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kfnzl

“唐刀”不是地道唐物,而是突厥刀的摹本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8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别争论了,突厥,鲜卑,乌恒,氐族,匈奴都融化进了北方汉人的血液里,千年的混杂已经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了,现在统称为汉族,我们现代社会中还保留有其原始姓氏的很多,比如青岛市的一个领导叫宇文胜,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主持人叫慕琳珊,(慕姓原为慕容,后全部简化为慕),中科院有一个人姓元(南北朝拓跋氏是也,另我姥姥也姓元),还有我一个同学姓氏为呼延,为古匈奴呼衍部落的姓氏,是匈奴的一个大姓.就这些例子都足够说明我们的民族是融合了很多民族在一起然后形成的,古中原人就是由春秋各国人种组成的,有秦的西部人,楚越的南人,燕赵的北人和齐的东人,后来在汉朝时才统一称呼为汉人,再后来在一次大的变动中就是南北朝时又融合进了鲜卑,匈奴,氐,羌等民族,在唐朝时更是很多的西域胡驻扎进来,五代时又和其他民族在激烈交流中进行了一次小的融合,之后的人种就是相对稳定的了,一直到现在,所以不要盲目排斥其他文化,包括突厥文化,例如唐朝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原(那时还没汉人这个称呼)和鲜卑的混合国家,没人说的清楚(也不敢)李家以前到底是鲜卑还是古汉人(晕).再强调一下,我们现在的历史和文化就是在不断和其他周遍文化的结合和交流中成长起来的,不可能单纯到百分之百.所以不要排斥其他文化,文化都是在相互学习交流中发展起来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8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融合~~融合~~~在融合~历史上的地域文化融入华夏文化中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8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fnzl 于 2006-10-8 16:39 发表
那雪窟窿里冒的仙人,够了吧,
您走好啊。请了


你就这点本事。大家都来看看!哈哈哈!!除了骂人你还会什么?说你心术不正,你还不承认!
估计是小的时候让门挤过,不然不会这么傻痴颞呆的!是非不分!

或者脑袋被虫子给磕拉!不然怎没会发这些乱其八糟,及不严谨,而且胡乱篡改历史 的混贴,别人诚意的和他辩论,指问题,找答案。却招来此物种的谩骂!

[ 本帖最后由 欧冶 于 2006-10-9 00:28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8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9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heibor.com.cn/

原帖由 kfnzl 于 2006-10-8 23:18 发表
孙子,你好不诚恁爷情啊,真想作呀?嗨嗨,也不问问你奶(问你妈也行),我怕不怕这?
你虽名义上不随我的姓,可血源不能变啊,你当众不叫爷,也不能管亲祖宗叫"物种"啊!!
造你容易吗?!!
爷爷不跟你 ...


哈哈哈!笑死我啦!

[ 本帖最后由 欧冶 于 2006-10-9 00:30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9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开始大家辩论感觉还不错,但后面的火药味开始变大了,本来这些辩论都是正常的但如果都不能拿出直接的证据去说服对方就罢了,大家都是朋友了,请别出口伤人,所有带脏话的贴子我先删了,然后封贴.

[ 本帖最后由 欧冶 于 2006-10-9 00:36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9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szngst.cn/

晕,乱了,彻底乱了,到这地步就没有任何学术讨论的余地了.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9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mmabb.cn/

本是从讨论问题开始,弄成现在这样,真是让人目瞪口呆了!

有一个简单的事实,似乎容易被忘记:人丢的,永远是自己的脸,而不会是你谩骂的人的脸。

我们应该相信,大家都有判断能力,所以,不好听的,宣泄的,乃至辱骂的话,实在没有必要用自己的文字表现出来(这本身就是对文字的侮辱性使用)。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11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cstarlight.cn/

楼主转贴的内容只能是一种推测,不能以此就认为唐刀是从突厥刀演变来的,照片更说明不了任何问题,一开始楼主还能有理有据的和人争辩,到最后就有点恼羞成怒了.
顺便问一句楼主是不是《狼图腾》的作者啊或者和他有什么关系。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1-29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delori.net.cn/

原帖由 乾坤歧路人 于 2006-10-2 22:46 发表

请恕在下孤陋寡闻……
“中华文明圈”是个什么玩意儿?

