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720
注册时间2010-12-17
参与分
技术分
精华
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13-11-27 18:28 |
---|
签到天数: 45 天 [LV.5]常住居民I
|
本帖最后由 Rocky 于 2013-11-27 18:27 编辑
清晨起来翻墙看新闻,首先关注的是黄岛的事故进展。连续五天看着各种途径的媒体报道,心情都是悲伤夹杂着失望。唯有两则新闻是令人欣慰的。第一是二十二号事故当日,广播报道我的母校青岛市江苏路小学在事故发生几个小时内就给全校师生发了口罩。第二是今晨从网上看到有数百民众昨日去开发区市政大厅前的广场聚集诉求有关部门解决生存环境污染问题。
遥想一九八九年,我还在江小上学,那一年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那场发生在遥远北方的 “八乘八” 运动和黄岛油库的大火。那个时期的电视报纸充斥着极具冲击力的镜头画面,而幽静的八大关里也赫然开进架着机关枪的边三轮摩托车。当然比这些都恐怖的就是黄岛油库的大火,每天晚饭后,全家人都会跟邻居们一起走到外公家后面的观象山上,看着从黄岛方向飘过来的乌黑一片的浓烟。所以在二十四年后的星期五上午十一点,当我看到晴朗的天空中从西南方向遮天蔽日的飘过来一大团黑色云雾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想起了小时候的那场大火。这一天本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这一天应该是周末来临前人们度过的又一个繁忙拥挤的星期五。而这片黑色的云雾既不是小雪即将到来的预兆,也不是拥堵的马路上万千车辆尾气排放的产物。它是二十四年前那恐怖一刻的再一次降临。
二十四年前,大概 在青岛隔岸观火的大部分人都不会想到 “如果” 两个字。如果黄岛那里又一次爆炸怎么办?如果爆炸的时候我在黄岛怎么办?如果爆炸的威力再大些怎么办?现在这些如果都成真了。
很庆幸的是,两年前连接黄岛与青岛的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通车了,老百姓去黄岛不必再挤那破旧的轮渡了。而这次爆燃的核心地带正是黄岛轮渡码头去开发区各个地方的必经之路。事件如果是两年以前发生,那么当时躺在医院里或者被瞬间气化的很有可能就是我自己。从新闻的照片里看到的都是自己再熟悉不过的地方。曾经在黄岛工作过三年,每个星期五都要骑自行车从爆燃的核心地带经过坐轮渡回市南区的总公司交账。感谢上帝,2013年11月22日这个星期五我在青岛。可是在青岛就安全吗?还是要说如果。如果爆炸的是丽东化工厂而不是厂门口的大马路,整个胶东半岛就危险了。当我在青岛听着交通台的紧急广播,看着头顶的烟尘的时候。估计谁也逃不过极度危险的化学毒气的污染。爆燃地点距离青岛市北区的我家也就不到十公里。而有毒烟雾飘过来只用了不到半个小时。更何况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看到关于空气污染的专业报道。每个人都是受害者。我相信这场事件之后的若干年,青岛患癌症的病人会有很多。
2004年回到所谓的青岛,所谓美丽的市南区。又一次在青岛生活了十年。青岛已不是小时候的青岛。到处是挖开的马路,到处是拥堵的车辆。曾经宁静的大学路上开满了咖啡馆却没看到有一家书店出现,曾经漂亮的青岛火车站停满了混乱的三轮摩托和就是不拉本地人的混蛋出租车,曾经美丽的栈桥花了百万巨资维修完了就断掉了,曾经壮观的海军博物馆也被丑陋的高楼挡住了。青岛夏夜的街道曾经如此宁静清凉,现在却充满了烧烤摊和醉鬼们的呕吐物。甚至连寒冷的冬季也挡不住野馄炖摊的生意兴隆。曾经秀美的海边公路,白天堵车,晚上飙车,甚至安静的中山公园到了晚上也成了摩托车手的竞技场。我印象中那阳光明媚,平和宁静的青岛在哪呢。唉,与这些相比,黄岛的污染与安全隐患似乎更没有人在乎了。
厌倦了看国内的新闻,特别是出了事故以后,口号式的报道,丧事当作喜事报道,感激这个感谢那个的。要不是这个那个的胡作非为,青岛何以至此。终于醒悟,小鱼山附近那些名人故居终究只能是故居了。民国之后,文革之后,改革之后,再有文化吗?一个连生存质量都保证不了的地方,能留的住文化吗?就快过年了,黄岛渐渐会被遗忘,但是挖路还会继续,剧毒的化学品还在生产,海阳的核电站马上就该发电了吧,当然还有继续攀升的房价。城市越来越发达,人们越来越有钱,可是青岛的安宁去哪了。
越来越觉的青岛像济南、像上海、像山西、像东北。看不下去,又改变不了,也许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像曾经青岛的地方值得去寻找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