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74|回复: 35

博古通今论剑知为求一把真正的好剑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22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整天上刀剑论坛看历史资料,这一切都不是为吸取古今中外刀剑的优点,铸出一把集古今中外的好剑,而不是斤斤计较那部分是那个朝代那个国家,如果这样还不如去收藏古刀剑也没有比要试斩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5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感。。。。。

一把刀剑,首先要趁手,同时又要性能优良。。。。。
但弄来就不舍得了,我至今也只是拿那把全钢烧刃的来砍砍。。。。

[ Last edited by zglcl007 on 2005-4-6 at 14:08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5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要看个人兴趣了。
现在打再猛的刀也不如子弹。楼主的看法正是我三年前那么想的。唉,现在随着看的东西多了,我陷入了研究历史武备的乐趣不能自拔了,当我现在修为有所提高的时候,越来越发现得到绝世好剑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6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历史文化的还是有完头

以前只是找几把现代的刀具,军刺之类玩完而已。
现在也慢慢喜欢古代刀剑了,感觉还是古代刀剑了有意思。
其实玩也好,收藏也好都是一种爱好,爱好刀剑,就如爱好字画的,瓷器的,古钱币等等,并不只是当作玩物来消磨时光。
对历史文化的了解,爱好的东西恰恰是一种媒介,一个切入点。通过物品的制作工艺,用料等等,可以了解当时的科技文化,进而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

刀剑也是如此,通过刀剑的材料,制作工艺,可以大约知道当时的冶金和锻造科技的
一些知识,通过形制可以考证当时的武备情况,为什么会做成这个样子呢,形制的改变大多是随着不同时期战争作战特点而改变,而战争会带来的一些列的影响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当时和谁打仗,为什么打仗,影响如何--当时的和长远的等等。
从装具上可以了解社会各阶层的审美,等级划分等等展开来有好多社科的知识,好多有意思的东西。。。

所以说,刀剑把他当作玩物太可惜了,把他看作一种历史文化沉积的一种媒介,
他正是使你了解历史的一把钥匙。。。。

我也是越陷越深,每每有所心得欢乐不已。
都快有些“”不务正业“”了,哈哈。。。。

对龙哥仰慕已久,有时间还得向您和好多老师学习。。。。。。。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6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刀剑玩的就是历史和文化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6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剑不好求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4-7 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欧冶的超级光复剑就是历史和文化的代表

只是大家共同来博古通今论剑,从型制和装具来讨论,一定能做出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和当前中华民族气势的好剑.
    超级光复的内涵可能就是继承和超越古今刀剑文化
    坚决超越日本刀!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7 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使各位大哥有钱呀!

俺只是想找一把喜欢的刀子,培养起爱好来,爱屋及乌也可能会产生舞扎舞扎的冲动,活动一下身体,把220斤的体重,减去个2\3两,就心满意足了.好刀和美女一样,可望而不可及呀.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7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布袋和尚,您220斤,比我厉害吆,俺103K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4-15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要集战国剑,汉剑,日本刀所有优点于一身.

请欧冶先生为我打一把真正的超级光复实战剑,超越一切古刀剑,更重要的是决对超越日本刀的劈斩,一把能体现中国当代最高水平的剑!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15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要求有点太难达到了,做个斧子许能行。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4-19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不断学习,不断努力肯定能求到名刀的!

坚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19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讨论剑是否好之前。先要会用剑。
谁会?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29 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西门猪 at 2005-4-19 02:04 PM:
在讨论剑是否好之前。先要会用剑。
谁会?

在讨论是否会用剑之前。先要懂剑。
谁懂?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4-29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在讨论荐的同时,的确也应该讨论中国的双手实战剑法!

中国之剑道精神

劍道」這個名稱世界最早出現是距今二三00年戰國時代的古書「吳越春秋」越王勾踐向劍客問「劍道曰:夫劍之道則如之何?」劍客答:「劍的形狀簡單,任誰都能很容易學習,劍的揮舞振動輕靈,有如見到美女優雅的舞姿一般,然而劍之道甚為幽玄深奧,相當難以領悟體會,但能達到劍之道的人,精神充盈,一旦行動,就如猛虎獲物般敏捷勇猛,可以寡擊眾而無懼…。」如此學習「形而下之劍術」發展到最高境界,可成為「形而上之劍道」,因道是順天理,是大自然之理法,能超越時空,中性而永遠不變的「中庸之道」真理。於二千年前之漢書第三十卷藝文誌之兵技巧十三家百九十九篇中又有劍道三十八篇等詳細目錄,可惜其內容失傳於台灣。然日本下川潮著「武道史」報告現在仍殘存有十餘種之多,或許有些遺留在日本,值得我們注目追蹤研究。

 

一、孔子(公元前五五一年至四七九年)之劍道精神

距今二五00年前在春秋時代,孔子已注重武力與經濟在國家之重要性,於論語:子曰「無兵與食不可以為國。」孔子以「禮樂射御書數」六藝文武合一為教育之目標。又在論語中: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即君子對武藝之比賽應客氣,如有必要始作之,而競爭時,應以拜禮開始,下台時勝者敬敗者酒,亦以禮結束。這亦是論語所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在中庸第十章說到武勇:「寬柔以教,不服無道…衽金革,死而不厭…」即武人須以寬容柔雅之修養待人,但對不仁道的事絕不可屈服,甚至不辭穿著戰甲奮勇待戰。不顧自己生死擁護正義,這才是人文哲學儒教下真正的武勇。因孔子對中華文化貢獻莫大,世人尊為「萬世筅師」,祀於文廟,在國外亦受敬為Confucius孔夫子。

同時期的釋迦牟尼亦在印度創始代佛教。說明生死如一,能量不滅,輪迴再生的「佛光普照、引渡眾生」之自然哲學為經,使人類,即靈長類之精神力量快速開明。

孔子亦說「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國有道,不變塞焉。國無道,至死而不變,強哉矯。」即與人能和諧共存,但不同流合污,立場公正不偏。國政上軌道,應多支持,國家陷入混亂無道時,死守正道不變。如此自強不息方可,矯正他人,也是今日劍道人士所遵守的。

劍道活動須付出個人之能量,而人之能量來自大自然,而大自然的能量呢?孔子論易經曰:「立天之道曰陰曰陽,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不測謂之神。」,子又曰「知幾其神乎,幾者動之微。…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是易經中的至高名言。假借現代科學,我們可想到一個陰(電)子和陽子之結合謂之道(合理)。但碳和氧化合成二氧化碳時,尚會發光及發熱,即發生光線及其他熱線,即「陰陽不測謂之神」。光子或量子等不屬陰陽之不易測的微粒子,即中性,但其能量之放射守大神速就可謂神。如此養成大自然即天地之浩氣,使其氣和劍、體一致為道。