呵呵,我只听说过"大东亚共荣圈"是个国人切齿的名称,这个倒是头一次听见,愿闻其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1-29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mmabb.cn/

楼主是**分子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1-29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文化圈 就是汉字文化圈
一、东亚汉字文化圈的形成
  说到世界的古代文明,就是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圈,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圈,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印度圈,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等四大文明。这四大文明之中,前三者互相交往而发展,成为近代文明的源流,只有中国几乎未与其它文化产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从文字的发展来思考文化的起源,则西洋文化的初始大约在公元前12、13世纪左右,由古代闪族的拼音文字开始,然后传到西方,由腓尼基人带到地中海沿岸,于前8、9世纪影响希腊文字、拉丁文字,最后在前5世纪左右才变成罗马文字,而成为欧美各国使用的A、B、C表音文字。至于现存印度最古老的文字,据说是纪元前3世纪阿育王的碑铭文字,与当今印度的文字完全断层了。这样看来,中国殷墟的甲骨文字早在公元前14~15世纪就非常发达了,汉字的起源可以说比罗马文字要早了十个世纪以上,而且在公元前206年成立的汉朝就将汉字文化定型了。清代编纂浩瀚的典籍『古今图书集成』,可以说是中国文字的百科集其大成。汉字文化超越历代民族或国家的意识形态,没有间断的传承下来。

  回顾亚洲文化圈的发展,西伯利亚无人地带的北亚姑且不论,就考察西亚、南亚、东亚三地的文化。西亚曾经有过繁荣的古代文化,是以美索不达米亚文化为代表,但是土地过于干燥而被游牧民族的势力所席卷。7世纪成立的伊斯兰教,在西亚建立大帝国,之后将势力由地中海扩展到萨哈拉沙漠、伊朗,构筑了伊斯兰共同的宗教文化。这个地区也因此伊斯兰化,语言也统一成为阿拉伯语系,但是,在近代以后受到欧洲的科技物质文明压迫。

  南亚是包括从印度到南洋地方,最先是从印度河、恒河流域的文化繁荣起来,然后传播到南方的海岸地区,但是因为气候酷热,自然力过于强大,使得敬畏天然的佛教与印度教颇具传导优势,只是后来也陷入被西欧物质文明压制的窘境。

  东亚,温和的气候具备发展农业的条件,而孕育出黄河流域繁荣的高度物质文明,并与由南方北上的长江流域文化交流,自春秋战国时代即开发经济资源,大陆内地也利用河川或运河交通而发达起来。在民族交流方面,虽然以万里长城防阻北方游牧民族来袭,但也一再地与北方民族进行交流、合作,经过几千年岁月而演变出汉字文化圈。

  中国概略的说是汉字文化圈,但在思想体系上,大致可分为华北的儒教,华南的老庄与道教的差异。汉字文化圈可以说是以汉文字为媒介而拥有共同价值体系的世界,在中国的大地上发展出以同一个表记法为基础的文化地带,汉字的表记法从古代到现代是连续的发展,没有文化断层。汉字不是拼音文字,而是图形文字,以物的图形为基础做出的文字,例如「山」、「川」、「日」、「月」等,文字是单音,独体而结构方正。与汉字、汉学有关的律令制度,如国家概念、产业、生活文化等,克服广阔的幅员,从中国中原,传播到东北的朝鲜,东方的日本,南方的越南,超越中国漫长悠久的历史,广被于东亚,用文字连结了中国与周边世界的文化。

