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27|回复: 65

13#起为单反知识普及。。。(悲剧的原标题:求教,摄影包与日常包及bob包的区别)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2-26 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Christ 于 2012-11-20 19:40 编辑

今天在兄弟家里看到他新入的kata黄蜂摄影包,试背了下,背负的舒适感、包的外形和功能化细节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我不玩摄影,一向不了解专业的摄影包,以前也只听说过国家地理,对它的风格也颇有好感。这次的体验让我对摄影包有了新看法。
希望能请各路高人给扫个盲,介绍下摄影包的特点、主要品牌和经典产品。在下不胜感激。
另,今天看到的包似乎就是这个的灰色版:http://detail.tmall.com/item.htm?id=13470945361&_u=qjanfbaf047
无意打广告,这个店子的价格比我询问朋友的价格似乎有40%的出入(也请有兴趣的朋友不要问我他是怎么买的了)。
能否请用过这款包的朋友说下感受?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5-4 21:46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2-2-26 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摄影包,就是一个包,里边适合放摄影用的东西
    。。。。。。。。
    {:4_107:}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2-26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摄影包的背负都是垃圾,包括kata的,而且kata对器材的防护能力还比较差。
    摄影包一般在里面放了大量的海绵衬板来保护器材,但是背负系统基本上和**包比基本上都是渣。
    最好的解决办法是用一个好的外骨架背负系统,比如nice加一个很差的,但是保护比较好的摄影包。
    如果是在城市里面短途,还是用拉杆箱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2-26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摄影包主要看重器材防护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14 16:10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2-2-26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摄影包我这里也有乐摄宝 卡塔的若干个··
    摄影包的分割不适合作为日常使用和EDC使用·
    而且摄影包都比较肥··看起来很大的一个包实际上装不了多少东西··
    至于防护性,其实有无海绵都不重要,就算卡塔以防护性著称(人家做防弹衣的呢)你装了机身,镜头,闪光灯,快门线等等一堆杂七杂八的东西你也不会猛摔吧··
    我玩摄影的平时都不会用所谓的相机包带相机,再者说了,所谓的相机包都是针对单反设计的,别还不信,自己想想吧·真玩摄影的没几个用单反,单反只是一个过度而已。貌似扯远了····
    针对楼主说的舒适性,我还想调侃几句,人家里里外外全是海绵,稍微一点人体工程学想不舒服都不行啊··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3-6-27 12:02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2-2-27 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内胆的是日常包,有内胆的是摄影包。。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2-27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mc2_zx 于 2012-2-27 15:23 编辑
    摄影包我这里也有乐摄宝 卡塔的若干个··
    摄影包的分割不适合作为日常使用和EDC使用·
    而且摄影包都比较肥··看起来很大的一个包实际上装不了多少东西··
    至于防护性,其实有无海绵都不重要,就算卡塔以防护性 ...
    mxliu 发表于 2012-2-26 23:11

    真正玩摄影的没几个用单反????

    ……无语了,用单反大师一堆一堆的,世界级的经典作品也是一堆一堆。
    每年荷赛,作品基本上都是单反拍的。国家地理的摄影师,那个用的不是单反?

    你一句话这些人都不是真正玩摄影的了? 兄弟好大的口气。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2-27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理解真正牛逼的摄影者拿什么都一样 未必都是单反  我就见过拿一个普通数码拍出来不输单反的  还是看你会不会用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6-27 10:01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2-2-27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帖是讨论包的吧?
    怎么谈起单反来了?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5-5 20:14
  • 签到天数: 37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2-2-27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识专门玩120胶片的,但也没见人家那么牛x的否决单反……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2-27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摄影的瞬间的捕捉,永远都是单反的天下。
    至于KATA的对器材的防护好不好,还得多补课啊,呵呵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2-28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玩摄影的没几个用单反?虽然对摄影算是小白,但是单反的性能摆在那里,为什么不用。技术相似的情况下,硬件是很重要的。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7-11 21:00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2-2-28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單反與無反只是相機取景方式的不同,但是不能改變相機這個影像記錄工具的這個屬性,所以相機無論有沒有反光板。并不妨礙人類攝影史上大量的經典之作的誕生。比如十區域曝光法的創立者-安塞爾.亞當斯他基本只使用8*10的大型相機。這個玩意可沒有反光板。人文攝影大師-布列松基本用的最多的是萊卡M系列相機+50mm標頭。萊卡M系列也沒有反光板。所以有沒有反光板並不是攝影經典作品的判斷依據。雖然所謂的單反歷史很悠久,而且持單反相機拍攝出的經典作品無數。

    至於攝影包就是見仁見智的一件事了。安塞爾用的是皮卡裝他的8*10相機,(一般的攝影包放不下。)有不少作品是把相機直接架在皮卡上拍的。布列松老人家則基本就是把相機掛在脖子上,遇見好的瞬間,眼明手快猛按快門。至於器材黨基本也不使用包,人家是SUV+攝影防護箱。打鳥黨更是可怕一個長焦距大光圈的鏡頭一般的攝影包就放不下了。新聞攝影的哥們一般是幾台相機上插不同的鏡頭,碰的好的場景,拿起來就拍,人家時間精貴,連換鏡頭的時間都省了,讓他從包裡拿鏡頭裝上去再拍攝,那個太小資了。人家賺的可是快錢。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7-11 21:00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2-2-28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单反相机全称是单镜头反光相机(Single-lens reflex camera,SLR),这个名字是由它的结构得出来的,单反相机都有一个用于成像和取景的镜头,有一个反光镜来切换光路用于成像或者取景。數碼單反相機DSLR則是在前面加個Digital。