 

二、孟子(公元前三七一年至二八九年)之劍道精神

孟子生在戰國時代,性豪邁不羈,幼時受慈母三遷之教,長後私墊孔子為師,強調恩師之學說而曰:「惻隱之心為仁之端」,又創造「人之初,性本善」等世界聞名的性善大學說。對劍道亦特別留意,警告「撫劍疾視乃匹夫之勇」,認為練劍須養成浩然之氣,體會大仁大勇的劍道精神。

 

三、老子(公元前六0四年生,死不明)之劍道精神

老子生在春秋時代,他對「修道習劍」,與世上一切事同,必順自然之天理。而天地宇宙,均屬於其本體「道」之內。道不受時間、空間之因果律,道是「虛」而悠久無邊,生是「道之發現」,死是「歸真於道」之理。得道就可超越喜怒哀樂等情緒,肯定現世人生自由的價值。自然主義是道家修心養性之目標。因此重視在空氣清爽、寂靜無人的深山林木中打坐。以靜坐法,以餐霞飲露之心,和捨清俗慾之意,瞑想入靜,以達到無念無妄之妙境。用靜坐法將自我忘?,致力於氣納丹田,可培養靈敏的身心,修得劍法真髓「劍與身隨」「劍氣合一」之劍道。

丹書中又記載「靜坐要最初還虛,不還虛不能見本性,丹道須仰呼吸之功,使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靜而悉化…」。「最初還虛」意為初生之時未受俗染,天真爛漫的嬰兒狀態,又如胎兒,或許能歸以前的腹中胎兒狀態屬一種不生不死,無覺、天真的境界「天心」,由此靜坐將得道即「開悟」。科學發展物質文明躍進之今天,回想二千五百八十八年前的老子,對生命能量恣謝想像力之強,而今日有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之「光圓錐」(Cone of Light)的時空世界及超光速的迅子(Tachycon)的虛數世界之出現等,證實中國古代人以哲學予言物理之深。儒學的「大學」書中亦有「致知在格物」之理念。如此劍道之「道」是順天理、合自然的。所以練劍得道者,可超越時空之限,死生之念。

 

四、莊子(戰國時代)之劍道精神

莊子楚國人在墨子五十年之後和孟子略同時,代聞名劍道。所著劍篇中提到「…夫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至…」等劍道操作之心要。在互相爭鬥生死之關頭,動作絕對不能遲滯落後,即「刀搖敵頭落」「白刃一閃,身首異處」「劍斬已鞘中」,人眼難信迅捷制敵,至今仍是劍道最高之要訣。

莊子在老子之後,以宇宙之能量叫之為「道」而能量之細小擬近零之量子,即稱「虛無」之大。莊子刻意篇中:「吹嚮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古之真人其息深以踵,眾人之息以喉。」主張靜坐中之呼吸須將污濁的廢氣吐出輕緩地吸滿新鮮的空氣,充滿至體內深處,行深呼吸有若以腳踵呼吸一樣線長細密,可如熊如鳥般保持身體機能旺盛,達成長壽之目的。

以後倘有「武藝至于極境,能拒敵于未料之時,蓋如靜坐之功,丹田之氣始動,心中神意已知」,亦有「因靈根動心老武藝也,養靈根靜心者修道也。」等文獻,承認靜坐對劍道修練之益處。

 

五、孫子(公元前五百年生於春秋時代之齊國)之劍道精神

中國最早的兵法家,提起「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為吳王闔盧之名將,征楚脅齊、晉,奉吳王稱霸。史記中有孫武傳、為武書,分十三篇「始計、作戰、謀攻、軍形、兵勢、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用間」。他集當時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成為軍用,係一兵法之名著。其軍爭篇中有「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也。」…即示敵人以迂遠,敵意已怠。復誘敵人以利,使敵心不專。待敵對吾不專時突襲,雖在後人發,但我們可先制敵人之要害。

又謀略戰中有:「不用嚮導者,不能得地利。」即不能任用敵方鄉人為我導軍者,不能得道路之方便。

「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者也。」即詐騙敵人使其不知我本情,方能立勝。因此我們須以分或合惑敵人,在變幻無常中量敵可擊即擊,仍可取勝。

「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掠鄉分眾,廓地分利,懸權而動,先知迂直之計者勝,此軍爭之法也。」即兵之移動要如疾風一樣迅速,擊敵之虛,行軍排列如林之森然不亂。攻入敵國時,勢如猛火燎原,只有前進,不可有往復。駐軍時不信敵誘,須安固如山,如元雲蔽天,陣容幽隱莫測。出擊如雷,閃迅不及避。攻敵制勝後進而抄鄉,兵分數道預防不測。得手敵地,必須郭度所據地利,分兵守利。待量確知敵情之後,始能下令動戰。如上先知作戰之遠近,迂直者可勝,此為軍爭之法也。

在孫子兵法之「始計」篇中有:「經之以五校之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民不畏危。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

這五校之計中的第一條之「道」是道德,戰時以武道精神即「仁義」為管道,可使上下一致,同生死,民亦不畏危。

 

六、墨子(公元前四五九年至戰國時代)之劍道精神

二四五0年前魯國之墨子著書有七十一篇之多。現存有五十三篇,有關兵法之二十篇中,有記號令、典範、技擊、攻守、戰術等。但技擊遺失未傳,漢朝以前儒家和墨家是思想界的二大勢力。墨子否定宿命論,倡導「博愛重義」,反對世襲制的貴族制度,批評儒家過份重儀式,輕忽實際行動。以嚴格紀律,絕對服從,視死如歸的實踐行動主義,形成任俠性的集團,唯能成功不得失敗之奮鬥精神,留下不少的壯烈事蹟。失敗時自盡謝罪以祈萬古流芳之敢死精神,後世劍客尊奉墨子為武聖。

[ Last edited by 孤独刀客 on 2005-4-29 at 11:56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4-29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之剑道精神

七、三國時代之劍道精神

諸葛亮(孔明)(公元一八一年至二三四年)是三國時代蜀漢之丞相,系一位戰略家、政治家及文學家。他呈劉備之子「出師表」中說「…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受命以來,夙夜憂勤,恐託付不效…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忠心耿耿,感人肺腑,後世讚以讀孔明出師表而不哭者,非忠臣也。正是一千七百年前的劍道精神,一死報國之發揚。