  从朝鲜的历史来看,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将卫氏的朝鲜(由燕国的亡命者卫满所建)灭掉,并设置乐浪等四个郡。公元前57年新罗建国,前37年高句丽建国,前18年百济建国,当时汉字传入朝鲜半岛,也是儒学思想传入的时期。高句丽在小兽林王2年(372年)设立大学。百济也在近肖古王在位(346~375年)时设置博士。新罗在统一三国后,于神文王2年(682年)创立国学,之后派遣留唐学生,奖励学问。公元七世纪末,新罗神文王(在位681-692)时代的薛聪发明了古代的朝鲜文字「吏读」,这是汉字以新罗语音标表记,汉文以新罗语判读的方法。吏读的创始,使得会解读中国九经的朝鲜学者也出现了。

  朝鲜从三国时代(新罗、百济、高句丽)开始,佛教鼎盛,儒教经典即被当成文学研究。特别是高丽到中期以后,遭受到契丹与金的压迫,不得已奉其正朔,即使有人偷偷倾慕宋朝文化,儒学还是一蹶不振。不过到了文宗朝(1046~83年)有12名学徒振兴私学,到了仁宗朝(1122~46年)才兴起大学和州学。朱子学在朝鲜正式流传,是朝鲜服从于元朝之后,受元朝奖励儒学政策的影响。忠烈王30年(1304年)高丽末期的儒臣安裕,即被称为传授朱子学的始祖。忠肃王1年(1314年)的白颐正从元朝学习朱子学回朝鲜。1315年元朝实施科举制度,朱子学的新注也逐渐被朝鲜人学习。李氏朝鲜可以说是对从前崇佛的一种反动,采取「排佛扬儒」政策,破坏寺院,兴办学校,举行科举,印制书籍,于是儒教文化逐渐发达,朱子学也因此在朝鲜独占思想界宝座的地位。
二、汉字文化圈的变迁

  汉字最初何时传到日本?一般认为是在5世纪左右应神天皇时期,由朝鲜半岛上的百济学者王仁(说是汉高祖后裔),将「论语」10卷、「千字文」1卷传入日本。但也有不同的说法,从考古学左证汉字是由中国的江南地方或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的九州岛地方。例如:在北九州岛发现王莽时代的货币,因为上面铸记着「泉货」两字,又当时在船舶载运来的汉镜上铸有铭文,这些被断定是传播到日本的最古老汉字。

  再说1784年在福冈县志贺岛有「汉委奴国王」金印出土,虽然在日本也有人说这是伪造品。但根据『后汉书』的倭传有一段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可见,后汉光武帝所赐与的是金印紫绶,而文献上的资料与上述的金印是相当一致、对应的。日本接受中国汉朝的金印,表示中国与日本为了维持国际关系,用朝贡的方式传递国书,随之需要作成与传送文书而使用汉字。

  日本与中国的国际关系中,最能证明有汉字文书存在的,首推3世纪中叶的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与魏王朝的关系。公元239年,卑弥呼派遣使节朝贡魏王朝,同年魏皇帝为卑弥呼制诏书,册封她为「亲魏倭王」,并授与金印紫绶。翌年卑弥呼为这个册封,派遣使者上表谢恩。这个朝贡、制诏、上表谢恩,都是用汉字的文书作沟通记录。

  再考究越南的情况,从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掉南越国起,直到10世纪中叶为止,约有1000年以上的岁月越南在中国的统治之下。越南的知识分子学习汉文,读中国古典或诗文,而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到了13~14世纪,越南人为了表现越南口语,从考究汉字而发明了俗字「字喃」(Tyu Nomu)。这是依汉字的形声和会意的造字法作成的,其现存的最古资料是在宁平(Ninh Binh)的护城山的碑文(1343年建)。1789年,阮氏王朝采用「字喃」在公文上,奖励四书五经翻译为字喃。19世纪后半叶阮朝统治的越南,受到法国侵略,领土逐渐被蚕食,1883~85年中法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天津条约,越南全部领土归法国统治。1885年传教士罗德(Alexandro de Rhode)创造罗马字为越南文字。1887年越南即被并括在法属印度????(后改称中南半岛)。阮朝在名义上维持为「安南」的统治者,实权则由法国总督所任命的安南理事长官掌握。

