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5876
注册时间2011-8-10
参与分
技术分
精华
TA的每日心情 | 难过 2015-8-19 18:50 |
---|
签到天数: 62 天 [LV.6]常住居民II
|
之前写过几个“科普”的帖子,是自己慢慢学习然后总结的一些东西。我发现,刀友现在慢慢都没什么探讨技术的帖子了。也是感慨,自己刚入门的时候都是看大神的帖子学习长大的,现在那些大神都不在真科普了。我也就班门弄斧的伪科普一下,才疏学浅,还请各位多指教。
我尽量白话一下,好懂也好记。
对于刀来说何为韧性?
一把刀在大力劈砍的时候,一定不能断,常言就是韧性好,使很大劲都没砍断。然而,在这句话后面,被某些人给置换概念了。
置换成:“砍的弯,但是砍不断才是韧性好。”于是乎一批一批的上台钳夹着然后使劲掰,给大家展示角度。瞅瞅,我这掰了90度呢......
那能叫韧性吗?当然不能。
先从力学上分析。
一把刀垂直劈砍在某物体上,然后刀身有个向上的作用力。这个时候无非刀身几乎没变形、弯了、断了。我们所追求的应该是几乎没有变形。
这时候主要考量指标为:抗弯强度、冲击性能。
(现实受力是复杂的,为了简化便于分析,我只说主要的。)
抗弯强度:这点很好理解,指材料被弯曲到断裂,断裂前达到的最大弯曲力。比如同等直径钢棒比塑料棒更不容易掰弯。
冲击性能: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
抗弯强度和冲击性能越高,刀身就越不容易变形,更不会严重弯曲和断掉。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一把刀越是形变小,对被受力体的做的功越多,也就是你砍的劲能最大化的作用到被砍的东西上面。
当然,某些人的意思是,反正我这个不断就行了,你管我?
为了不断,可以用65mn嘛,65mn,弹簧钢,弹簧能轻易弯断?一砍就弯,怎么容易断。。。65mn实际生产上一般只做抗拉强度测试,而不做抗弯强度测试。因为是弹簧么。
讲了这么多,意思是首先给大家说明白,传统的掰多少度属于误区。给你看多少角度,那和给你看挠度是一样的。没有实际的意义。如果有人掰的过程中用测力计全程计量,那么这个基本属于抗弯强度的测试。
现在才是说韧性。
韧性在科学中=冲击性能。
简单的说,就是刀砍在物体上,多大的劲把刀砍断了。比如一把刀掉地上碎了,人们说脆,这样的一砍东西就断了。若是你把刀扔天上掉下来都没断,你砍东西的时候也就更不容易断。人们就说韧性不错,砍不断。
凭什么说韧性等于冲击性能?
第一,请多看书。第二,冲击性能的测试基本和刀砍东西是一样的。
试样不动,冲锤砸,用了多大的劲,砸成什么样,最后算出来。反过来就是刀动,砍东西,刀裂成什么样。
举例,A、B两种钢放上面试验。同样的力量,A只砸出一个1mm深的裂纹,B被砸断了。那么A的冲击韧度值会比B高很多。反应在实际就是,你砍东西,从楼顶跳下来使劲砍,A可能就是裂了缝但是没有断,B也许你从窗户跳下来就砍断了。
有人说,那我不这样,我就要弯的,弯了也比断了安全。乍一听好像是这样哦,但是你无意中就设计了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这钢的其它性能都一样,一个弯一个断,弯的更安全。实际上怎么会有其它性能都一样的钢呢?
D2钢的抗弯强度可以高达5000MPa,冲击韧性可以有接近70J.CM2,而T10(非T10A)抗弯强度只有2000MPa,冲击韧性只有8J.CM2,真实情况是你用一样的劲砍,D2没有断,但是65mn却已经弯 了。。。而T10,同等力量的情况下刃口已经崩了。(前提条件为整体淬火)如果你的劲在大点,D2已经崩口了,65mn可能弯的像蛇一样了。而T10可能崩了一大块。等你把D2砍断的时候,65mn已经不知道是麻花钻还是已经刃口反咬你了,T10么,肯定断的稀里哗啦了。而这个力量,你的小胳膊是砍不出来的。有人会问,为什么有的刀甚至进口的都会砍断。其实原因非常简单,没有什么东西是100%完好的,都有良品率,你不过碰上瑕疵了,不然,你找个国外大厂,试试每个批次挑几把,你看看你能砍断几个?