關羽(公元二二0年至二六五年)出生於蜀之解。三國史中蜀漢劉備之最忠義和有節氣的勇將。曾被曹操封為漢壽亭侯,但拜辭未接受,後世尊為武聖,於民國三年和岳飛共受奉祀於武廟,與文廟(孔廟)相題並論。關羽閒暇常閱左氏春秋,熟能頌。武聖的遺像,常見身穿甲冑、手拿春秋書,是文武雙全的象徵。

張飛,三國時代生於蜀之涿,武藝超群驍勇善戰,萬夫莫敵之蜀漢名將。他出生於富豪之家,受過良好教育,寫得一手好字,善於丹青。曾在定渠之戰得勝後,在岩上刻下:「漢將軍飛率領精兵萬人,大破賊將張郃於定渠,立馬勒銘。」實一豪壯之詞。

 

八、岳飛(公元一一0三年至一一四一年)之劍道精神

岳飛出生於相州湯陰縣永和鄉之農家。未彌月時,黃河洪水忽然大漲,奔流衝岸,防堤潰決,波浪暴至,房屋淹沒。母親倉皇襁抱岳飛坐巨甕中,順水濤而漂流,乘流快要滅沒,幸流及岸地得救。飛年廿時喪父,家道不豐,其進德修業,得力於母教為多。天性至孝,自北境金兵紛擾,母命以從戎報國。但岳飛想從軍後家中無人可顧雙親,將患不孝,待結婚留妻可養母後,即從高宗渡河北征。他在軍旅中,修身齊家,敦尚道義,好學親儒,律身廉儉,盡忠報國。自廿歲從軍到卅九歲,戰金兵收復河南陝西之未朝所失廣大中國領土。金國宗弼從長城之北,調入最精銳的一萬五千「拐子馬」騎兵,向廣大河南平原中的朱仙鎮南方之岳軍衝擊。因未朝騎兵少,岳飛命步兵放去長槍士刀,改用麻札刀(馬刀)和大斧應戰。用此長柄之刀先掃馬腳,再用大斧破戰車,殺盡金兵之最勁騎旅。收復朱仙鎮,急追至離汴京只剩四十五里。眼看就要收復華北之時,不幸中其宰相秦檜之奸計,在一百中連接十二道金牌聖旨,令兵飛迅速班師撤兵回京。回京不久秦檜以抗命罪判刑岳飛,和義子岳雲被投入監獄。在受刑脫衣時審判人明見,兵飛背上所刺「精忠報國」四字,確是忠勇良將,但不頊一切秦檜竟把他冤斬。岳飛身死(公元一一四0年),然其武人之正氣、劍道之精神永譽人間,被尊為武聖,於民國三年和關羽共被奉祀於我中華民國之武廟。

 

九、文天祥(公元一二三六年至一二八二年)之劍道精神

文天祥是南宋時候江西吉州廬陵人,廬陵現改為吉安縣。幼少時受父於自家庭內「竹居」書房內薰育,廿歲赴南宋之京臨安(杭州),考上狀元。一二0六年外蒙成吉思汗,南征西夏(內蒙),又東進黃河以北之金,建立元朝。一二四一年向西遠征歐洲竟達今日之德國及匈牙利,而為其領土。遷都入燕京(北平)。一二七四年渡過黃河侵入南宋,近迫臨安。當時文天祥為丞相,帶兵出戰,但眾寡不敵,終被補。伺機脫出元營轉入游擊隊,決心奮戰到底。然南宋恭帝主張談和,命天祥為代表到元軍談判。遂被強押擄至燕京,禁於八尺四尋之地牢。經兩年之折磨,元朝皇帝忽必烈親自誘他以元朝丞相亦不降。此間天祥在牢中,更振作他生死一如的劍道精神,寫下正氣歌一首:「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是氣所磅薄,凜然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繫命,道義為之根。…」元確認文天祥對宋之忠誠不可變,終在他四十七歲時命斬殺。死後被發現袍帶裏書有壯烈愛國的辭世:「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精神於公元一八五三年,由日本儒者藤田東湖宣揚於日本,並作「和文天祥正氣歌并序」,公元一八七六年日本明治維新時,芳野金陵又寫「讀文天祥正氣歌」之文,振作日本人的愛國心,對日本近代國家之建設,貢獻不少。

 

十、結語

上述自二五00年前我們的戰國時代至一三00年前之唐代,中國人實行孔子之「禮樂射御書數」六藝文武合一的教育制度,提倡「上馬能殺敵,下馬能文章」,訊求「文武並重,知德兼備」,培養情操,鍛鍊體魄,進德修性。

如此傳至唐朝,詩人李白(公元七0一年至七六二年)蜀之昌明人,以道家思想之詩仙亦是劍客聞名,實踐文武雙全的劍道精神吟有「金鐏清酒斗十斤,玉盤珍饈直萬錢。停杯投筋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茫。」或「宵眠抱玉鞍,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等,留下豪壯且文雅的詩句。

但在一000年前,宋朝為避免戰禍,推行重文輕武的政策之後,中國文武分途,使「文人不知兵」,武人亦任俠粗魯,輕忽學問。世人正在陶醉太平夢時,北方蒙族發動中國之侵略,雖有文天祥等忠臣奮戰,但壓武榮文的宋民,不敵獰猛的元兵騎旅之攻擊,公元一二七九年南宋終滅於元之武寇鐵蹄下。至公元一三六八年朱元璋據江南起義,北伐大都(北平)建立明朝之前,歐亞兩大洲之百姓受近百年之戰亂消耗。各國之歷史均可證明,重文輕武可積成國力不振之禍根。

明後中國又受滿清統治,中國傳統的劍道精神無異失傳。一八九四年 孫中山先生復興我國傳統文化及民族精神後,忠孝愛國之熱潮再起,依「灑熱血,拋頭顱」之尚武精神,我國傳統的劍道精神亦隨之興振。終於一九一一年北伐成功,建立自由民主,三民主義的中華民國,以民族主義保護我們的歷史倫理。至民國三十五年十月廿五日台灣省光復週年紀念, 蔣中正總統伉儷蒞臨主持第一屆全省運動大會揭幕典禮時,懇切提醒我們,現在正是文武合一修身的時代,勉勵全體同胞,尤其是青年子弟們:「人人能認清自己的責任,共同一致,埋頭學習,鍛鍊強健的體格,恢復我們中華民族固有的道德,就是要明禮義,知廉恥,負責任,守紀律。如此才能確保我們國家主人翁的地位,鞏固台灣的領土,盡到身為國家主人翁的義務。必須如,此才能建設我們中華民國成為一個三民主義富強康樂的新中國。」此後歷屆台灣省光復節同時舉辦全省運動大會,為其宗旨:即在保障國家之安全及發展,理當必須推行全民之運動。\r