  法国殖民主义者认为,以儒教为基础的科举制度会成为「反法」运动的温床,遂于1918年废除科举制度,并以法语为基础的法国式教育,整编越南的小学、中学、大学,同时禁止越南使用汉字,而改用传教士所创罗马字化的越南文字为新的越南「国语」。自此,越南的「国语」在殖民地时代,因法国政府强制普及,至今认识「字喃」的人几乎不存在了。

  越南本来就有儒教与佛教传播,佛教是经由中国传入的,越南的宗教几乎都是从中国传入的,极受中国影响。举凡元旦、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或是神农、老子、文昌、关帝、屈原等中国的祭祀活动,也同样在越南举行。但是越南的汉字经过「字喃」的口语再演变为罗马拼音字后,就丧失了汉字原来的生命力。由此可见,法国殖民地政策所造成的后遗症影响深远。

  再来看看与汉帝国有对抗关系的匈奴如何对待汉字。匈奴是没有文字的民族,但是与汉帝国往来的国书都是以汉字记载。那么居住在蒙古高原一带的匈奴,为什么没有固定使用汉字的习惯呢?这并不是因为匈奴不肯接受汉字,实际上,匈奴酋长单于周围的相关纪录,以及匈奴与汉的外交关系,都在使用汉字,但是因为匈奴政权崩溃而向西方迁移之后,就丧失了使用汉字的必要性。匈奴之后,蒙古地方也没有固定使用汉字的习惯,这并不表示其它民族也不肯接受汉字,而是因为不断的民族迁移,以致他们使用汉字的习惯无法落实。而且在突厥以后的民族,已经受到西方拼音文字传播过来的影响。

  无庸置疑,汉字是中国所创造的文字,一字成一词,一字有一义,而且一字可能多种意思。以汉字构成的汉文,是汉族表现语言的方式,传达意思的手段。汉语跟拼音文字不同,其它语言体系因表语不同,也就不能像汉语那样使用。但是在东亚,因为学习汉字与汉文,自古代就有共通的国际语文,并成为学习中国的学术、思想、制度的手段。亦即在东亚世界有共通的文化指标,一是儒教思想,二是以汉译佛典为经典的中国佛教,三是成为政治制度的律令制,这些都是以学习汉字、汉文为媒介而传播到朝鲜、日本的。

  以佛教的传播来说,在公元2世纪初,即后汉政权开始动摇的数百年动乱期,佛教开始在中国上下阶层传播,到了4世纪末传达到朝鲜半岛,6世纪时传播到日本。中国在5~6世纪,是南北朝政治社会不安定的时期,高僧从事翻译佛教经典,创作宏伟的建筑与美术,佛教即开始在社会上下流行起来。后世的东亚佛教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禅宗与念佛的起源也是在这时期。宋代以后,佛教的行法即以禅与律,信仰则以阿弥陀净土或观世音在民间流行,这个风潮一直到现代不衰。

  虽然中国外围民族有学习汉字与汉文,但是各个民族的语言不同,这些民族为了表达自己的语言,必须将汉字的功能转换,以方便其进行各自的国内记录与意思传达。因此,朝鲜出现「吏读」,日本出现万叶集「假名」,越南出现「字喃」。事实上,在中国也有称为「假借」以音相通的借字在使用。例如日本古代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的记录,以汉字的外国语转写时,即脱离各个文字的原意,只假借其读音而已。日本接受汉字之后,首先用「借音」来表现地名、人名等,更进而使用吏读与万叶假名记录。这种「借音」文字的使用,虽然并未造成汉字文化圈在性格上的根本变质,但是使用文字的主体逐渐从中国移到周边民族去。
日本就是从汉字衍生出「片假名」与「平假名」,在大陆的民族则制作出契丹文字、西夏文字、女真文字,在朝鲜半岛则是造出与汉字结构原理完全不同的朝鲜文字,这样汉字文化圈在东亚世界有相当的转变。

