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38|回复: 2

2、“精钢”是从西域传来的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2-20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与历史有多远 <汉武大帝>历史顾问答问


www.XINHUANET.com  2005年01月29日 09:36:47  来源:人民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稿】 【读后感言】 【进入论坛】 【推荐    】
【关闭】

    “《汉武大帝》是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正剧,但它不是历史教科书”——导演胡玫对于该剧在史学界引发的争论看得很平淡。她说,汉代对中国两千年文化的建立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以往影视作品以历史正剧方式表述这段历史的记录却是空白的,中国现代的很多人对这段历史的认识比较淡薄。而在《汉武大帝》播出后,多种媒体、观众以空前的热情不厌其烦地追究其细节是否与史实相符,“对我们的老祖宗引发如此之关注已经就是成功”。单就吸引人们眼球这一点而言,胡玫显然是达到预期的效果了。同时,《汉武大帝》精致的画面和环环紧扣的有趣情节,也引起观众对早就耳热能详的许多历史人物的记忆。诸如:刘陵是纵性无度的阴谋公主吗?废太子刘荣自杀狱中,真的是汉武帝之母为刘彻登基斩除的政治牺牲品吗?张骞出使西域这段经典故事的诱因真的是由于汉武帝羡慕匈奴的宝刀吗?这些故事,哪些的确是是缘于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哪些只是编剧的戏剧化处理呢?日前,记者就该剧中的历史真实性问题请教《汉武大帝》电视剧的历史顾问求实。

    1、汉朝有纸吗?

    《汉武大帝》中,无论是诏书、奏折,还是军机快报都采用竹简和绵帛,胡玫导演和美工毛怀清说,他们没有使用纸。但是,汉武帝时代的中国却是有纸可用的。人们都知道东汉宦者蔡伦发明“纸”,但很少人知道上世纪中国考古发现使纸的发明已可以远溯于西汉。例如著名的西汉灞桥纸,内蒙居延出土的西汉金关纸,年代均在西汉初叶。

    不仅如此,求实还提供了一则文献史料。他说,据《北堂书钞》记汉武帝时的佚事:“卫太子鼻大,武帝病,太子入省。江充曰:上恶大鼻,当持纸蔽其鼻而入。帝怒。”也记载汉武帝时是有纸可用的。

    2、“精钢”是从西域传来的吗?

    《汉武大帝》中,刘彻看见大行令王恢出使匈奴前敬献的削铁如泥的匈奴宝刀“径路”很震惊,派张骞出使月氏国,带回炼精钢技术。历史上张骞出使西域的诱因真的是与汉武帝想引入精钢技术有关吗?但是,既然铁在中国出现可溯源到春秋以至商周。有观众疑惑落后的游玫民族匈奴的制刀技术怎么会比汉朝还高?

    据求实介绍,中国的“剑”本来就是从游牧民族传入的。“径路”是北方游牧民族对宝刀的称呼,其合音就是“剑”。这个词据考证可能来自伊朗语系或突厥语系。中国铁器时代发生较晚,战国兵器仍以青铜为主,秦陵兵马俑的武器可证。制铁技术真正重大的突破是在西汉。

    就世界冶金史看,西亚、印度、北非和欧洲大约在纪元前10世纪即进入铁器时代,制作优质钢铁兵器的技术早于中国。西汉时期中国方进入大规模应用铁器时代,钢铁生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这应是与汉武帝开辟西域交通,引进西域(包括伊朗印度)钢铁技术有关。据记载,这时,从西域引进中国一种新型钢铁,称曰“镔铁”,又号“金刚”或“精钢”。这种钢质镔铁,中世纪也传入欧洲,西方人称之为“印度钢”。

    法国学者Canbul指出:“阿富汗(即大月氏/贵霜)产西方人所说至珍贵之‘印度钢’。至良之剑,则铸自波斯、叙利亚。古代印度钢,驰名四海,人争求之。”求实引用著名科技史学冯家升的著作指出:“汉晋以来,中国所说之镔铁即精钢,亦即来自西域波斯之印度钢。”这些史料,就是《汉武大帝》剧中张骞从大月氏(阿富汗)获取精钢炼制技术的史料根据。那种黑色添加料,叫“金*梵”,以它打制钢刀,可出耀目寒光。当然汉武大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诱因,并非只为引进精钢技术。派张骞出使西域,根本原因是汉武帝要为攻打匈奴寻求盟友的战略规划。

    3、月氏国的“月”该读何音?