    实际上单反这个结构出现的非常非常早,甚至早到了相机出现之前,学过美术的朋友们都知道那个利用一片玻璃反射而临摹实物的创作方法,这就已经具备了最基本的单反结构了,在照相术发明之后,1861年,英国人托马斯•萨顿(Thomas Satton)则发明了具有相似结构的,于摄影镜头和感光元件之间装置有45°角反光镜的照相机,那时候还没有出现胶片,所以感光材料使用的是涂抹了卤化银的干板。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7-11 21:00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2-2-28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135单反相机则是在莱卡确立了35mm摄影用135胶片标准之后出现的,1936年,Ihagee公司制造第一台135单镜头反光俯视取景相机Kine Exakta(国内翻译为爱克山泰)。量產型則是在1938年上市,在1936年出厂的第一型Kine Exakta十分罕见(因为生产量很少),品相好的差不多都在收藏家手中,偶而在二手市场上看到的不仅要价奇高而且品相令人伤心。不过36年的第一型和38年的第二型差别不大。和现代单反相比,这台相机在结构上有很大区别,它是俯视取景的,而并非现在的平视取景型,1936年五棱镜还没有发明呢。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7-11 21:00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2-2-28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要说到135单反相机的出现,推动力量和直到现在推动它发展的最重要力量都是同一个:体育摄影的需求。旁轴135相机一经推出就因为携带和使用方便而在新闻用户中流行开来,一些纪实摄影的大师也应运而生,不过旁轴相机限于结构,使用焦距超过135mm的镜头非常困难,而为了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需求,各大镜头厂都纷纷推出了长焦镜头,比如Zeiss的Olympia Sonnar 180mm f/2.8就是典型代表,在这种情况下,便于携带,同时又能够方便的搭载长焦镜头的单反相机就应运而生了。(向元首致敬,那個時代真是現代科學技術大飛躍的時代,奠定太多現代科技的基礎。)

    这个时代的单反相机还是俯视取景的,拍摄的时候需要从相机正上方看下去,使用的手法类似于现在腰平取景的中画幅相机,对于以方便取胜的135系统来说,俯视取景这种完全违背了人体工程学原理的非人道使用方式遲早必然会遭到淘汰,广大腰肌劳损的摄影师要到五棱鏡的出現才能获得拯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7-11 21:00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2-2-28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俯视取景相机在使用的时候很麻烦,和135本身轻巧方便的初衷不符,而且由于没有微棱镜的辅助和限于135片幅本身尺寸较小,弯腰驼背的在毛玻璃上调焦也是很痛苦的事情,腰肌劳损恐怕是当时摄影师的职业病了。处于更快反应速度和更好的使用体验的需求,迫使单反相机从腰平取景走向眼平取景。解决之道名曰五棱镜(pentaprism)。

    五棱镜是一个用一整块玻璃切削而成的有5面反光面的棱镜,用以把光束折射90度。光束在棱镜内反射两次,可以把影像的左右颠倒过来,这个结构被称为五棱镜眼平取景器(pentaprism eye-level viewfinder ).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7-11 21:00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2-2-28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棱镜内的反射并非由完全内反射造成,由于光束是以少于临界角(critical angle)进入,两个反射面是镀上反射物料以造成镜面的反射效果,而两个传递面则镀上防反光涂层以减低反射。五棱镜第5面则在光学上不会被使用,现代相机上使用的五棱镜则常常会在反射面上以真空镀膜技术镀上一层银膜并且在外面覆盖黑色的保护涂层以加强反射效果。

    理论上讲,五棱镜的反射视野率是100%的,不过限于成本和机内空间还有产品的市场定位等等原因,大多数单反相机的视野率并不会做到100%(取景器视野率也是区分专业和准专业机身的一个标杆),近年来在厂商丧心病狂的削减成本的做法下,还出现了以五面镜代替五棱镜组成光路的单反相机,这种相机的取景器常常会显得比较暗淡,不如五棱镜那么明亮,代表机种就是尼康的D70/D70s(当然也有类似于奥林巴斯E330之类用特殊的五面镜结构来达到Liveview功能的情况,这种做法不常见)。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7-11 21:00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2-2-28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光学巨人蔡司在开发自己的单反相机的时候,在成像的毛玻璃(学名叫对焦屏)和取景器之间加入了一块儿菲涅尔透镜(Fresnel Lens)来提高取景器亮度方便对焦,这个设计自此之后就成为单反相机的固定设计,拧下任何一台单反相机的镜头,从反光镜箱里面往取景器上看,你都能看到菲涅尔透镜独有的一圈圈的花纹(又是德意志民族...此處省去若干字)。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7-11 21:00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2-2-28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1949年,东德蔡司(CZJ,carl zeiss jena,也叫耶纳蔡司)生产了第一台固定五棱镜平视取景单反相机Contax S(1949-1951年在产),它最终确立了135单反相机的典型结构,一个镜头,有一个反光镜,然后有一块五棱镜将光路回转了一下,一方面将俯视光路变成平视,另一方面将取景的像左右正过来(俯视取景的时候像是左右相反的),至此,单反相机的标准结构已经确立了,即使是目前最先进的35mm数码单反相机也依然维持了这个基本的结构。(怎麼又是德意志民族,不管是東邊的還是西邊的...此處省去若干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