高雄市劍擊委員會於民國五十四年二月十七日下午三時在市議會議長室成立。公推議長王玉雲為主任委員,陳田錨為副主任委員,委員郭宗波、蔡景軾、廖伯庭、邱義雄、鄭禎祥、黃煥彬兼任總幹事。六十二年王玉雲當選為高雄市長後,鄙人被推為本會主任委員,改為高雄市體育會劍道委員會。兄弟自六十四年兼任台灣省劍道協會會長至六十七年高雄市改制為院轄市。

光復後在台灣,我們的劍道先覺們,多年努力想把劍道比賽列入省運,但很不幸都被否決。至民國六十三年十月第一屆台灣區運動會在高雄市開幕,本會負責籌備,而兄弟為高雄市劍道委員會主任委員,和黃煥彬總幹事、廖伯庭副總幹事,懇請前會長王玉雲市長,亦是當屆區運主席,為我們極力主張在區運中,採納劍道為正式比賽項目。唯有各方面反對意見,最後請體育專家們,直接到高雄醫學院,看學生劍道社之嚴格訓練實況,竟照案通過,即第一屆區運中舉行了第一屆台灣區劍道大會。為紀念此歷史性的節目,我們邀請了當時最高段的八段範士劉乾元和謝德仁兩位醫學博士做劍道模範賽,而兩位推我做其裁判,經一番激烈的龍虎鬥之後,終於以平手結束了台灣紀念性最高段劍道比賽。如此我國之劍道既得國家運動會之認定,即恢復了我們國技之一。今後劍道的優秀選手,可經台灣區運動會等全國性比賽,受保送到體育專科學校。此為我國劍道老師之培養,將受國法鼓勵之開始。今後我們必須繼續努力,重振我們「傳統之劍道精神」,以報二三00年前我們的祖先在「吳越春秋」書中,為人類創造「劍道」之偉大精神。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4-29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重整中華雙手刀劍法

提醒國人重視中華古文化。

提出重視古文化和好好愛護,要學習日本人的愛護文化精神。

重檢視古劍道文化之精神,是大智和勇。

正統中華古風乃是劍之精神,不是權術…陰謀之帝皇之術。

         重整【中華雙手刀劍法】,看來中·港·台·海外各地都有人在心中想找尋同一樣的事另一方面有關人士可能有不同類型,有文學者,有中華武術傳人,有學習中華武術的武者,有劍道人,有些資深的可能沒有興趣,有些可能有。不論如何都可以一試找尋下列尚存之刀劍法

1 "朝鮮勢法”

2 "荊楚長劍”,明代抗倭名將俞大猷,曾師事民間武術家李良欽學習。

3 ”十三刀法” ,明未王余佑著。

4 ”武編”卷五,康順之著,有珍貴之”古劍訣” 。(筆者按:可能是持二刀或二劍之法)

5”武備誌”卷八十六,茅元儀著,也記載上次”古劍訣”

6 "劍經" ,俞氏借棍存劍,有些微言妙義須深明此道者自已去漫漫品玩,心領神會,不然何以稱棍法著作為《劍經》?

7 "辛酉刀法" ,由兩部分組成,前面是用日本文字寫成的《隱流之目錄》及其“習法”,後面是戚氏的演練法。《辛酉刀法》合中日兩國刀法為一譜,在中日劍刀武藝的交流史上不失為珍貴的文?。

8 "單刀法選" ,程宗猷單刀全學日本刀法的本來風貌,他的譜中連拔刀、鞘刀等細節也都效法“倭式”,大有中規中矩,不越雷池一步的味道。

9 "單刀圖說" ,吳殳該書的序言中寫道:“唐有陌刀,戰陣稱猛,其法不傳。令倭國單刀,中華間有得其法者,而終不及倭人之精。”因此,他以日本刀法為主干,吸收了“漁陽老人”的劍法,創編了雙手刀法十八式。吳殳的刀法,以左右撩刀等八勢為核心,以“避虛就實”,以短破展的要?,在刀法上表現出與程宗猷截然不同的風格。

吳殳”手臂錄”卷三有記下”劍訣”和”後劍訣” 。

10 “破鋒八刀” ,清代末年,河北鹽山縣武術家黃林彪得雙手刀法于天津紀氏,黃視為珍秘,只傳給大弟子張玉山及晚年所收弟子馬鳳圖。張玉山一支後繼無人。馬傳二弟英圖及長子廣達等。1925年前后,馬鳳圖在張家口察哈?都統府任參議時,曾應張之江將軍之?,將部分雙手刀法改編成簡便易學的“破鋒八刀”,作西北軍大刀隊教材實行推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4-29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剑 经

劍經   明﹝俞大猷﹞著

一總訣歌
 中直八剛十二柔    上剃下滾分左右
 打殺高低左右接    手動足進參互就
 總訣歌
 剛在他力前      柔乘他力後
 彼忙我靜待      知拍任君鬥

一總訣歌
 陰陽要轉       兩手要直
 前腳要曲       後腳要直
 一打一揭       遍身著力
 步步前進       天下無敵

一習鈀簡,步十進,足如環無端,進一足,中平當大壓,又進一足壓死,又進一
 足小壓,又進一足壓死,又進一足高大當,又進一足大壓死,又進一足高小當
 ,又進一足小壓死,又進一足高大當,又進一足大壓死。

一鈀習步法
 中平起,大斜壓,他大飛天,我轉角趕上壓,他再大飛高,我小高直當即小壓
 下,他小飛高,我小高直當,即小壓下,他再小飛高,我大高直,即當大壓下
 過小,你抽直殺來,我再大壓過小,他入我大上角,我用身力轉角趕上,略收
 低,他再入我大上角,我轉角對手直殺去,跳回一步,他打來,我伏回,即趕
 上,大起一掃下,再跳回,中攔止,大壓小壓,已粘他捍,即大進上,[金斬]
 死他。
 小直當        小斜壓
 大直當        大斜壓

一總訣歌
 視不能如能      生疏莫臨敵
 後手須用功      遍身俱著力
 動時把得固      一發未深入
 打翦急進鑿      後發勝先實
 步步俱要進      時時俱取直
 更有陰陽訣      請君要熟識