当然,有人是不服书本知识的,肯定会有人说T10如何如何,韧性虐不死你个D2?
1、书上都是大量工程师反复用仪器设备测试的,远比我感觉我认为准确。如果你不相信书本上的科学知识请无视我。2、请注意掰弯多少度不是韧性。3、说这个的一定忽略了我说的前提是整体淬火。如果T10是局部淬火,那么没有淬火的部分,虽然砍不断,但是其抗弯强度很低(比常见整体热处理低的多,这时候一般用抗拉强度来描述,其塑性和弹性不一样)。比如你暴力砍的时候,刀身一定是变形的,这时候,如果夸大的话,你直接侧向施力,就是上台钳掰。同等的力量,T10也许掰到了45度,而D2也许只有5度。再掰,T10也许到了90度,而D2也许只有10度,此时松手,D2也许弯成5度,而T10却弯成30度了。有条件的可以找个尾巴没淬火,刀身淬火的试试掰刀身和刀尾的区别。
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一定要先了解一下。例如某些模具钢,没有淬火前更容易发生塑性变形,就如你用手一掰就弯了而且不回弹。而淬火了,你掰弯一点会回弹回去。弹性变形极致了之后就是塑性变形。
和你看的实际不一样?
因为很多测试的力臂被拉长了,比如一把剑,夹住还剩60cm,然后再上一个活动扳手,这个力臂多长,好家伙,你掰不到回型弯才邪门。
所以,科学测试中,比如上诉的抗拉抗弯冲击等等,都是有尺寸要求的,要求所有试样是一样的,不仅如此,连长度都考虑好了,不会很长,也不会很宽。然后试验机器的尺寸,刀头、等等全部有标准。
详情可以参见国标,例如GBT 229-2007等。
既然冲击性能等于韧性,那么查看其数值就好了?
由于中西的标准不一样,西方直接用冲击吸收功来表示,而咱们都是冲击韧度。两者换算么。。。没找到,理论上来说,根据其两国标准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不过我是懒得去翻了。一般资料中有常见的,自己记住两种数据就行了。
国标咱们用的是夏比,有无缺口试样,V型缺口试样,U型缺口试样。每种试样得出的数据值是不一样的,而且不可换算。所以你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区分符号和单位。
aK,aKU,aKV,AK,AKU,AKV,K,KU,KV这是符号,然后还有J·cm2,J等单位。
例如已知200回火的D2有接近70J·cm2,但是在外籍资料中,也有写的是28J。A2大概在50J,3V不同工艺的话从50到110J不等。S7这种神钢有165J左右。
以上,也许有的人觉得我写这个得罪人什么的,尤其是我本身从事这个行业。不过我觉得各个钢材数据又不是保密的,很多热处理的书都有,这点我谈不上写出来就算黑吧。再有就是很多掰刀角度的会觉得我怎么怎么样。我认为不要想着怎么怎么我好像在黑你,大家多学习,互相讨论,共同进步多好。
没有专业测试设备的,或者说目前我已知平民化最接近冲击性能测试的方法是,台钳夹住刀,漏出刀尖上面一部分,然后拿铁棒顶住刀尖,不挨着台钳,靠上一点的那种。然后锤子砸。这个东西不具备直观观测能力,因为你肯定会砸断,但是自己私底下测试的话,你自己知道用了多大的劲。多对比的砸就好了。这个方法只是接近,而且不算很接近专业测试。但是比那个掰着看角度的好太多了,那个根本就不是说的韧性。我记得国内有些人这样测过,国外也有不少。我看西晋测试的时候突然想到和专业钟摆测试比较像。如果只是掰断的话,没有测力计的话建议直接描述感受,比如你觉得费力,觉得不费力。这个测的是抗弯强度,也很有用的。
还有就是受力一般是复杂的,比如你掰的时候,肯定不是XYZ轴弯曲对正,然后还有一点扭转,不规则么就会有一点的,涉及到扭转性能等等。但是主要的还是这几个。所以文中没有提到其它。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