    《汉武大帝》中刘彻为联合匈奴的劲敌月氏国,派张骞出使,有人提出“月氏”国的读音不对,应当读“肉支”。

    求实解释说,过去有一种旧读将“月氏”读作“肉支”,这是以讹传讹的误读,把“月”字误作为“肉”。在《说文解字》中“月”与“肉”是形似而不同的两个部首,但常被混淆。查一下新版《辞海》和《中华上下五千年》,已经将“月支”读音修正为“月”。“月氏”国在先秦史籍中早就见诸记载,就是《逸周书》及《管子》中所记载的“禺氏”国。禺、月是同一外来语音的不同译写,绝不应读为“肉”。

    4、《汉武大帝》故事有多少出自司马迁?

    《汉武大帝》据司马迁《史记》和班固《汉书》改编。导演胡玫说,我们不凭空编造,剧中大的历史脉络和事件基本都有史料出处或依据。但是,即使是《史记》和《汉书》对汉武帝功过的记载也不完全相同,这两本书的立场有分歧。那么哪些有趣的故事情节出自《史记》,哪些出自《汉书》,哪些看起来很有历史传奇色彩的故事,根本就是在这两本史料中所查不到的呢?

    求实解释说,“司马迁的《史记》对武帝一代历史记载比较详尽。但是因为汉武帝对司马迁施了宫刑,司马迁出于个人情感,很难客观公正评价汉武帝。这也是历代史学家早有定论的,所以《史记》有“谤书”之称。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汉武帝的政策负面描写较多,时不时暗藏讽刺。对汉武帝所宠爱的人多作讥贬,包括霍去病,卫青等一代名将,具体描写好处比较少。而对不受汉武帝重用的人描写则比较多,例如对李广。《汉书》则比较公平,试图纠正司马迁的偏失。本剧编剧既参考《史记》也参考了班固的《汉书》。现在《史记》中的“孝武(武帝)本纪”,是否出自司马迁之手,历史上也是有疑问的。

    5、南宫公主是否汉朝送往匈奴和亲的真公主?

    南宫公主是否真的如剧中所说,是一个汉朝送往匈奴和亲的真公主?《史记》、《汉书》中都有这样的记载吗?

    求实说:南宫公主被派出和亲,《史记》、《汉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在宋代工具书《册府元龟》(卷978)中可查到有关南宫公主的资料,记载她是汉景帝送往匈奴和亲的亲生女儿。由于这一则史料出自宋代,所以通常很少被引用,但我们认为十分珍贵。本剧编剧正是据此编创了刘彻因亲姐远嫁匈奴因而感情受到重创决心复仇的故事。

    6、刘陵是一位风流公主吗?

    《汉武大帝》第14集汉武帝和淮南王的刘陵公主在皇后大婚宴上发生私情,事后汉武帝对刘陵公主异常冷漠,刘陵公主帮父亲淮南王算计刘彻,谋取帝位,是为情所伤,报复汉武帝吗?

    求实说:刘陵公主和汉武帝的私情完全是本剧编剧的戏剧化处理,包括刘陵和田蚡、郭解等的私情也都是为剧情发展而设计的。但是刘陵公主在历史上则是确有其人的。汉代贵族之间男女关系比较开放和混乱,这也是见诸明确历史记载的。

    7、田蚡向武帝传授房中术有根据吗?

    汉武帝和皇后阿娇感情不和,最后刘彻改立卫子夫为皇后。但是最初,刘彻的舅舅田蚡为协调刘彻和皇后阿娇的关系,以稳定刚刚登基的刘彻的政治地位,而反向他传授“容成黄帝”的房中术。那么《汉武大帝》第24集中,这段故事,在历史中是否也有真实的记载呢?

    求实说:有关汉武帝和皇后阿娇的感情纠纷在史籍中确有记载。劝刘彻必须搞好与阿娇的关系,否则帝位可能被颠覆,在历史中也确有其事,事见《资治通鉴》。只是当时向刘彻讲这个话的人并不是田蚡,而是王太后。在汉代的贵族生活中,房中术极为流行。考古出土文物中曾发现西汉时代大量贵族的性用具和所服春药的实物。《汉》剧第24集田蚡向武帝传授的“七损八益十静十动之术”,这句台词就是出自马王堆出土帛书中有关房中术的记载。

    8、太子刘荣是否被逼自杀?

