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cqhb

(原创)关于户外失温的基本常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3-6-27 00:22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银河 发表于 2015-1-19 23:41
    SAS有一个著名的案例,在布雷肯山区的冬季55英里选拔时,有个参加复训的老资格SAS队员Kealy因为失温遇难

    ...

    就这个单一例子来看,这个队员的遇难原因确实如你所说,而且我也认可充足休息和身体热量储备对于预防失温的重要性,但是你举的这个例子只是众多失温案例当中的个案,对你提到的关于失温的两个预防方式同等重要,我不认可,原因如下:

    在恶劣的环境下,很多外界因素导致的人体热量丧失速度远远高于因人体热量储备不足而导致的失温速度

    哪怕是一个吃饱喝足休息够了的健康成年人,浸泡在冰水中也很难活过一个半小时。以我前面提到的自己在秦岭上遇到的失温为例,出发当天早上的早饭,我吃了相当多的东西,包括麦片、炼乳、压缩饼干、烟熏肉、黄油等,以我平时的体能来说,这样搭配完整而且充足的能量摄入足以支撑到下午,但是仅仅是走了两三个小时就遇到严重失温,原因就是因为遇上衣服彻底打湿外加山风的侵袭,即便我身体有足够的热量也难以抵御外界热量的散失。

    我们再来举一个极端的例子,2007年,六个俄罗斯人在新疆和田河上游漂流,在海拔3000多米的地方翻船,其中有两位幸存者在3000多米的高寒地区除了饮水没有任何进食,度过了26天的时间~!幸存者之一的兹列夫是靠身上厚厚的衣服保住了性命,而另一位幸存者保托夫是靠在山洞深处躲过夜间风雨侵袭,白天晒太阳来取暖而活下来。试想如果他们一直浸泡在冰冷的河水里,别说26天,估计半天时间他们都熬不过去。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哪怕是体能虚弱的人,如果做好了抵御外界失温因素的准备,也会比一个健康的做好了充分热量储备的人暴露在外界恶劣环境侵袭下要坚持得更久!

    户外环境复杂多变,很多在室内看起来差不多的理论上的风险因素,到了户外,到了山野就会产生很大差异。在户外分清风险的主次和造成伤害的速度是非常重要的。理论固然重要,但是必须要结合大量的实践,否则就成了纸上谈兵。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1-20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衣物可以保温,但不能产生任何热量,而且我认为作为一次性装备购置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运动和颤抖使肌肉群将化学能转化为热量,甚至可能数倍于体表热量的散失,但持续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肌糖原储备的多寡。你前面也讲了,失温恢复后体力明显断档,和事前完全无法相比,原因无非就是体内的存货耗尽了。在南极探险前,很多人会花几个星期的时间增肥增重。俄国的案例我不了解,估计这两个人会掉很多很多体重。

    关于失温,每篇文章的开头都会从发热和散热两方面来讲述,我搞不清楚为何一定要非此即彼……当然还是要衷心感谢你提供这些案例,虽然不同的人看了会有不同的解读方式。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1-20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点,失温和个人的体质也有很大关系,很多人很容易热,只要包住一些手套,毛毯什么的,手脚四肢很容易就能就能暖和起来,但是对低温的敏感性强,还有一些人,平时只要低于20度,手脚就开始冰冷,冬天穿手套厚袜子也没用,只要静止状态,手脚立马会低于正常体温十多度。
    据我长期观察,那些身体呈现出第二种现象的人,往往是所谓的“不怕冷”的人,因为他们身体很冷,也许可以这样理解,身体让流到四肢的血液减少,而保留更多血液到核心区。那些很容易热的人,反而很容易觉得冷,因为血液在四肢循环的快,散热也快,所以需要更多保存体温的能力。

    不过这种情况太主观了,不是每个人都会了解自己的情况,所以个人觉得,可以作为参考,不过参考性不算大。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2-7 00:39
  • 签到天数: 35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5-1-20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ctus125 于 2015-1-20 11:37 编辑
    银河 发表于 2015-1-19 21:26
    葡萄糖可以快速转化为血糖,但不会立刻成为肌糖原,这和人的代谢机制有关系。跑马拉松通常建议提前吃好早 ...