  以日本来说,最初的女帝推古天皇(在位592~628年)时开始派遣至隋朝的遣隋使,到了唐朝也官派遣唐使,并有留学生与学问僧跟随,将唐代的学风传到日本,其著名的政绩就是立厩户皇子为皇太子(圣德太子),仿唐朝制订冠位12阶,发布宪法17条,编纂国史等。奈良时代(708~781年)的汉学,与其它文化一样充满着唐朝的风格,而运用在经书的解读与政治的律令上。平安时代(782~1181年)废止遣唐使,但是上流的文人为了教养还是学习儒学。到了鎌仓时代(1185~1333年),有学问的世袭学者都出自博士家,并由留学僧与渡来僧,输入近代儒学「宋学」(朱子学)到日本,不过当时朱子学尚未在日本传播开来。从鎌仓末期到室町时代(1334~1547年),禅僧之间传授「宋学」。到室町末期,因佛僧的传授,宋学从日本南端开始流行,到了江户时代(1624~1867年),被称为朱子学的宋学即被德川幕府公认为官学,民间则阳明学兴盛,汉学者有机会在幕府与各藩仕官并参与政治。1868年明治维新,在明治初年,因为欧美文化传入,汉学与日本国学走向衰微之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乎完全被青年学生抛弃。现在汉字在日本,只当成是「书道」的鉴赏书法,高尚一点的,当作艺术与美学的领域鉴赏。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1-29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gecbbs.cn/

三、汉字文化圈的新境界

  法国籍汉学者范德米施(Leon Vandermeersch)教授在1986年发表了『新汉字文化圈』(LE MOUVEAU MONDE SINISE)的著作,翌年日本也出版了翻译本『亚洲文化圈的时代』,此书富有启示作用。兴起新汉字文化圈的论点,意味着东亚固有的「共同体精神」并未丧失,又吸收西欧近代思想的精华与最新技术,经济成长等手段,以独创的活力为原动力,正朝着文艺复兴的文化圈迈进。

  既然称为「新」,当然必须与古老的过去断绝。换言之,古老的儒教「死去」,但又变成「血肉」,而其内在的「共同体思想」以此「血肉」为媒介,在汉字文化圈之间,浸透进入深层的心理领域,变成像习俗那样自然的形态存续着。这就超越了西洋的自由主义或共产主义在两个意识形态当中两者择一的「价值选择」,而形成价值多元的人道主义。这并不是说要将中国的社会主义与美国的自由民主主义,两个东西方的意识形态放在天平的两端上加减平衡,而是要根本废弃这个意识形态的天平。

  汉字文化圈到19世纪中叶为止,在文化上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如在17世纪之前,确实比欧洲文明要优秀的。但是在西欧工业革命以后,汉字文化圈被其物质文明快速地超越过去,在所谓「西洋冲击」的恶劣影响下,大部分汉字文化圈都呈现解体的状态。西欧以其船坚炮利驱使「殖民地主义」,这是造成东亚自鸦片战争以来,汉字文化圈的完整体系逐渐解体的主因。中国支离破碎,越南被法国殖民地化,香港也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朝鲜与琉球甚至被消灭掉。只有日本坐上了帝国主义的末班车,并吞琉球,并将台湾与朝鲜纳为殖民地,还在满洲国与华中、华北建立起傀儡政权,以世界各国为对手所进行全面战争。

  二次大战后,超级大国美国与苏联分别占领朝鲜半岛的南北,接下来的韩战惨剧将朝鲜南北分断,加上美国的介入导致台湾与大陆的分裂,法国与美国干预也造成越南的长期消耗战。如此,近代百余年来的外在因素造成汉字文化圈的龟裂,而现出深刻的新断层。今天台湾与中国的分歧、朝鲜的南北分裂、日本与中国的不信任与疏离,在政治与经济上各自产生很大的距离感。