    《汉武大帝》第14集中原太子刘荣在被郅都审讯关押期间自杀。窦太后死前告诉刘彻,是刘彻的母亲逼死刘荣。史上是否郅都确有其人?郅都是否真的因调查太子刘荣惹来仇怨,被窦皇后所害?汉景帝是否为辅佐刘彻顺利继位斩除荆棘,而逼死原太子刘荣?

    求实说:郅都确有其人,以上基本是史实。刘荣自杀也确实是汉景帝为刘彻顺利继位所做的政治安排。但是,《汉》剧中暗示刘荣之死与刘彻之母王美人和阴谋有关。太皇太后窦氏死前将此事告知刘彻,以提醒刘彻控制王家势力的膨胀,为王太后日后与汉武帝的权力之争埋下伏笔,这都是本剧编剧江奇涛的神来之笔,为剧情发展需要而做的戏剧化处理。

    9、汉武帝假扮武士接见匈奴是否移花接木?

    由此看来,《汉武大帝》的剧情,或缘自《史记》、《汉书》,或缘自其它史料,也有一部分是编剧根据史实作了戏剧化处理。然而,《汉武大帝》中还有几处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是否也经编剧在剧中作了“移花接木”的处理?

    《汉武大帝》第27集刘彻与韩嫣换装,命韩嫣假扮皇帝,自己扮武士,会见匈奴使者。王恢为使者送行,问使者对皇帝印象。匈奴使者说,那个按刀武士才是真正的英雄。这一情节是真实的吗?

    据求实介绍,这段故事取自陈寿《三国志》中的一个脚注。在历史上是曹操接见匈奴使节的故事。因曹操个子矮小,匈奴使节身材雄健,曹操耽心被匈奴人看不起,就命身边身材高大的侍从冒充自己接受匈奴来使晋见。这则史料,《汉武大帝》编剧江奇涛是巧妙地结合汉剧剧情作了“移花接木”的处理。

    10、伊稚斜射死父亲是否虚构的?

    《汉武大帝》第27集伊稚斜回到匈奴与大单于围猎,射死父亲,自已当上大单于。这个故事是否也是出于虚构?

    求实说:这也是有史实为依据的。这个匈奴王子弑父的故事,确实是真实的。只是故事本来发生在匈奴冒顿大单于时代,冒顿做王子时,训练骑射手射死了其父亲头曼大单于而篡位。本剧编剧为了强化作为刘彻主要战争对手的伊稚斜大单于的凶悍性格,将这个故事作了巧妙的移植。

    11、贵妇化妆是哈日吗?

    《汉武大帝》剧中的妇女化妆引起争议。特别是贵妇口唇所涂的“一点红”,有人认为是模仿日剧的“哈日”。

    对此,求实先生大笑,说:这使我想起一个成语叫“数典忘祖。”其实,古人评论美女称“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小口一点点。”明杂剧中形容美女是“口点樱桃”,宋词的词牌中有“点绛唇”,都是指这种口唇一点樱桃红(戏装中称“一点红”)的美人妆。故宫藏唐朝名家周眆画的仕女图,正是眉点墨漆如柳叶,口点丹红如樱桃。汉唐以前以女人小口为审美标准。汉代已有胭脂。《汉书》中记载,霍去病攻占匈奴西域的焉然山后,匈奴人悲唱:“失我焉然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就因为此山产胭脂。所以,并不是我们的戏“哈日”,而是日韩古装哈汉哈唐。

    12、马蹬子汉代有吗?

    还有观众提出,《汉》剧中出现了马蹬子。据说马蹬是晋朝以后才发明的。汉朝有马蹬子吗?

    求实说:关于马蹬子的发明时间,学术界至今尚未定论。有人认为早在战国未期已出现。根据西安新近出土的汉代宫廷壁画,有文物学者认为画上中贵妇和猎手脚下已出现马蹬子。(见04年11月27日《西安晚报》)总而言之,现代人往往把古人想象得很落后,这也没有,那也没有。其实未必。至少在精神智慧上,两千年前的人未必比今人落后。 (记者 尹智博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2-20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精钢之说纯属胡扯,西域出产宾铁应该是南北朝隋唐时期。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2-21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论得真仔细啊1
厉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