    楼主最主要意思是出现失温后发现与应急补就. 为何要纠结于预防呢,而责问人家.  试问又有多少人知道自己会失温去提前准备? 就算自己什么都知道, 能保证队友都会去预防呢(你自己说的SAS都会出现问题,,何况普通人)?   有好的发现跟补救的知识为什么不能认同接受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1-20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预防当然比补救更有效,就跟溺水一样,宁愿一辈子也不要遇到一次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3-6-27 00:22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qhb 于 2015-1-20 17:42 编辑
    银河 发表于 2015-1-20 09:50
    衣物可以保温,但不能产生任何热量,而且我认为作为一次性装备购置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运动和颤抖使肌肉群将 ...


    一次性装备购置是很简单,但是购置装备不等于正确运用装备,每次活动都能正确使用装备,那就不简单!
    前面已经说得很明确了,理论上发热和阻止散热是防止失温的两个途径,但是在野外环境下,两者的作用力不是等同的,要分清主次,打个比方,一个人既发生了窒息伤害又发生了腿脚开放性创伤,窒息会导致死亡,开放性创伤如果放任不管,可能会造成伤者失血过多,可能造成破伤风而导致伤者死亡,两种情况最终都会致死,那你会先处理什么?我一定会分清哪种造成伤害的速度更快更严重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来进行处理。
    再说了,我已经反复地强调,对于摄入能量方式来进行失温处理我并不反对,而且很认同,我就不明白何以这位仁兄就坚持认定我就非此即彼?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3-6-27 00:22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qhb 于 2015-1-20 17:36 编辑
    银河 发表于 2015-1-20 12:18
    预防当然比补救更有效,就跟溺水一样,宁愿一辈子也不要遇到一次


    拜托,请再仔细看一遍我发的文章,对于预防,我是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进行阐述的。
    我来梳理下你的论点变化:
    “发生失温后补充碳水化合物于事无补”——“与其事后补救不如预防”——“散热、发热两个因素同等重要”——“因为花了大量篇幅描述阻止散热,所以非此即彼”
    我只想针对以上你的论点进行分别回复:
    “发生失温后补充碳水化合物于事无补”
    (事实上发生失温后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非但不是于事无补,反而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既然你说了,失温的预防是要靠阻止热量散发和储备热量两方面着手,为何在失温后你就觉得补充热量是于事无补了呢?这不是前后矛盾?);
    “与其事后补救不如预防”
    (我的帖子中通篇都没有否定过预防的重要性好不?)
    “散热、发热两个因素同等重要”
    (理论上没错,但在实际的户外活动中这两者的作用力还真不是同等重要!这个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差别,如果你能更多一些包括徒步、登山之类的户外活动经验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因为花了大量篇幅描述阻止散热,所以非此即彼”
    (前面提到了,这两个方面在野外实际作用力是不对等的,所以多花一些篇幅在阻止失温方面,但并不表示我就因此而否定掉自身发热的重要性!)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3-6-26 22:3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5-1-20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失温后蜂蜜调水热饮,咖啡、烟草和酒具有同样功效,少用。冰水里能支持10分钟我觉得都是牛逼。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1-20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仔细看过你的案例,同时也和有关失温的专著做了对照,案例本身很好,但感觉你对失温的生理模型过于简化,对血糖储备和代谢的多重机制的认识则基本全无,有些接近那些用云南白药外敷的立场。

    比如你3#一开始确实还说失温是发热和散热不平衡,展开之后就全讲外面如何冷冷冷,绝口不提发热的问题了。13#的TX已经提到连续运动可以防止失温的体验,你讲的最后一个案例也是因为休息停留时运动量陡然降低,造成女队员出现异常,我讲的SAS案例则是因为前餐缺少淀粉和疲劳,在上路之后耗尽了储备逐渐进入“撞墙”状态的情况。其实有不少人将失温称为Warm and Dead,即人的体温还有但造热机制停止了……

    我倒不要求你仔细看我的回复,毕竟拍砖比盖楼容易很多。其实这些东西我还是建议在正规急救课程上系统学习更佳。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3-6-27 00:22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qhb 于 2015-1-21 11:30 编辑
    银河 发表于 2015-1-20 19:17
    我仔细看过你的案例,同时也和有关失温的专著做了对照,案例本身很好,但感觉你对失温的生理模型过于简化, ...