一習步法
 起中平 推牽 扁身殺 丁字回殺 旋手 進五步殺 跳退三步原位
 直打直挑進五步殺 腰刀挑打
 滴水獻花步殺   跳退三步原位進打 穿後手馬前雞啄進三步殺
 馬前斬草進三步殺 跳退原位
 打沉讓他先起穿後手   抽回
 吊前抽回 三腳並進五步 殺進
 大門趁棍走 小門趁棍走進直符殺 洗 倒頭 直打 直起磕
 打殺擺腰 進三步 翦 殺
 跳退原位
 總步目
 直破打剃大翦 小翦 揭〔用手〕 力上扁身 滴水獻花 弔翦 下起接
 讓高低,俱有大起棍,從小門去打他手,不論中不中,須急退丁字回,他決進
 我小門來傷我,此時我一揭一進,壓剃落打他手,決中矣。

一侵他二尺,低打低,揭連幾下,待他忙時,急退丁字一步,急大進步,弔翦他
 手,急收回原勢立,他進來打我,我就大門下起,接他一大翦,急變扁身中攔
 殺。

一兩人小門,對打對揭,須急變〔急變時,勿使他揭著,揭著,則不及矣〕,大
 門下起接大翦〔或順勢打〕,中攔殺,或於揭時,即用小翦變大翦,中攔殺。

一兩人大門對打,不進前腳,不折後腳,不能勝〔須有順勢折腳,知是逃閃之法
 〕。

一兩人大門齊對打,我且將棍提在高〔連腳抽回些些〕,遲斯須,進步壓打下,
 即進變扁身中攔,若我打去,他棍提回讓我,我須勿將棍尾打下,只進步,對
 他胸喉直殺去。

一我從天門,順用單鞭壓深入,他用力來抵〔若追近〕,大剪我離了子午,若迫
 近,我急抽就下面,過小門掛他手上一殺,他用小剪,我一揭一殺,或急抽過
 大門剪殺,或又過小門倒牽,若未迫近,即打下小門,作敗狀。

一我從大門順入,他用力來抵,大剪我離了子午,我大進步,就小門急起,滴水
 來捧,他如前第三問者。

一我起流水漸進,他決來打我手,我將腳坐下,直對他手一捧,或殺皆可,又他
 來打我手,我從小門一揭接,或大門一起接,要在我右手前七八寸之間,與他
 棍尾相磕一響為度,二門起,俱繼以剪,急變扁身中攔殺。

一兩人大門對打,棍尾在地下,讓他先起,穿他小門手上〔須兩手捧,高使他打
 不下〕。

一兩人大門對打,我讓他先起,就揭他小門,用小剪變大剪〔即[金殳]門鋑〕,
 殺若他小門來壓我,急就下面過大門剪殺。

一兩人大門對打,他弱我用強,他強我弱讓,兩在高,讓他先打下,我便進壓,
 兩在低,讓他先提起,我便進.接連打殺,李欽師父,每每用此二步。

一喜鵲過枝有四,他直高打來,我將棍抽過大門,讓他下,隨用大剪,一也,他
 直高打來,我將棍抽過小門,讓他下,對胸殺去,二也,他直平打來,我坐腳
 過枝,進步小門殺他,三也,平直殺,或打來,我打後腳,即順勢大門剪殺,
 四也,以上過枝,俱在下面,過入他棍二尺,即過。

一治伏棍低棍,須用小剪,離他手前一尺之間,他急過大門,我或揭進打,亦可
 〔飛風箭亦可〕,急變大剪殺,亦可〔又我小剪他,他抽走,我急進步,起高
 棍打,須在他手上小門〕。

一他打來,臨身在小門,則趁棍走一打,在大門,則走馬回頭丁字步一打,順棍
 上一殺,又一大剪,扁身中攔殺。

一大門接兇棍有五,扁身中攔接,一也,高棒接,二也,下起磕,三也,我棍略
 橫,離前手一尺,受他打一下,四也,待他打將到身,用手前一尺,磕他一下
 ,五也,各接後,須急用大剪,繼之以殺。

一他雞啄,我須起兇棍入,剪他手前二尺之間,他連起,我連剪,我雞啄,他起
 兇棍,我讓他先起,穿他小門手上〔我接先棍步亦可〕。

一他直殺來,須進腳向小門剪,或向他棍尾小門起,變大剪,或端的直破閃腰剪
 ,凡剪後,須至進殺,都不如定四步,坐直趕上。

一凡小門,一揭一打,一打又一揭,終無結尾,必須乘揭用小剪〔如鐵門鋑〕,
 過大門結尾,或將抽退,他打來,我就大門下起接剪,他殺結尾。

一凡起手,要打要殺,俱要在他門內一尺之間,未可將手勢發盡,待他趕來傷我
 ,他手勢已盡,此時或大或小,或剪或揭,或自大下起接,各將他棍死了,然
 後進步,扁身中攔結尾,無不勝也,法曰,後人發,先人至,知此決不可一發
 便要傷人,徒使自勢發將盡,為他人反傷,戒之戒之。

