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3|回复: 9

J- 论中暑的分型 诊断 治疗 (欢迎内科众老师各种大力补充)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4-2-7 00:44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3-8-5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ames_troy 于 2013-11-27 20:52 编辑

    中暑是指高温或烈日暴晒引起呃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症,以高热、皮肤干燥无汗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

    发病机制:
    高温环境或炎夏烈日暴晒下从事一定时间的劳动,且无足够呃防暑降温措施,或气温未达到高温,但由于湿度较高和通风不良。【摆明废话。。我TM打废话干嘛。。我一定是。。脑子被烤糊了】

    诱因:
    老年,体弱,疲劳,肥胖,饮酒,饥饿,失水,失盐,穿紧身不透风的衣服。
    发热,甲亢,糖尿病,心血管病,广泛皮肤损害,先天性汗腺缺乏症。
    应用阿托品或其他抗胆碱能药物而影响汗腺分泌。


    中医治疗暂时没找全,等在下看看有什么好的中成药或者针灸等更加简便的方法。
    藿香正气水不是万能的,那是应对外感风寒,内伤暑湿证的。还有含酒精,开车的注意。
    【打算在我这喷中医的请抱成一团圆润的走到爸爸国去,LZ不费口舌】


    《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11508-1989【还有这么个货啊 谁有兴趣自己查一下原文吧 我直接从书上引用了哈】分级:

    1.先兆中暑:高温工作后见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自己本来就不协调的不算。。】。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立即撤离高温环境,阴凉处安静休息,清凉含盐饮料。如有循环加重酌情给葡萄糖盐水静滴。



    2.轻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加重外,体温至38度以上,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见面色苍白、皮肤四肢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等虚脱表现。进行处理及时有效的处理,常于数小时内恢复【光看到后半句的,就是死掉也一定是笨死的】。立即撤离高温环境,阴凉处安静休息,清凉含盐饮料【处理方法同先兆中暑】。



    3.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

    1)热射病:人体受外界热源作用,体内热量不能通过正常的生理性散热已达到热平衡,导致体内热蓄积,引起体温升高。【体温达到42度以上可使蛋白质变形,超过50度数分钟细胞即死亡】。典型表现为高热(体温>41度)、无汗和意识障碍。先兆症状有全身软弱、乏力、头昏、头痛、恶心、出汗减少;继而提问迅速上升,出现嗜睡、谵妄或昏迷。皮肤干燥、灼热、出汗,呈潮红或苍白;周围循环衰竭是发绀。脉搏快,脉压增宽。血压偏低,可有心律失常。呼吸浅快,后期成陈-施呼吸。四肢和全身肌肉可有抽搐。瞳孔缩小,后期扩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严重患者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肝肾衰竭、DIC
    热射病预后严重,病死率5%~30%,必须紧急抢救,应迅速采取各种降温措施,降温迟早快慢决定预后。
    (1)按摩四肢皮肤:是皮肤血管扩张和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物理降温过程中随时观察和记录肛温【敢邪恶的边呆着去】,待肛温降至38.5度时立即停止降温,将患者移至室温25度以下的环境中继续密切观察。如有体温回升,可再浸入4度水肿或用凉水擦浴淋浴,活在头部腋窝腹股沟出放置冰袋【注意冰袋使用方法,切勿热病未除又添冻伤】,并用风扇吹风,加速散热,防止体温回升。老年、体弱、有心血管疾病者不宜4度水浸浴。农村无上述条件可用井水或泉水擦洗,促进蒸发降温。
    (2)药物、物理降温:氯丙嗪25~50mg稀释在500ml葡糖盐水或生理盐水中静滴1~2小时,病情紧急可用氯丙嗪及异丙嗪各25mg稀释于5%葡糖100~200ml中,在10~20分中内静滴完毕。如两小时体温扔无下降可重复一次。必须密切观察血压、神志、呼吸,低血压肌内注射间羟胺、去氧肾上腺素及其他a受体兴奋剂;进入深昏迷、呼吸抑制、血压明显下降则停用。肛温降至38.5度时应暂停,体温回升可重复使用,心血管病史慎用。
    (3)对症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烦躁不安或抽搐者,地西泮(安定)10mg或苯巴比妥钠0.1~0.2g肌内注射;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防治脑水肿肺水肿但计量不宜过大,用药时间不宜过长,避免继发感染;应用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以及脑细胞代谢活化剂;防治心肾功能不全,防治感染。
    2)热痉挛:高温环境中,人散热的主要方式主要是依赖出汗。一般一个工作日最高生理限度出汗量为6L,但在高温环境中劳动者的出汗量10L以上。汗中含氯化钠0.3%~0.5%。因大量汗出使水和钠盐丢失过多【大量饮水也会】,四肢阵发性的强制性痉挛,多见于下至双侧腓肠肌,常伴有肌肉疼痛、腹绞痛、呃逆。体温大多正常。血钠和氯化物降低。

    3)热衰竭:人体【常发于老年人、产妇、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环境者】对热环境不适应引起的周围血管扩张、循环血量不足发生虚脱。热衰竭亦可伴有过度出汗、失水、失盐。患者先有头疼、头晕、恶心,继而有口渴、胸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脉搏细弱或缓慢、血压偏低,可有晕厥,并有手足抽搐。重者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实验室检查见低钾低钠。

    热痉挛与热衰竭:立即撤离高温环境,阴凉处休息静卧,清凉含盐饮料。静脉补给盐水、葡萄糖页和氯化钾。一般患者经治疗后30分钟到数小时可恢复。
    鉴别诊断:【就不给大家细写了哈 看看拉倒吧】
    热射病与脑型疟疾、脑炎、脑膜炎、有机磷农药中毒、中毒性脑炎、菌痢。
    热衰竭与消化道出血、宫外孕、低血糖。
    热痉挛伴腹痛与各种急腹症。


    斑竹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扔到生活区让大家都看一眼 乃们决定吧

    鄙人去看科目一了 明天考试 结果看了3个小时的中暑。。 完全手打累死我了 希望大家看的开心哈  

    评分

    参与人数 1参与分 +1 收起 理由
    adofcmu + 1 我这就20多度,没法中暑啊!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4-3-30 22:32
  • 签到天数: 28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3-8-5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专业就不要误导人啊!!!!!!!!!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4-2-7 00:44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13-8-5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ksha409163 发表于 2013-8-5 20:25
    不专业就不要误导人啊!!!!!!!!!

