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8391
注册时间2003-9-6
参与分
技术分
精华
该用户从未签到
|
骨骼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将骨骼材料制成干骨,以显现其固有的外部形态,并便于长久保存。骨骼处理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沤制法、土埋法和煮制法三种,可因地制宜,选择使用。
(一)水浸沤——制法此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腐败分解作用,使骨面附着的软组织腐败分解,以制成骨骼标本。优点是简便易行,不需要什么药物,对骨组织没有损伤。缺点是会发臭生蛆,对环境卫生有些污染(应注意采取防臭和离蝇措施)。
此方法一般在夏季最为适宜,秋季次之,冬春两季温度太低,分解作用缓慢,效果不佳。
其具体做法如下:将剔除软组织后的骨骼材料(马属动物要注意卸去蹄铁,同时骨块不能用铁丝绕裹,否则,由于铁的氧化,影响骨骼标本的颜色或带有铁锈印痕),放在比其体积稍大的(带釉)缸内,用水浸泡,令其自然腐败。泡水量要高过骨面,使骨块全部浸入水中(水深一些更好,以造成嫌气条件)。缸宜放在太阳能够照到的地方,周围能够保温则更好,使缸内经常保持较高温度,促使微生物繁殖生长,加快分解。缸口最好加盖铁丝网罩或木盖,并用大石块或其他重物压好,以防狗或其他野兽偷食骨头。在浸泡期间,可以换水1-2次,并将骨面的软组织和缸底沉积物用水冲去。平时若水量因蒸发或流失减少时,必须随时加足,避免骨块露出水面晒干。骨块一经晒干,其中的脂肪就很难溶解脱尽,影响效果。为了便于检查,避免骨块散失和安装的次序混乱,在浸泡前,躯干各骨可选择内侧隐蔽的部位,剥去骨膜,用瓷漆写上标号(如左、右侧和序号等)。对于一些小骨块,例如尾椎、舌骨和四肢的指(趾)骨、腕骨、跗骨等,最好在浸泡腐解至韧带等软组织刚能扯断时,即取出肢解,分别用纱布包好,再继续浸泡腐解。胸骨(特别是牛和猪的)以及幼龄的肋骨,因骨化愈合较晚,常易泡散或泡烂 ,也需单独浸泡,俟其表面软组织一旦腐烂能剥离时,即取出用水冲洗并细心剥离干净,再用马烘纸等夹住,高潮按其自然形态位置固定好,晒干备用(幼小动物的骨骼最好不用沤制法制作,可用煮制法或用10%福尔马林固定后进行剥制)。浸泡好了的骨骼,骨表面的软组织都已充分腐烂(一般在高温季节约经一个月左右即可,但稍久放亦无妨碍),这时就可取出放在水龙头下用细刷边冲边刷,直到刷洗干净,再放在清水中(稍加来苏儿液更好)浸泡1-2天,俟其无特殊臭味时取出洗净,置于日光下晒干。日晒时可多淋几次水,以利用日光进行骨的漂白,但不宜曝晒过久,特别在高温季节,应经常观察翻动,避免曝晒炸裂。至此,干骨骼标本制作就告完成,但要注意保存,原先单独浸泡的小骨块,仍需用纱布包好保存,最好是及早地串制起来,免得丢失。
(二)土埋法——此法实际上和沤制法一样,也是利用微生物的腐败分解作用,使骨面附着的软组织腐败分解掉,以制成骨骼标本,不同的是挖坑深埋,操作更为简便,不需要什么药物和其他管理措施。缺点是制成的干骨标本颜色不佳,常滞留土黄色。
现将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简列如下:
1.采用的骨骼材料也应尽可能地将软组织剔除干净,并做好序号标记,用合适的木箱装好,以便刨挖时比较集中,不易丢失。
2.选择向阳空旷地方且无流水冲刷之处,挖坑土埋,土坑深一些为好(约离地面2米左右),以利微生物繁殖,进行腐败分解,并避免兽类偷食骨头和臭气散发,污染空气。