一棍初交,則下起者有勢,棍深入,則上壓者取贏。

一我單鞭壓,他變馬前斬草,我且大進一步,硬用手力,他棍自輸。

一小剪,是棍中至要,人所不疑者。

一凡棍動時,須要把得極堅固,方有力。

一凡大小門直破打,不分粘他棍,不粘他棍,務對他手,直起直落,任他揭打,
 或我揭打他,我棍亦不離他身五寸,即離亦須即直。

一凡日間,將棍一打一揭,自習打揭,俱要有聲,久則自有力,高不過目,低不
 過膝。

一凡小門,殺須在他手上,方無後患,大門亦然。

一三腳時打,須要習〔有大僻〕,又定四打要習。

一彼抽退,勿急追,彼急進,勿遽離。

一腰力為上,彼手力次之,前手力又次之。

一棍提起手陽殺去,及打去,俱手陰,陰陽最要識。

一小門殺來,待來將到手,丁字回一揭,折進殺則中矣。

一下哄待他剪向上,直符送書,殺上大門哄〔或打他手折腳〕,伏下小門殺,或
 伏下,待他來一揭殺,更妙。

一我將棍略高,略侵入,他來接,我即丁字步滾下殺。

一他起高攔打,我折進大門,將他棍尾或半棍敲下,進齊眉殺〔須知有順勢,敲
 時切不可沉自棍〕。

一凡進殺,須急丁字回頭退,方穩。

一大門高哄殺去四五尺,他來抵壓,他回頭牽進殺,小門亦然。

一梗直大門哄殺去四五尺,待他來抵剪,就剪他大進殺,小門亦然〔須知有順勢
 ,丁字回頭亦可〕。

一侵他三四尺,低打低揭,連幾下,待他忙時大進,趁棍進殺。

一梗直哄殺去四五尺,任他打或揭,我就尋他虛處,大進殺去。

一凡他棍來,我避他,抽退,我急隨殺,極妙,不急不可去。

一我大門高進入,丁字牽伏下,他趕來,我一牽揭進鑿。

一我打棍後,繼以殺,殺後,大門即當採洗,洗而後殺,小門須小牽。

一兩棍相交,他抽回伏地,開小門,我直捧慢慢指去,待他發殺,然後揭牽,或
 剪進殺他。

一他直殺來,我直殺去,我將腳折過分,分將手,反陰陽蓋殺去〔莫非後發先至
 之意〕。

一他將棍打下,丁字回頭伏,我就移腳去,就他棍尾,連打連揭,使他忙直進殺
 。

一凡兇棍打來,我順勢敲一下,就扁身中攔,兼大僻,連連疊革進去,破雞啄,
 亦是如此。

一兩人大門對打,連幾下,待他忙時,急抽回,讓弔大進步打。

一大門起高棍打,移步盤山托。

一拏定直符送書,大小門托,避他打。

一直陽手殺去,陰手打,壓下大門殺臨手,待他剪過小殺,XX一坐,低閉四門
 。

一將棍滾他一下侵入,他自然提起,須再一敲,將他棍 盡,然後殺,須計得疊
 疊敲他,初教滾手直入,次教大粗打揭,亦要直,後教輕牽順勢,待他臨身二
 三寸之地,全用折腳。
 又用閃退法,又有跳退法,前足先起,或齊起,要知採與牽不同。
 要在哄,便虛乘之。

一破直殺有七,一步閃要打,二步折腳,二步滾,二步流水。

一我扁身入深,此時不顧性命了,只兩目認他胸前,棍上空急穿上,棍下空急穿
 下。

一他大過枝,小直符指去一步,他小過枝大,我亦直符指去一步。

一凡直符殺,不礙他棍尾。

一我過枝小門,用盤山托,亦可用直符步亦可。

一大哄過小,待他來小壓,急過大剪殺,蓋哄少則容易也,剪而後殺,則無後患
 也,中有順勢,須知之。

一凡進殺,先軟後硬,今後勿用打。

一破高攔,務先順牽,後剪殺〔殺去待他落,即轉〕,要知順牽,與剪不同。

一殺在小門,待他來,即過大門剪後殺,如小門先牽後殺之理,但須防他回頭牽
 ,他回牽,我又過去小門。
 又曰盤山托.大折過小。

一直入打剪,他臨手一殺,待他剪前後,過小門容易。

一對棍低入小門,一小揭小剪殺,或待變。

一他疊打揭,我對打二步,對手殺大進,待他打下,大剪或殺。

一我大入,他過小門,我就坐進前腳,就他棍中滾入,然後大打進殺。

一他滴水,我對他手慢慢指去,待他動,即坐腳剪下進鑿。

一小門有揭,亦有大揭,與獻花不同。

一他坐低,我正好折過小門打。

一凡將棍直指,慢慢侵入,待他動欲打我,我就殺他,他欲殺我,我就進打他手
 。

一何嘗叫人勿打,要哄他棍來就我打,若打他棍,著響一聲,便可進殺。

一何嘗叫人勿殺,要哄他棍開殺去,勿使他打著,方可殺,深殺後,在大門即洗
 ,小門即揭牽。

一但凡接高棍,須防他盤山托,就坐下小剪。

一他大門單鞭坐腳,直滾入殺,我折進前腳,過大門,直符殺他。

一俯身揭,順勢剃急接打,未如俱要習熟。

一鈀對刀,他入我四角,我四下不相粘,後手起高殺〔自思出〕,扁身中攔兼大
 僻〔丁字步要大僻〕,他起高,我就趕上剃〔扁身中攔殺,要後手高平胸去〕
 。

一他打來,我打去,他起我揭,務要小剃,又要疊疊押去,大亦然,手動時,即
 下定四步門戶,方密。

一他打來,我打去,他起,我對手穿入小門,隨將兩手捧高,手動時,即落定四
 步,寸寸打上,隨他小門殺,小門壓,大門殺,大門壓,他起大高,趕上剃要
 就殺,或先接後殺,他起小高,趕上大接,或揭小剃。
 右此一步,乃棍中之正兵,不能離此以取勝者也,不能勝,亦不能敗。

一打時,須記得進殺,千萬千萬。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4-29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剑 经

一大門迫他壓低,我抽下過小門,如殺狀,他決盡力來小壓,急急抽過大門剪殺
 ,此步極妙。
 右此一步,高打來,亦要如此,哄急翻剪殺,且鐵牛入石,我揭起打下,他方
 揭起,我就抽他,手邊過人,剃打亦可。

一雙人大門對打,他力雄,我急變丁字步打,用身壓之,然後變。

一他小門殺來急,我坐進前腳,就他棍中滾入,連剪二三下,然後殺。

一把大門空起,勾下勾步絕妙,又有下流水勾,不叉他。

一對手直起,對他身打落,如是走離大併直,是為上好。

一他刀下來,我或大門流水勾迫,或小門流水,俱不叉他刀,如棍用,須繼以對
 手大請起〔又起勢時,就手大門流水去亦可〕。

一大門扇出,他刀尾伏回,待他來,不拘他刀高下,俱對他身直起,他不來,若
 近或他刀不高,亦請得起,若不出他刀尾,就將刀壓下,對面直起,有閃身。

一小門陽手扇下,陰手請起,凡請起如不著,即急對他身,他刀扇下,大小門,
 皆然。

一他刀中攔直來,我直就上壓下中攔,有拔步,可順勢轉角步,又有鈀過他身,
 將他身勾來。

一我出中攔鈀,他直打下,我將鈀抽大門,起上壓落,如我用棍步,須勿使他打
 著。

一凡他起,我亦起,他落,我亦落,俱要隨他。

一凡叉起,他逆對,須順他勢,或左或右落,凡下叉起亦然,須知步步進腳。
一凡被他刀入角,即便坐退,後腳稱起。

一凡我伏回,他只中攔立不來,我就偷後腳進去,深扇入有哄。

一他高攔打下,我就大門揭起,不用陽陰手,只直揭起,則我在上,而彼在下矣
 ,這若將棍如打下,而不打下,當我揭起,則彼下,則我輸矣,總不外棍深入
 在上者取贏,若我棍打沉了,他打來,我用別步,皆不及直硬起妙。

