    事故原因简析:山体落石
    报告人:四川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副秘书长  高敏
    小腰评语:在登山的过程中经常遇见碎石区,如果可行的话,就应该绕过去,是在避不开的话最好不走一条直线,以免上面的人踩落石块砸到下面的人,最佳方案就是上去一人后或下撤一人到安全区,另一个人再走。如果人多就采用平行走法或斜面走法,这样就会避免滚落石块砸伤人的现象。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3-28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使人警醒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3-28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使人警醒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3-28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sorry插了lz的对呵呵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6-26 12:48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14
    时 间:2009 年8月9日
    地 点:宁波龙观乡
    活动项目:穿越
    组织者和领队名称:网友自发组织
    队员人数:8人
    事故结果:1人失踪
    失踪者姓名:杜某(关于)
    性 别:女
    年 龄:27岁
    职  业:
    户外经历:
    其 它:宁波人
    事故过程简述:
    气象台发布了台风黄色预警信号,网上便出现一条特别的招募贴:“这样的机会至少是十几年一遇的,因为不是每个台风都有丰沛的降水。我就看看有没有人有这变态兴趣……”这是一名叫“沫鱼”的资深山友网络上发布的招募帖——在台风“莫拉克”肆虐之际,“顶风而上”登山探险,寻求刺激。
        没想到,响应者还不少。8日下午,台风来临前夕,8人一起从宁波出发,乘公交车前往鄞州区章水镇。当晚,他们在章水镇陶坑自然村露营。9日18时左右,他们行进到龙观乡龙溪村下属的铜坑自然村附近,事故发生了。“这条溪流宽两米左右,水有齐膝深。撇开台风的因素不说,这条溪流本身就非常危险。”7人都跨过了溪流,而压队的一位女山友由于体力不支,一下子滑入溪流内。等到其前面一山友发现这个情况时,女孩已经消失在溪坑中。该名女性山友在山中被水冲走。7人连忙用随身携带的电筒在附近的水沟查找,但没有发现失踪者。因当时山中无通讯信号,其他山友徒步走出山区,于20时左右报警。
    受台风“莫拉克”影响,当时宁波地区持续强降雨。接警后,七、八名当地派出所民警和十多位村民一同冒险前去搜救,但因雨大天黑,不得不终止。
        后了解到,失踪女性为1982年出生,姓杜。
    信息来源: 宁波在线
    事故原因简析:失足溺水
    1、组织者缺乏安全意识,组织风险极大的活动;2、参与人员户外经验缺乏;3过河未有保护措施。
    报告人:李荣荣
    小腰评语:玩户外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搞变态,我们喜欢刺激,但是在安全保证的基础上,下雨时过溪流本身就危险,应该做好保护,在过溪流的时候,应该用绳子栓在体能最好的队员身上第一个过河,过河后固定在安全点上,然后每个队员牵绳子一次过河,最后的队员吧绳子拴在腰间,在对岸的队员保护下过河。最好选择平缓或浅滩的地方过河,切记不要在光滑的鹅卵石上嬉闹。便河流相当宽广,也会有相对狭窄的某段河道,适合趟过河去。但决不要低估了难度。砍一根木棍,以帮助你维持平衡,直接面对水流方向穿过河,这样会减少被河水冲走的可能。将裤腿卷起,高出水面,可以减少阻力;或者直接脱下来。穿上靴子会比光脚更易于控制平衡。解开背包的腰绳,当你滑倒很危险时,立即挣脱它。但不要放弃背包,它肯定能够漂浮,可以帮助你顺利游向岸边。还要说一句这个领队有点疯,出事是正常,不出事是不正常。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3-29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命只有一次,户外可以随时都去,这次不成下次再来,生命不可能从来。珍重自己的生命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5-3 19:35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0-3-29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怕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