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断崖

[量产刀] 你很可能并不了解大马士革钢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12-1 16:34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6-27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yschool.com.cn/

    受益匪浅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6-28 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StevenChan8693建个qq群讨论大马的学术问题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6-28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老潜艇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6-30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xwtool.net.cn/

    难道古人就是傻。。采用性能不如青铜的大马。。只是因为青铜过时了?。御神雾夜 发表于 2009-6-25 18:13

    补充点:

    青铜的性能脆、而硬度低
    铁的韧性与延展性远强于青铜,而经过渗碳和合适的淬火硬度要高于青铜,
    这是铁器取代青铜器的根本原因,而不是青铜过时
    当然欧洲由于其冶铁方式的局限
    其使用青铜制作某些兵器的历史一直延续到16世纪左右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6-30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分析,正好解释我心中的疑惑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18 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极佳的讨论,受益匪浅,特别是断崖和StevenChan兄关于古代坩埚钢方面的

    有机会就东西方古代钢铁冶锻的话题,好好聊一下

    另外,断崖提及文章的作者潜伟先生,前段有机会到科大做其他一些研究,有过面谈
    还有,关于西方(欧洲)古代冶铁的概念中,断崖兄所言,其“坚持”了几千年的块炼法,的确如此。这个过程甚至持续到中世纪以后欧洲高炉生铁和精炼出现之后(原因是其精炼技术的落后)

    但需要小更正的是,西方这个坚持块炼的长期过程中,除块炼渗碳钢这种技法之外,一些优质兵器甚至钢板甲,其来源并非渗碳钢,而是块炼炉的自然钢(与日本古法后期的改进块炼法----天平风箱炉的玉钢产物类似);原因也很简单,通过炉内氛围固体表面渗碳,折叠锻来均匀化,获得中碳钢是不易的;但块炉在自然钢模式下,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出炉中高碳料(夹杂还相对较少),用来直接锻制板甲或锻焊于兵器的刃部

    甚至,这个自然钢模式以及生产中对更大体积质量出炉自然钢的需求,进一步促进了块炼炉的演化,是高炉产生的动因之一(选择全部出炉为生铁了)

    而中国古代,中高碳钢的主要获得手段,是通过生铁炒炼(不炒到底,中间停止)和生熟铁合炼两种方式来实现。前者,会带有较多的精炼渣,需要后期对坯料进行折叠锻炼,来排渣和匀化(比如百炼);后者,会相对更科学和简单

    这些,西方是没有的,即使中世纪之后出现高炉生铁和精炼技术,但其主要产品,还是低碳近乎现代意义熟铁的东西;在这个背景下,中亚南亚地区,由坩埚法来一次性制备的高碳、超高碳钢锭,还是一项“较好”的发明。
    但这些钢锭,如果简单地交给欧洲工匠,按他们的常识进行再加工,一是直接锻制难度不小(估计需要先退火);二是更不可能有大马这样文化意义上的成品出现了,呵呵

    还有,古代坩埚钢技术,在汉代中原,很可能具备我们自己的原创性,目前虽然只有一个出土并经过分析的孤证(但依然很重要)。
    只是因为几方面原因,没有成为主流而退化消失。其中原因,后面有时间,再和几位交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18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很有意义的文章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18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klmding.cn/

    好像有文章说过,欧洲的工匠锻造大马士革钢始终无法出现花纹。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18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有文章说过,欧洲的工匠锻造大马士革钢始终无法出现花纹。
    AC米兰 发表于 2010-8-18 09:10


    是指用乌兹钢锭还是其他坩埚钢锭(中亚或现代复制的?),进行锻打或热处理,无法获得花纹?
    按照楼主和steven的探讨,是欧洲工匠当初试验复原时没有掌握后期对钢锭的循环正火+锻打?还是因为坯料钢锭中微量元素的缺少,导致二次渗碳体的析出不利?

    不过,本帖中的一些连接显示,国外已复原了古代大马士革钢,只需确认其金相组织和化学成分上,与古代大马士革钢是否一致或接近。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18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用的就是从产地带回来的原料。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18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等待俺的花纹钢小折刀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18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谢谢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4-5-13 11:48
  • 签到天数: 97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0-8-18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19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ahehome.cn/

    太专业了。偶滴神啊。赶紧回去补知识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30 00:21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0-8-19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17808.cn/

    太专业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19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大马没兴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19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用的就是从产地带回来的原料。
    AC米兰 发表于 2010-8-18 11:54


    明白

    估计两种原因导致:
    1、欧洲工匠缺乏对这些原料钢锭进一步处理的知识和技术(比如本帖两位DX讨论的循环正火锻打),如果按照传统或普通的兵刃锻制方法来加工,可以肯定最终成品不会具备真正大马的效果

    2、即使欧洲工匠掌握了这些技法,但并非所有的古代坩埚钢锭都能形成大马的纹理,比如因微量元素的缺乏?,不利于后续处理时,在珠光体基体上形成带状二次渗碳体的析出和分布

    另外,个人认为,抛开大马成品的纹理或传说中的刃口软体切割能力,忽略古代坩埚钢的低产量;至少这种钢锭用于刀剑制作,一个重要优势就是较少的非金属夹杂;以古代钢铁标准判断,相对匀质。

    其他冶锻方法中,无论块炼还是生铁炒钢,都难以避免冶炼过程中的非金属夹杂;即使经过百炼,这些夹杂被不断挤压细化,但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于钢本体中。(而铸铁脱碳钢和灌钢除外)
    而从亚洲部兵器图说周炜所引用的对大马的金相分析可以看出,夹杂成份很少,相对匀质。
    我想这和一些坩埚钢具备的生产特点有关:
    1、因为坩埚体积小,热源供应充分,能够实现充分液化
    2、采用坩埚隔绝原料与燃料,避免燃料的夹杂带入
    3、一些坩埚钢所选用的原料,无论是一步还原渗碳法还是两步渗碳法,相对纯净;这样坩埚内液化渣铁分离,缓慢冷却后,非金属夹杂较少且易于去除。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19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yyxfm.com.cn/

    好系统、详尽的学习贴啊,受益,加油再出好贴。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20 19:18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0-8-20 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几位坐而论道,不知有否中国古铁的科学检测,证明中国镔铁的性能或与大马士革钢的比较学研究?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7-5 07:46
  • 签到天数: 18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0-8-20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多谢分享了,认真学习中,不过还是感觉离我们好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