一把棍堅把住用身勢〔棍頭高〕,慢慢侵入他大門來,我大門接一下,只離一寸
 ,他小門來,我小門接一下,只離一寸,待他何門死,我盡身入。

一鐵牛入石,我打去,他揭起,我將棍尾勿墜,就將棍尾倒株上一下,即大剪他
 手,或即打他手,他打來,我揭起,即入殺他小門,極妙極妙。

一凡接他大剪,雞啄妙,皆如此。

一直磕一聲,就殺去,不用拔剃,亦甚緊矣,惜無困死人棍之法,大低用拔剃為
 是。

一凡左右門打來,俱用手前一尺,改他棍尾,凡左右門殺來,俱用棍尾改他手前
 一尺,蓋他打來勢重,必須吾手前一尺,方接他得他住,他殺來手輕,又要過
 枝,必須用吾棍尾,改他手前一尺。

一學到上下、高低、硬軟,直破打上下接,俱是一手法,方是有得,但直破順勢
 打,是一套去,接是做二節去,初學未易語之,後手初曲,後直硬處,須悟得
 ,前手[月凡],須悟得。

一我單鞭上,他過小門,若深入,即用直符送書殺,若他入淺,則不可,恐他揭
 起,只用趕上直打,凡殺來大小門,皆如此例。

一凡過小門殺來,我就行過小門,就他棍尾,對手直打下,若變過大門殺來,我
 就行過大門,就他棍尾,對手直打下,妙妙。
 總有三節
 接高攔,一扼磕,一拔後手,一尺剃,一隻殺,接低打來,亦然。

一直破對打,扼磕帶,抽後手,剃相連,後進殺。

一入中攔,只用一扼磕帶,略拔剃五寸,一進殺,若未侵入,他棍未死,亦用拔
 ,用手一尺剃下進殺。

一踏過他小門,進入如前法,但自棍橫勢,送進上中攔,皆然。
 此當字,如曲中之拍位,妙不可言,故贊之曰,我扼他旁,前手直當,後直加
 拔,有神在中,學到此一貫乎萬矣,千千萬萬步,俱有拍位。

一轉陰陽不可太早,臨時一下乃不費力,明之明之,折腳不如直入。
  
 0當
 |\    /
 | \  /
 |  \/
 |  /\
 | /  \
 |/    \
 0上   起 
 右李良欽之傳學,到此一貫乎萬矣。
v
    /
   /
  /
 0
  \
 拍位\
    \
    起
 右劉邦協之傳,中間有拍位,不用拔剃洗落,只撒手殺,則又緊矣,但無困死
 人棍之法,大抵前用拔剃為是,小門亦然。

      拍
      位
     +-+ 說明:右圖其實是一個大圓,上面有一個小半圓
    +---+      不是方的
    |有 左|
    |拍 右|
    |位 來|
    |  俱|
    +---+
 右在偏頭關時,得之教師林者,其詩曰,壯士執金鎗,只用九寸長,日日打一
 轉,好將見閰王。
 三教師原來合一家。

一千言萬語,不外乎致人,而不致於人,李良欽之所以救得急者,都是前一下哄
 我去,然後轉第二下來接救,故救得連,故能得勝也。

一不乎後人發,先人至一句,不外乎不打他先一下,只打他第二一下。

一俱是順人之勢,借人之力,只要快便,又要似進實退,而後進則大勝矣。

一俱要習上攔大小門剃,下攔小門剃頗難,須用功習之。

一兩人大門,對打對迫,忽然變大僻,兇猛打下,甚妙甚妙,兩人對雞啄亦如此
 變。

一二龍爭珠,殺就採下,不用提起棍,此全是手法,前後手,俱有法,正教師童
 琰父,所謂尾相遇順滾,至他手殺他身,剃是他高打來,或他雖把定未動,但
 棍尾高有十字,我用棍量一尺之處,與他棍尾,或棍中相遇,剃下大小門,皆
 有滾剃,順至他手殺他身,此滾剃之不同也,下起磕彈,何以不滾剃,磕既響
 一聲,恐他棍開或沉,無橋可乘〔故不打剪,然後殺〕。

一先侵二三尺,一打坐身,沉棍頭,他必進殺,我就下起磕一響,大進步打剪,
 或丁字回打剪,然後扁身殺他,喬教師曰,彈鎗則在下面,橫捧亦起磕之法,
 但在下面橫,則無不響之理矣,童教師曰,一聲響處直千金,彼失提防我便贏
 ,是也,依喬教師之說,乃知伏回之鎗,俱是哄我殺去,他即起彈殺我也,記
 之記之。

一剪打急起磕起,磕復急剪,打剪打復急起,臨時取之力也,我扼他旁,亦是臨
 時取之力,須要誤他臨時取力口訣。

一但凡打敲採洗,俱用後手功夫,故棍不用提起高,今之欲用力打人者,惟恐棍
 提起不高,打不重,蓋只是有前手之力,無後手之功,故耳。

一伏回之鎗,俱是哄我殺去,他即起彈殺我也,記之記之。

一全書總訣,只是乘他舊力略過,新力未發,八字耳,至妙至妙,此又是我扼他
 旁之祕旨,語到此,則不能復加一言矣。

一凡此意味,體認得真,亦有七日不食,彈琴詠歌之趣也。

一滾剃後,須早趕上,當剪死他棍,然後殺,記之記之,大小門皆然,是他低平
 直殺來,我棍在高,遂坐下,量離了手前一尺,與他棍磕,相連而進,彼從何
 處殺將來,微乎神哉,破金鎗第一法也,穩而能勝,習之習之。

一他打下,我揭起我哄他,欲打下,而實不打下,待他盡力揭起,力使過了,即
 趕他棍剃下。
 問如何是順人之勢,借人之力,曰,明破,此則得其至妙至妙之訣矣,蓋須知
 他出力在何處,我不於此處與他門力,姑且忍之,待他舊力略過,新力未發,
 然後乘之,所以順人之勢,借人之力也,上乘落,下乘起,俱有之,難盡書,
 勾、刀、鎗、棍,千步萬步,俱是乘人舊力略過,新力未發,而急進壓殺焉,
 我想出舊力略過,新力未發八箇字,妙之至也,妙之至也,前言拍位,都是此
 理。

一小門進對打,須斟酌用之,恐力大之人一挑打,我走難離矣,大抵小門,只是
 哄他,不真打他,或殺為穩。

一與用左手人對,在小門,須坐極低,在大門,大折足過折。

一他用極長軟鎗,或竹鎗,我須坐身,將棍頭提高,慢慢迫上,待他下面殺來,
 即變一攔粘定,用黃龍轉尾步趕,萬無一失。

一學至於此,則身、手、足應手,全不扞格矣,學至於此,全不看見他是鎗是刀
 ,只認定對他手前殺他身而已,若他打來亂時,必須忍略退回,坐足下中平,
 待少頃他來,即用磕手法進,自勝,總是以靜待動,以?待勞,道理微乎,李
 良欽每每如此,

