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19|回复: 1

[定制刀] “背花之王”的传奇(下)——传奇的起始与谢幕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0-11-18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ing5501 于 2020-11-18 16:43 编辑

       上篇我讲述了美国刀剑艺术家史蒂夫·里卡瑞奇的制刀经历与概括,下篇数据量更大,围绕史蒂夫两件重器展开话题,还是先用大师头像镇楼!
微信图片_20201106102005.jpg

      一位艺术家水平到底有多高,最简单的辩证方法是什么?个人认为是看这位作者最顶级的作品能做到什么地步。任何一位匠人穷其一生,总会有那么几件作品是他毕生最高创作结晶,这些作品浓缩了这位匠人最大的脑洞、最精细的手艺以及最漫长的制作经历。还有一个要点也非常重要,比较高低的时候,一定要重视作品的原创性。艺术品的诞生最重要的两点就是设计与实现手段,后来者如果要复制,必然有了实际案例作为基础,就算是外形上复制得再相似,其艺术价值必然会打上折扣。
       前文中提到过史蒂夫在国内刀圈基本属于无名之辈,那在史蒂夫活跃的年代,他在美国是处于什么位置的刀剑艺术家呢?由于史蒂夫去世差不多有10年,网络能够搜集的数据实在有限,个人经过反复研究整理得出一个自认为比较靠谱的主观结论——史蒂夫在其活跃年代是一位技术实力与比尔.克隆克相当,有进入AKI实力的刀剑艺术家。这个结论可能大家觉得有点夸张,别着急,我来为大家细细分析。
       比尔·克隆克作为艺术刀大师,一生打造了小三位数的作品,几乎每一把都不相同,在70-80年代那时属于一线大师,即使到了现在也有不小的影响力。刀匠水平高低,只需比较其最高端作品即可,来看一下克隆克一生的最高杰作——“龙脊”
微信图片_20201113145442.jpg
      这件作品剑刃与护手采用了一体钢设计,十字形横截面刀刃,打磨难度非常高,这件作品创作于克隆克巅峰时期。

      上一期我们发的史蒂夫作品大多数属于他中后期的作品,外形没有克隆克这么夸张,也是史蒂夫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风格之后制作的,“背花之王”的美誉也是在那个时候获得的。然而千万别认为“背花之王”水平只有这么大一块,否则在下也不会长篇大论来介绍他的故事。虽然这里有些故事没有经过考证,只是猜测,在下认为史蒂夫和克隆克肯定是相识的,而且关系应该还不错。史蒂夫最开始一两年主要作品也是一些简单的直刀,不过很快他就开始发力了,下面这张简陋的图片就是史蒂夫出道没多久制作的一把向“龙脊”致敬的短剑。
微信图片_20201113145508.jpg
      有没有被震撼到?!这把“圣玫瑰”短剑和“龙脊”相比是否丝毫不逊色?它大约诞生于1990年前后,从工艺难点来说,史蒂夫这把剑刃称为蛇形荆棘刃,它的制作一点不亚于“龙脊”。“龙脊”横截面虽然为十字型,但是它刃面的主平面还属于规整长面,砂带机可以磨出主轮廓剑刃,再手工开齿。史蒂夫这把“圣玫瑰”虽然图片非常渣,但是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刀身轮廓过度面的挺拔姿态,每一个转折的弧形刃面它都是凹面,这意味着砂带机可以歇菜了。之前提到史蒂夫是一位不运用电动工具做刀的刀匠,从这件作品刀刃的研磨也可以侧面印证这一结论。再次点明,这件重器只是史蒂夫出道不久的作品,否则也不能只是一张渣图,它还是百分百的原创设计,史蒂夫这种天赋在当时也是惊艳四座了。通过“圣玫瑰”的出炉,可以说史蒂夫正式开始了他的制刀传奇之旅,这也是我文章标题的“起始”。可以说“圣玫瑰”是至今为止现代研磨派最复杂的蛇形剑作品,然而非常遗憾,由于制作年代过于久远,个人也无力找到更多“圣玫瑰”资讯,这件名作就像是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个人有幸上手过另一把史蒂夫的“银蛇”匕首,这件作品属于史蒂夫中期作品,大约制作于2000年左右,通过这件作品的细节图,我们可以看到史蒂夫纯手工制刀的一大特点——“吃肉”非常深。这个特点也是个人非常青睐的亮点,也是史蒂夫·沃夫冈这类纯手工刀匠的技法共通点,这点后面再来阐述。
微信图片_20201113145533.jpg

