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刀疯

[摄影作品] 长篇连载 中国记忆——实拍五千年瑰宝及北京文物精品展——终于贴完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景德镇窑豇豆红洗

清 康熙(1662年-1722年)
高4.2厘米,口径8.4厘米,底径8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红釉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最早出现于唐代的长沙窑。元代始成功地烧制出红釉器物。明代永乐、宣德时烧制出著名的“宝石红”釉。清代康熙时,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先后烧制出郎窑红、豇豆红和霁红。其中以豇豆红的烧制难度最大,在淡雅的釉色中有万千变化,人们赞其“绿如青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

    豇豆红釉因烧制困难,故基本无大件器物,主要有瓶、太白尊、小盂、洗等文房用具。
176.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景德镇窑青花云龙纹尊

清 雍正(1723年-1735年)
高57厘米,口径19.8厘米,底29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177.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景德镇窑青花海水白龙纹天球瓶

明 宣德(1426年-1435年)
高42.7厘米,口径9.5厘米,底16.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

后面抢镜头的是我儿子,小家伙嫌我只顾拍照不理他,就来做鬼脸了,呵呵
178.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景德镇窑青花折枝花卉纹盖罐

明 洪武(1368年-1398年)
通高66厘米,口径25.3厘米,足径23厘米
海淀区学院路邮电学院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明代青花瓷器在元代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景德镇以至全国瓷器生产的主流。洪武青花色泽偏于暗黑;胎体厚重,胎色米黄;釉色大多泛青或泛灰黄;纹饰粗犷奔放,图案主题鲜明。
    此器器身作十二瓣瓜棱形,绘饰仰莲纹、折枝花卉和朵云纹;荷叶形盖与花心状纽,构成一朵盛开的莲花。青花色泽有别于元,是洪武早期景德镇官窑产品。
179.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景德镇窑青花凤首扁壶

元(1279年-1368年)
高18.7厘米,口径4厘米,底4.5×8.3厘米
西城区旧鼓楼大街豁口元代窖藏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青花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鼎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红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
180.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琉璃三彩镂空龙凤纹熏炉

元(1279年-1368年)
通高37厘米,口径22厘米
西城区黄寺汽车修理厂元大都遗址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181.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耀州窑月白釉刻花卧足钵

金 1115——1234年
丰台区王佐乡金乌古伦窝伦墓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耀州窑是宋代名窑之一,在唐代就是中国陶瓷烧制的著名产地,宋代更进一步达到鼎盛,成为我国“六大窑系”中最大的一个窑系,其产品则成为北方青瓷的代表。

此器直口深腹,胎质细腻,釉色莹润,是清代耀州窑的佳作。
182.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汝窑青釉盘

宋(960年-1279年)
高3.4厘米,口径19.6厘米,足径1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宋瓷之首,汝窑为魁。窑场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专门烧制宫廷用瓷。以玛瑙入釉,烧成“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典型特色的汝瓷。北宋汝窑烧造仅约20年,传世作品稀少,目前世存60多件,极为珍贵。
183.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哥窑胆式瓶

宋(960—1279年)
高14.2cm,口径2.2cm,足径5.4cm。
故宫博物院藏

瓶小口,长颈,颈下渐阔,最长径在近足部,圈足上宽下窄。通体施米色釉,开黑色、米色纹片,俗称金丝铁线,呈自右上向左的斜纹。
此瓶造型秀美,器型为宋代所仅见,釉色润泽,纹片典型。此类器传世极少,弥足珍贵。
184.jpg
184b.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定窑白釉童子诵经壶

宋(960年-1279年)
高29厘米,底12厘米
顺义区辽净光舍利塔基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此器以童子手捧经卷为壶流,体空为壶腹。构思巧妙,胎质精细,展现定窑瓷器之美。
185.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钧窑鼓钉三足洗

宋(960—1279年)
高:9.4cm,口径:23.5cm,足距:9.5cm
故宫博物院藏

    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有古迹夏启举行开国典的古钧台),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 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 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高山云雾霞一朵,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 为"窑变,至此结束了“南青北白”一统天下的局面。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 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 钧官窑瓷只烧宫廷用瓷,每年只生产36件,其余全部砸碎深埋,民间不得私藏。所以留传下来的都年是稀世珍宝,价值连城。

  洗作鼓式,亦称鼓式洗。敞口,浅弧壁,外壁口沿下和近底部均装饰一周(上22枚,下18枚)。平底,其下承以三如意头足。通体内外施釉,内施天蓝色釉,青中泛白;外为玫瑰紫色釉,蓝中泛紫,绚丽夺目。底刷黄褐色薄釉,绕底一周有支烧痕,刻有标明器物大小的数目字“一”。
  此件洗属最大尺寸者,器物完整无损。其玫瑰紫釉色及蚯蚓走泥纹为钧窑器之特征,是为传世官钧窑瓷器的代表作品。洗底“瀛台静憩轩用”为清代官款。
  鼓钉洗是钧窑瓷器中常见的造型品种,这种富于装饰性的器物配以如意头形足活泼轻巧,匠心独具。此为宋代宫廷陈设用瓷。
186.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代斗彩盘,详细资料待查
187.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szngst.cn/

粉彩御题诗鸡缸杯   

清乾隆
尺寸:高6.8cm
故宫博物院藏?