    对于你的疑问我已经不想再做重复的回答,说了N遍在实际的户外活动中外界因素的影响力会大于自身热量,前面不是说了么:失温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体热量散失大于补给造成的,人不可能无限制地进行热量补给吧(不能一直吃吃吃的对吧)?但是人完全可以做到阻止热量散失。而且我也再三说过并不否定自身热量产生的重要性,但你依然选择性无视。说实话,就你提到的这些观点来看,缺少实际的户外活动经验(越野跑除外)可能是导致你观点和我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

    至于说我接受过的户外急救课程包括国际野外医学协会(WMAI)的急救培训、红会的急救培训、中登协的培训以及孙斌的巅峰户外培训。要不你推荐个更系统和正规的户外急救培训课程给我?我非常乐意参加更为专业和系统的培训课程。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3-6-27 00:22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qhb 于 2015-1-21 10:33 编辑

    另外多说两句: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知道如何在户外环境下去预防风险,懂得在发生风险后如何进行处理,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即可。我承认我不是医学专业人员,对生理代谢机能的知识了解得不是特别深入,表述欠缺精准,但是对于我而言,能知道如何去预防和处理就已足矣,可能你在代谢机能方面了解得比我更深,但是理论是一回事,实际中的处理又是另外一回事。

    我的帖子是根据理论和长时间的户外实践经验而写,其中包含了自己的一些观点,有可能这些经验有些毛糙,可能在语句上显得不是很精准,但是这些经验是经过了我,以及很多户外朋友在野外实际验证过。经验技能的传播和交流不是写八股文,非得要按照一个模式和套路来讲吗?对于遗漏的地方或者写得不正确的地方,我很乐意大家提出指正,但是若以好为人师居高临下的面目出现,我对此比较反感。就像你回复我的第一楼:事后补充碳水化合物于事无补,光这个就和你自己后面所述前后矛盾,你也一直没有正面回应过,而是不停纠结于我是否提到预防的问题上。

    点评

    顶你,厌烦的不止你一人  发表于 2015-1-20 21:35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2-17 13:49
  • 签到天数: 123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5-1-20 23: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得的好文章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1-21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草好文,湿透以后那种肌肉不由自主的颤抖记忆犹新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6-18 00:41
  • 签到天数: 814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5-1-21 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楼主这些切身经验使人受益匪浅。题外话是楼主不用跟那些砖家太认真,以前我也奇怪为什么有人喜欢歪七八扯打嘴仗,后来才明白不是所有人都是来论坛交流学习,论坛对一些人来说发泄的功能更重要,道不同不相为谋即可。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2-23 16:38
  • 签到天数: 104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5-1-21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cqhb 发表于 2015-1-20 20:44
    另外多说两句: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知道如何在户外环境下去预防风险,懂得在发生风险后如何进行处理, ...

    对于有过相同经历的我来说,完全赞同楼主的观点和处理方法。更欣赏这最后:另外多说两句的结语。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2-22 08:11
  • 签到天数: 738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5-1-21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难得的好贴啊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3-6-27 00:22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qhb 于 2015-1-21 11:39 编辑
    银河 发表于 2015-1-20 12:18
    预防当然比补救更有效,就跟溺水一样,宁愿一辈子也不要遇到一次

    预防当然比补救更有效,但是补救就不重要了?
    只要有健康的生活,就能预防这样那样病;
    只要注意安全驾驶,就能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只要注意施工安全,就能预防工伤产生;
    只要有安全意识,火灾就可以避免;
    ......
    既然预防可以解决一切,那还要医院做什么?还要消防队做什么?还要交警做什么?还要保险做什么?......预防可以解决一切问题,那干脆这些部门都不要了,直接设立个国家预防局得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1-21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银河 于 2015-1-21 12:53 编辑
    cqhb 发表于 2015-1-20 20:29
    对于你的疑问我已经不想再做重复的回答,说了N遍在实际的户外活动中外界因素的影响力会大于自身热量,前 ...