微信图片_20201113145555.jpg

微信图片_20201113145600.jpg

微信图片_20201113145612.jpg

      史蒂夫除了制作了“圣玫瑰”之外,还有一件不得了的大作,那就是代表谢幕的“面具”。“面具”是2010年索万展会的展品,史蒂夫2011年初就去世了,“面具”无可争议地成为了他最后的大作。说到索万展会,这是世界上仅次于AKI的高规格艺术刀展,也是邀请制,史蒂夫成名以来一直是索万成员,这也证明了他的实力。
_19A5370.jpg

_19A5379.jpg

_19A5380.jpg

_19A5393.jpg

      “面具”长16厘米,宽15厘米,不锈钢部件最厚处为9.5毫米,柄最厚部位为2.45厘米。制作材料是不锈钢、钛合金以及猛犸牙化石。它的外形再现了史蒂夫少有的夸张元素,它属于拳虎,也有人说是拳刺。我个人玩刀将近20年,还算见多识广,“面具”一直是我最佩服的拳虎作品,说它是世界现代刀界的“拳虎之王”毫不夸张。据说史蒂夫制作“面具”之时,身体状态不算太好,这件作品也是在几年时间里断断续续一点一点做出来的,总共花费了数百个工时。设计灵感来源于日本鬼武士的面具,非常形象。同时设计也相当巧妙,最重要的部位指孔同时满足功能性与艺术性,成就了“眼睛的窗口”,就像下面的图片一样。
微信图片_20201113145736.jpg
      
我家兔子带上之后秒变鬼武者!!!
微信图片_20201113145750.jpg

      修长的獠牙额外抢眼,别看它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刀刃,这家伙绝对是一个“狠角色”。
微信图片_20201113145810.jpg

微信图片_20201113145824.jpg

      手柄的贴片绝对是千挑万选来的,上面做了抽象的卷叶雕刻,实际视觉效果让人感到似是而非,像极了“恶魔的大脑”,与不锈钢部件组合在一起实现了浑然天成的感觉。
_19A5375.jpg
      
装饰只是一方面,大师隐藏着的精髓还不止于此!普遍来说,拳虎也好、手刺也罢它的手柄两面基本都是对称的。然而“面具”却不是,它是有正反面设定的。从正背面来看,手柄两侧一面是中部最厚两端窄,另一面是中部最窄两面最厚。
微信图片_20201113145853.jpg

两端窄的这一面柄材表面是微凸的,这就是正面。
微信图片_20201113145911.jpg

两端厚的这一面柄材表面是微凹的,这就是反面。
微信图片_20201113145931.jpg

      这下设计理念豁然开朗了吧!手掌人体工程学啊,史蒂夫制作一件钢铁艺术作品考虑到的机能完整性,可以说比很多做实战刀剑的作者考虑得更多,而且这个细节也和之前史蒂夫做的纽约客刀柄一样,隐晦不高调,当你发现的那一刻会相当惊喜。

      我们再来看“面具”的工艺亮点,所有的环节都是用锉刀和砂纸来实现的,不锈钢的外形塑造你完全可以理解为是一件雕塑作品,这里我们来欣赏纯手工操作下实现的细节之美。
微信图片_20201113150033.jpg


      两枚最长的獠牙顶部之间的距离为2.3厘米,长獠牙与短獠牙之间最宽的距离是1.5厘米,这是一个电动工具无法操作的区域。再来看每一枚獠牙都是由四个凹面组成,每个凹面“吃肉”很深,就是说弧度变化巨大,再加上獠牙本身是弯曲的,这就再次加深了制作难度。
微信图片_20201113150045.jpg