    圆口,深壁,卧足。杯的一侧绘庭院顽童戏鸡图,顽童俏皮可爱,雄鸡昂首挺立。另一侧书乾隆御题诗:“李唐越器人间无,赵宋官窑晨星看,殷周鼎彝世颇多,坚脆之质于焉辨,坚朴脆巧久暂分,立德践行义可玩。朱明去此弗甚遥,宣成雅具时犹见。寒芒秀采总称珍,就中鸡缸最为冠,牡丹丽日春风和,牝鸡逐队雄鸡绚,金尾铁距首昂藏,怒势如听贾昌唤,良工物态肖无遗,趋华风气随时变,我独警心在齐诗,不敢耽安兴以晏。乾隆丙申御题。”诗尾以红彩绘“乾”、“隆”两枚印,诗文旁母鸡带领雏鸡悠然觅食。整体结构和谐,画面精美,色彩绚丽。
    乾隆御窑鸡缸杯取材于成化鸡缸杯而加以改造创新,独具一格。尤其于杯壁的方寸之间以工整的小楷书写超过百余字的乾隆御题《咏鸡缸杯诗》,绘画书法均精致入微。在清末民初即被名著《饮流斋说瓷》艳称为“惊心动魄”、“珍同拱璧”之瓷界珍品。在诗中乾隆帝对于瓷器的鉴赏史和宫廷斗鸡史进行了一番纵横古今的总结,并站在帝王的角度思辨鉴古收藏的意义和他玩物而不丧志的立场。杯壁所绘戏鸡童子,即为诗中提到的“贾昌”,是唐玄宗时的斗鸡神童,以驯鸡得宠于唐明皇。唐代民谣讽刺曰:“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诗中所说的“齐诗”,则应指《诗经·齐风》的第一篇诗《鸡鸣》。诗云:“鸡既鸣矣,朝既盈矣”,曾被解释为催促君王早起上朝之意,故结尾所谓“良工物态肖无遗,趋华风尚随时变。我独警心在齐诗,不敢耽安兴以晏”有极深寓意。当我们还在赏玩这只小杯的精巧华丽时,乾隆大帝已然警醒,穿越时空,看到唐明皇斗鸡走马后的乐极生悲,而不敢过多地在器物珍玩中耽于安乐了。
188a.jpg
188b.jpg
188c.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gzc.net.cn/

粉彩折枝花卉纹碗

清 雍正(1723-1735)
189.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云龙纹天球瓶

清 雍正(1723年-1735年)
高51厘米,口径13厘米,底径19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190.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rzdsb.cn/

资料待查
191.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djqz.cn/

胭脂水釉碗

清 雍正(1723-1735)
高4厘米 口径9厘米 底径2.6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此碗是雍正时烧造的名贵品种,其釉色酷似胭脂而得名,又称"胭脂红"。因是将金水融入釉中,又叫"金红釉"。胭脂水釉器一般胎体极薄,器里施纯净的白釉,在器物口沿处露出一道白色的边,内外相衬,愈发显出胭脂色的娇艳。
192.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粉青釉梅瓶

清 雍正(1723-1735)

    此瓶仿宋景德镇湖田窑影青釉色,釉面光润,釉色雅致。俊巧柔美的曲线表现出雍正时期瓷器的造型特征。瓶底书青花“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193.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霁红釉玉壶春瓶

清 雍正(1723-1735)

    霁红釉又称“祭红”,为清雍正时期御窑厂烧造的仿明宣德红釉品种。釉色纯正,釉面布满大小不等的气孔。瓶底书青花“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 本帖最后由 刀疯 于 2008-11-18 15:49 编辑 ]
194.jpg
194b.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左:霁红釉玉壶春瓶

中:霁蓝釉瓶
清 雍正(1723-1735)
霁蓝釉是元代创烧的一种高温蓝釉,色调浓艳深沉,光亮细腻,又称“祭蓝”。

右:天蓝釉钵缸
清 雍正(1723-1735)
天蓝釉是清康熙年间创烧的一种高温颜色釉,色调莹洁淡雅,如蔚蓝的天空,故称。康熙时期多为小件的文房用具,到了雍正时期烧造技术更为成熟,烧造出器形较大的制品。
195.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