    我向来以空调屋里蹭wifi,胆小怕事键盘党自居,为何和我比经验呢……


    您提供的两个案例本身有很典型的参考价值,但对于新手来说,如何从中吸取教训,完善预防措施,可能还得靠自己的悟性。对我这类不爬高海拔的走山玩家,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不要把郊游变成冒险,这里也提几个建议:


    1 吃好,睡好,比什么都重要,出发前不要让聚会、逛街、购物等活动消耗自己的体能,在交通工具上争取一切机会睡觉;
    2 妥善,仔细的点检,不要在排汗衣物、帽子、手套、袜子、雪套等问题上犯低级错误
    3 一些必要的零碎:保温杯、热饮、救生毯、暖宝宝,以及不太高大上的一次性雨衣和胶带;还有头灯手杖天幕,即便单日往返不过夜的郊游也应该都带上。万一要走夜路或者过夜呢?
    4 做好气象的功课,避开雨雪天气;安排好行程,早走或者干脆午夜出发,途中酌情调整计划,早点下山,避免大风寒冷的黄昏还滞留在山顶
    5 多人结伴的话,确保每个人都知会失温的严重后果、判别的早期征兆(倒数100等测试)、预防的主要要点。各人互相监督和关照,发现不对及时告警。对于新手,女性,体弱者,应该重点关照,及时劝退
    6 一旦在山上发生失温,哪怕开始是一点点轻度的,我也没有把握能绝对搞得定……北京2013年山野活动冻死过六七个人,其中还有领队也一起遇难的,救援全都是隔夜才能上山,换了我在现场遇到这种事情也不会有什么两样

    点评

    学习了 谢谢  发表于 2015-1-21 16:12

    评分

    参与人数 1参与分 +1 收起 理由
    laks01 + 1 这是要实践后才总结的出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1-21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银河 于 2015-1-21 13:24 编辑
    cqhb 发表于 2015-1-21 11:37
    预防当然比补救更有效,但是补救就不重要了?
    只要有健康的生活,就能预防这样那样病;
    只要注意安全驾 ...


    这是偷换概念了,咱不玩这些,打住吧

    回复已经编辑掉。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3-6-27 00:22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qhb 于 2015-1-21 14:38 编辑
    银河 发表于 2015-1-21 12:50
    这是偷换概念了,咱不玩这些,打住吧

    本想看看你提到两次失温的原始记录细节,搜了一下老帖,搜到 ...


    我怎么偷换概念了?都是涉及到预防和补救,道理不是一样的么?到底谁在转移话题的?一会儿说失温后补充能量无济于事,一会儿又说我忽略事前防范,一会儿又说我经历过事故......

    你也不用删除你的回复,

    1.jpg
    我2011年的帖子在此:http://www.knifriend.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8223

    人是不断在学习和进步的,2011年发上面那个帖子的时候我有一定的理论常识,但没有实际体验过,我也不想经历和体验,但不管做得再好的预备,也会有不可预知风险存在,所谓的人算不如天算就是这样。时隔几年之后,我将我遇到了的事故进行总结,并且和大家分享,有何不可?哪里不妥?你能确保一辈子周围环境都符合你的计划和设想?一辈子不会出现自己计划外的意外事故?没有哪一位户外大咖能拍着胸脯说这辈子自己绝对不会遇上意外状况。

    已经反复地说了N遍,我从来就没有忽略过事前防范,相反,对于安全,我从来都是把预防摆在第一位,户外16年,自己光是一个人野外穿行露宿数十次,野外带队数百次,和我一起走过的队员数千人,除了上述的队员失温(而且我也做了很好的处理)外还没有其他哪怕是一位我带的队员出现过伤害事故。在线下和户外论坛里我一直在身体力行做公益的户外知识经验技能的交流和分享,对于安全,从来我都是把预防摆在第一位。

    我不知道为何你对我的这个帖子一直这么横竖看不惯,也让我小人一把猜猜你的心态吧,您在这个版块里发过不少帖子,并且也是刀友论坛的“贵宾”,兴许是我对你的反驳逆了你的龙鳞,让一向自认为户外技能达人的你面子上过不去,心里不爽?但愿是我小人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