    鄙人不是内科的 是骨科的 敢问阁下?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4-3-30 22:32
  • 签到天数: 28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3-8-5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医结合专业。不好意思!我多话了!

    点评

    呵呵 哪省中医药的?中医这边不好写啊 辩证不好说明白 白虎汤竹叶石膏汤什么的还得现熬 针灸的话治热病好像还可以 但是效果不好说啊 愁人。。  发表于 2013-8-5 22:19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7-9 07:05
  • 签到天数: 14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3-8-5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streich 于 2013-8-6 08:51 编辑

    十滴水好啊。治疗中暑后发热、神昏、头疼、恶心。
    组成:大黄、樟脑、桉叶油、辣椒、茴香、桂皮、干姜、50%左右的酒精。
    作用机理,个人认为有3:
    1,该制剂有强刺激性,刺激消化道感受器,反射性地(也就是说,强制性地)引起出汗,有利散热;
    2,强刺激性药物进入消化道,引起消化道血管扩张,消化道血容量增加,则脑压可以得到降低;
    3,樟脑、桉叶油,是标准的醒脑开窍药物。
    虽然都是极端热性药,但毕竟量很少,只起到局部刺激作用,对全身而言,散热作用大于产热作用。
    有人形容十滴水的作用:“嘣”地一下,人就醒了。估计是被樟脑酒精的气味给恶心醒了。

    另外,如果见患者有颅内压过高的症状,此时如果周围有带着家伙的藏医,可以扎住脖子,在颈静脉中上段放血,兴许有急效。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7-9 07:05
  • 签到天数: 14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3-8-5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说日晒过度后见面色晄白、冷汗淋漓、神志恍惚,那是过汗后气津欲脱,按说应该用生脉饮,但最简单的办法是喝糖水,最好是葡萄糖。
    如果是已经神昏,肢厥,那是已脱,按说该用参附汤,临场,只能是掐人中、掐合谷,抽嘴巴,或者鼻子里吹点皂角粉、细辛粉,或洗衣粉,取嚏醒脑。取嚏醒脑的机理,我推断,是之前血压过低脱厥昏迷,喷嚏时剧烈改变血压,脑供血变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7-9 07:05
  • 签到天数: 14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3-8-6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的《朝闻天下》关于中暑,也是胡说八道。现在,很多情况,不是专家瞎说,是JB记者,专门挑瞎说的专家,来表达记者自己的意思。
    还什么阴暑、阳暑的,混淆视听。就是暑湿季节的风寒感冒嘛,还搞个词,叫阴暑。还搞个小孩出来说啥中暑了喝藿香正气水。
    藿香正气水(注意,必须是酒精制剂的“藿香正气水”,而不是丸、胶囊等)也有一定的刺激性,从这个角度上讲,会对中暑有一定的干预,其治疗机理也可以按十滴水的原理来理解,但藿香正气水的方剂组成,是宣上利下并化中焦湿的,是用来治暑湿季节的风寒感冒的。

    点评

    阴暑 难道他想表达感冒暑湿伤表证? 藿香正气散解表化湿 理气和中,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对暑湿伤表倒是没错 但是感觉跟中暑没啥关系。。  发表于 2013-8-6 10:59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7-9 07:05
  • 签到天数: 14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3-8-6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他说的阴暑,如果指的藿香正气水证,那指的应该就是暑湿季节,内有湿滞,外复感风寒。百度上到居然真有“阴暑”这词条。不知是哪个学派的提法。难道是岭南这么说?
    这个和中暑确实没关系。所以说,记者、专家,凑到一起,就是害人的绝配。
    所以说,这年头,自己学点医,再有点实践,很重要。学外科的,也要尝试练练内科,省得小毛病去医院,结果被害。自己是医生的也不能幸免。周围这样的事例太多了。
    不需要拆装零件的,尽量在家自己解决,尽量不去医院。
    话说,国家应该办一个电视台,专门讲医学,重点讲中医和急救。
  • TA的每日心情

    2017-2-14 13:57
  • 签到天数: 513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3-8-6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暑的滋味那叫个难受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5-11-3 22:41
  • 签到天数: 378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3-8-8 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暑我们本地话叫发痧。在农村就用缝衣服针在背上挑几针把血挤出来,沿着脊柱两侧3-4cm的位置一直挑到腰部,还有肩膀中间线。再喝碗盐水,基本就好了。还有就是扭痧,部位同针挑。方法是用食指和中指蘸水挟主皮肤垂直往扯,中暑较重的扭几下皮肤就会变为紫黑色,甚至起紫黑色的小疙瘩。不中暑皮肤只会发红。不信可以试试,扭痧这个方法在部队时用过,还被卫生队的一位主治医生骂过。那是在一次夏季长途拉练的时候,我们营有好几个兵中暑倒下,我用土方法治好了几个,扭痧加十点水。后来医生过来骂了我一顿,把剩下的几位带走治疗,两三天才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