一大門侵入磕,小門不可大侵入挑,大門大侵入磕,則彼必死無疑也,小門若大
 侵入挑,恐彼力大,挑不起,則難救矣,若挑起一響,然後大侵入打他,又俱
 妙。

一他棍起,就進步直當去,不待他打落,低攔亦然。

一大剪下,起手要直平不曲。

一但凡先一打他棍,他自然提起,再趕上直當大僻中要有順勢。

一剃後,待他起,進步直當。

一齊打下,讓他起趕上,直當如鈀步。

一小門更勿直鑿,只哄他棍起,就過大門,直當剃打。

一兩人對雞啄,大進步趕入,對棍尾剃,叉起進殺,待他起,直當去。

一打忙時,須要認空處殺。

一對手鑽去,須他棍上。

一打到中間忙時,須記得收下再起。

一我打他接,我須不與他接著,只是埋下,引他打下,我起接,則我為後發先至
 。

一我打不與接著,即轉小門,挑起進打,亦是後發先至之理。

一把到中間,他打下,我接起,我勿打下,他決再起,即急再直當去,則他自敗
 也。

一我入,被他打,覺敗,即急跳退,記之記之。

一師父初假意殺來,或打來,我或接著,或挑著,決不宜貪心就進去傷他,待他
 動,我再或接,或挑進,去傷他。

一打認棍,打[口日]認棍,[口日]剃認棍,剃入認棍,入挑認棍,挑凡舉手,俱
 要認他棍,若認人不認棍之說,是彼棍已敗開了,只管認人坐去也。
 尋鎗頭,就死求贏。

一將棍頭低穿,入他棍下,或左邊一起一剃,或右邊一起一剃,起要有響為度,
 總是一理。

一[口日]是腳去手去,剃是腳去手回,須是腳去手去,剪是腳去手回。
    小當    小壓
    鈀法    〔四者相連,如環無端,微乎鈀之用,其止於是乎〕
    大當    大壓

一凡直當之後打下,不如進腳坐,頓下打下,則自勢盡,他反當我頓坐下,則有
 有餘之勢,如他再起,則再當之,大小門皆然。

一凡鈀遇軟殺人,須照我原大扇趕為氣勢,容易服人,凡遇破進步起,用入須不
 離分寸,如今所製鈀譜,入他為穩。

一大門輕打他棍下,他用刀來抵,即丁字步大進打,彼自屈矣。

一大當大頓坐,小當小[口曰]坐,他小壓,我偷過大頓坐,千步萬步,此段盡之
 。

一今以後打步少,只是當死他棍,前後鑿他。

一千言萬語,總是哄他舊力過去,新力未發,而乘之。

一鈀所以終對不得鎗、刀者,鎗有哄,鈀哄不得人也。

一響而後進,進而後響,分別明白,可以語技矣。

一山東、河南各處教師,相傳楊家鎗法,其中陰陽虛實之理,與我相同,其最妙
 ,是左右二門,拿他鎗手法,其不如是撒手殺去,而腳步不進,今用彼之拿法
 ,兼我之進步,將鎗收短,連腳趕上,且勿殺他,只管定他鎗,則無敵於天下
 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4-29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剑经并序

剑经并序




少林武功文献钩沉
  <<剑经>>
  俞大猷
  
  剑经并序
  猷学荆楚长剑,颇得其要法。吾师虚舟赵先生,见而笑曰:若知敌一人之法矣,讵知敌百万人之法本于是乎?猷退而思,思而学,学而又思,思而又学,乃知天下之理原于约者,未尝不散于繁。散于繁者,未尝不原于约。复以质之,先师曰:得之矣。夫首之大, 嘴牙之小,不相称焉,两不相为用也。手足之大,指爪之小,不相称焉,两不相为用也。凫以掌大而不能栖,鹜以嘴大而不能啄,鸢以翼大而不能击,狼以尾大而不能掉,鹿以角长而困,豕以肉多而喘,驽以鬣浓而钝,虎以项短而力,兔以前短而狡,鸡以爪细肩广而善斗,犬以毛浅尾锐而善猎。疾病之人,手足鞅掌者懒,脐腹彭亨者倦,头项瘿瘤者偏,腰膂薄弱者痿,前急后曳者踬:无不有势存焉。圣人制兵师之阵,必有奇有正,必有从有伏,必有扬有备,必有前后、有中央、有左右,必有握奇,必有游阙。其阵不一,各有轻重、饶减、盈缩、远近、疏数之权。度大以称小,小以称大,人以称地,地以称人,无不胜也。然则舍万 物之情,以求行阵之法者,远矣。一人之斗,有五体焉:一身居中,二手二足,为之前后左右,有防有击,有立有踢,一体偏废,不能为也。唯伍法具于一人,故起伍之数,必五人两之数,必五伍队之数,必五十卒之数;必四两一车,车之数必五乘,偏之数必五队,军之数必五偏,阵之数必五军,自一人以至百千万人,同一法也。一人之斗,身体手足,皆有屈伸之节。屈于后者,伸之于前;屈于右者,伸之于左。使皆屈而无伸,与皆伸而无屈,僵人而已耳!虽具五体,不能为也。故伍必以三人为正,二为奇;什必七人为正,三为奇;八阵必四隅为正,四方为奇;自一人以至百千万人,同一法也。人之善斗者,一身四肢屈伸变化,有无穷尽之形,故前正而后奇,忽焉正后而奇前,正聚而奇散;忽焉正散而奇聚,车正而骑奇;忽焉骑正而车奇;自一人以至百千万人,同一法也。万人之变化,犹一人之伸缩;万人之从令,犹五体之从心,无不胜也。然则舍一人之身,以求行阵之法者,远矣。上古圣人观之于天,察之于数,验之于易,推之于度,取之于身,证之于物,曲尽其理,而立为伍,法以教人,可谓明且尽矣。忠臣义士,志可以矢,效公忠而学,必求乎实用。气可以运,量宇宙而谋,又贵于有成,彼览影偶质,岂能改?独指迹慕远,何救于迟也耶?猷谨将所得要法,著为《剑经》,以告后人,世有真丈夫,当亮予志。?
  ●用棍如读《四书》,钩、刀、枪、钯,如各习一经。《四书》既明,六经之理亦明矣。 若能棍,则各利器之法,从此得矣。?
  ●总诀歌,中直八刚十二柔,上剃下滚分左右;打杀高低左右接,手动足进参互就。?
  ●总诀歌,却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彼忙我静待,知拍任君斗。?
  ●总诀歌,阴阳要转,两手要直;前脚要曲,后脚要直。一打一揭,遍身着力;步步进前 ,天下无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