微信图片_20201113150059.jpg

      这里回到之前的问题,史蒂夫和沃夫冈这类纯手工做刀的刀匠作品里,往往会出现这种陡峭的角度变化。在制作上,应该是运用自制的木条包裹上砂纸,一点一点抠出了这两枚獠牙。“吃肉”深意味着你要抠出更多的钢材,且不降低主体厚度,以塑造出“更为骨感”的印象。这种“骨感之美”在钢铁艺术表现力上,既迎合了刚猛强壮的定义,又带有侠骨柔情之美。“吃肉”这个看似简单不高调的环节,实际上是手工大师奉上的饕餮盛宴,它还起到有效降低重量不损失强度的功能性,真是人性化的展现。

微信图片_20201113150111.jpg

      上面这把沃夫冈短剑,同样剑刃采用全手工锉刀加砂纸打造出来,未有用到砂带机。他的剑刃钢板比绝大多数刀匠做同尺寸短剑的钢板厚度高一倍,然而他的目的就是保留剑身末端部件的厚度,提升末端到刀尖的陡峭变化,以更高的落差塑造出更强的立体感。大师之所以是大师,他一定是长期花费了大量功夫在大家比较忽略的地方,慢慢形成的一种标准或者表现力,这正是手工制刀的精髓之一。重要事情再说三遍“吃肉,吃肉,大口吃肉”。写到这里大家再回溯一下前面的“圣玫瑰”剑刃,是不是又觉得史蒂夫更牛了?
微信图片_20201113150130.jpg

微信图片_20201113150147.jpg

       也正是史蒂夫纯手工的“大口吃肉”,我们才看到如此漂亮、如此立体的獠牙。其余侧面的附属尖牙同样保留了大弧度手工凹磨的特点,也增大了反射面积,镜面抛光之后显得光彩照人。

      我们再来看指握开孔这个环节,你会发现孔缘并非生硬的平面,而是弧度很高的拱面。既然都是纯手工开孔打磨,制作成拱面岂不是更加美哉,与手指的接触也更为顺手!视觉效果上再次增加反射面积,闪闪闪!
微信图片_20201113150236.jpg

微信图片_20201113150247.jpg

微信图片_20201113150256.jpg

微信图片_20201113150305.jpg


      再来看看侧面,对称把握精准?不仅如此,这里再提一个大家容易忽视的环节,侧面可以看到所有的獠牙刃口边缘都是很薄的,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开刃。
微信图片_20201113144315.jpg

微信图片_20201113144332.jpg

      两侧所有的面都在中心线汇聚成了一条直线,这有什么意义呢?不要觉得有开刃,有倒角才牛,没有却能够塑造出极为分明锐利的棱角才牛。这意味着你制作这件作品只有一次机会!一次机会!一次机会!重要事情说三遍。你只要稍微不留神,磨过了,你没有二次重来的机会,你如果想要达到最好的立体效果只能重新开始。
微信图片_20201113150332.jpg

      我们可以看到世界顶级艺术刀大师尤尔根,沃夫冈,他们的作品面与面之间的交接都是非常锐利,毫不拖泥带水,这样能够更好地凸显立体感。另外大师做大件,炫技的同时伴随着很高的风险,能一次成功也是很好的实力证明。

     “背花之王”怎么会没有背花,关于背花的内容我在上篇里说了太多,图片已经比实物放大了很多倍,这细节的精细程度也没有什么可以讲的了。“面具”使用钛合金双色背花,镀色已经有十年之久,可以看出色彩毫无退化,在镜面的反衬下更是魅力四射。
_19A5394.jpg

_19A5390.jpg

_19A5386.jpg
        另外史蒂夫多数作品里的螺丝也是自己手工制作的,而非市面贩售零件,“面具”的螺丝就是其中之一。

       下面多发一些这件谢幕之作的美图,本文大多数图片都是苹果拍摄,无特效。
微信图片_20201113144952.jpg

微信图片_20201113144949.jpg

微信图片_20201113144955.jpg

微信图片_20201113144958.jpg

微信图片_20201113145002.jpg

微信图片_20201113145008.jpg

微信图片_20201113144942.jpg

       2011年2月,史蒂夫在家意外去世,“背花之王”只留下了些许作品在世间,虽有遗憾,但希望通过这两篇文章,让国内刀剑爱好者能够更多一点的了解这位了不起的刀剑艺术家。
微信图片_20201106102005.jpg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3 07:11
  • 签到天数: 298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0-11-19 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在92年那本年册里翻到了这把铁玫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