3.土埋时间的长短与当时当地的气温及土壤湿度有关,一般至少得需半年以上。刨挖时必须仔细,避免丢失。
4.出土之后经流水冲洗,并置于清水中浸泡1-2天,再用细刷刷洗干净,然后放在日光下漂白晒干(方法同沤制法),保存使用。
(三)煮制法——此法是利用某些药物加水煮制使软组织在短时期内除去,并经化学脱脂用漂白处理以制成骨骼标本。优点是时间较短,脱脂较完善,制成的骨骼标本效果好,骨块呈象牙色;缺点是耗费一些药品,成本较高,操作比较繁杂(以制作禽类、小动物等比较精制的骨骼标本为宜)。
现将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1、煮制将剔除软组织后的骨骼材料用清水浸泡2-3天,让其泡透,甚至稍微腐败时再剔刮一次软组织。然后再放入大锅内,加水及少量洗衣碱(碳酸钠)煮沸(碱的含量约为0.5-1%),煮至韧带变黄时取出泡水,再剔刮软组织,然后再煮。第二次水煮,碱量要减少约0.3%,煮沸后取出泡水再剔除软组织。这时基本上把软组织都能剔除干净(如果剔刮不尽,还可再煮一次,泡水再刮)。煮制时,对于胸骨和肋骨要掌握好火候,一般煮制时间不宜过长,以尽量保留其软骨部分,并注意保持其原来的形状。待骨表面软组织都剔除干净后,即取出凉干和钻孔(钻孔的位置一般都选择在关节面的中央或骨块内侧面隐蔽的部位),然后再用碱水煮制(碱的含量更少,约0.1%左右),以使骨髓内的物质能够部分溶解逸出,煮的时间不能过长,以免伤及骨质,应以煮沸后即停火,再用金属注射器抽取锅内的热碱水,从钻孔处注入,冲出骨块内的骨髓和脂肪等物质,如此反复数次,尽可能地冲洗干净,然后水洗晒干。
2、脱脂除腐败骨外,骨髓腔里的脂肪用浸蚀和蒸煮方法很难除净。而脂肪未清除干净的骨标本,在长久的使用和保存过程中,油脂会缓慢渗出,污染生霉,使标本受损,并有碍使用,因此需要脱脂,彻底清除骨内脂肪。
现介绍几种脱脂方法:
(1)有机溶剂浸泡骨标本晒干后,浸泡于有机溶剂中,使脂肪溶解排出。当脂肪被溶,溶剂变浊后,要更换新溶剂,直到骨内脂肪全部溶解排出,溶剂不再变浊为止。此法耗药量较大,通常采用挥发性好、无色、价廉的溶剂,如汽油、工业酒精、丙酮、二甲苯、氯仿、乙醚等。一般常用纯汽油或纯二甲苯脱脂,成人四肢骨需浸泡3~5个月,颅骨及骨盆等只需2周,中间换一次溶剂,再用热水加洗衣粉或碱溶液洗刷。如果脱脂后骨表面附着油污,必须认真清洗。将冼净的骨骼迅速荫干,使骨质内部水分脱出,为骨质漂白创造有利条件。
(2)热四氯化碳脱脂法。四氯化碳(四氯甲烷)是一种有机溶剂,无色,沸点76.8℃,易挥发,不能燃烧,用循环加热方法脱脂,可节省溶剂,并加快溶解脂肪的过程。用薄铁制成三层箱,上层为冷却水箱,中层为四氯化碳盘及标本放置格板,下层为加热水箱。把晒干的骨放在格板上,用500~1000毫升四氯化碳洒泼在骨上,任其流进盘内。在约1周内,每日升火加热水箱一次。四氯化碳遇热变为气态,熏蒸骨骼,气态四氯化碳遇上方冷却水箱又凝集下落,浸入骨骼,溶解脂肪流入盘内。由于四氯化碳的循环,可不断将骨内脂肪溶解,直到除净。四氯化碳气体有毒,操作宜在通风柜进行,并注意防护。用瓦缸或搪瓷桶盛装四氯化碳(或汽油)浸泡已煮制好了的骨块,浸泡药液量以能浸入全部骨块为度,浸泡时间7天左右(可适当延长些,脂肪脱得更干净),浸泡期间要上下翻动几次,届时取出,放入即将煮沸的热水中(约90℃左右),使骨块内已溶解的脂肪逸出-放入热水后即见冒水泡(为使逸出的脂肪不凝固,可在热水中先加入三分之一量的氨水),待冒水泡现象停止后(说明脂肪已经脱出),即可以取出用清水洗干净凉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