  直到21世纪初,东亚分裂的主因是政治意识形态的对立,而且都是外来的意识形态所造成的。不过实际上,东亚世界的反目,也是过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后遗症,加上二次大战后中国与朝鲜的内战后遗症,这是双重后遗症加在一起的结果。外来的意识形态与军事的介入,犹如双重病原的入侵,悲惨的伤害了这个地区原有的同胞爱。此深刻的新伤痕所造成的后遗症,助长了南北朝鲜、大陆与台湾之间,彼此互相不信任的反目成仇。

  当然,东亚各国彼此的疏远也还有内在的原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今天的日本人觉得欧美人比起邻近的亚洲人更亲近,多半是因为觉得欧美的经济生活较接近而有亲近感。相反的,落后的东亚的经济发展,则让日本人觉得疏远而有距离感。这就是梅棹忠夫撰写『文明的生态史观』,结论说日本文明与其是属于亚洲,更接近于西欧文明。但是尽管日本的经济水平与欧洲同等了,唯一阻碍日本与西欧亲密化的因素,还是语文的差异。

  在汉字文化圈各国之间虽然存在着分裂的因素,但是现在东亚并不是走向衰微的阶段,勿宁说是相对的朝向强力的促成统一的方向。这是因为东亚的经济发展与文化的均质性,相加乘的作用所引起的。从经济面来看,苏联崩溃已经十多年,东西冷战结束以来,日本经济陷入停滞,中国却显示出独特的经济成长活力,中国加入WTO之后,渐渐与世界结构同一,而走向经济发展之路。从「世界工厂」走向「世界市场」,带动东亚整体的经济复兴。

  汉字文化圈的经济发展,到21世纪初,中国、日本、韩国加起来就已经有美国加上欧洲的规模了。汉字文化圈等于脱离了以往低度开发的状况,跃升成为新文化圈,其能量足以翻转世界经济,成为改变美国单极集中的主要动力。如果从汉字文化圈普遍存在的文化均质性来说,汉字的功能是能够超越语言的不同而让彼此知晓共通意思的最佳媒介。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达到彼此理解。汉字对不使用汉字的其它文化圈的人来说是个困难的障碍,但是对汉字文化圈内的人来说则是相当方便,因为汉字的概念是抽象度很高的最佳沟通桥梁。

  经由汉字文化圈的儒教传统而熏陶出的社会型态,可以提高全人类在自然序列中最高阶的「共同体思想」。个人,在由自然决定的社会存在中,才能实现自己的人格。在汉字文化圈内,才能创造出同样的诗境思想,这是经由相同的世界观而赋予同等的美学观点,使得理智与感受性得以亲密地交流。例如:中秋的月亮,经由李白的眼睛鉴赏,而产生交感共鸣。李白的诗说「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诗这种能超越有限时空与层次的东方精神文化,蕴藏着复兴亚洲文化的可能性,并富有创造新时代思想的柔性智慧。

  从世界经济的人口构成来看,东亚的两大国──中国与日本,以及朝鲜,在加上散居世界各地的5000多万华侨,东亚人占世界总人口将近30%。东亚已经拥有科学与技术的成果,人才资源辈出,这充实了能与西洋文明较量的新汉字文化圈。

  在家庭伦理仍然根深蒂固的东亚社会,儒教思想成为东亚风俗习惯的,乃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当中,贯彻着「和平思想」的精神文化,此文化成为自己与他人经由「善意」结合的「连带意识」,现在的世界如果没有彼此连带的危机意识是很难存续下去的。连带意识在东亚,因为经济成长与文化价值的相加乘作用,使得这个地区产生强烈的「和平意识」,不需要无用的武装对立。中国对台湾、韩国对北朝鲜等地区的武力对峙,原本就是西欧意识形态在东亚的后遗症,这种不自然的对立,在新汉字文化圈下,事实上已经开始软化了。

四、汉字文化圈并不是空想的

  如果就文明的连续性来论,中国的汉字文化在世界上是最悠久的。中国文明在东亚能够历久不衰亡,在于有世界上最奇妙的文字存在。中国虽然有多种族、多语言,但有汉字就有互相沟通存证的工具。日本人从汉字发明了「片假名」与「平假名」,日本语言与汉文结构不同,但可以用汉字笔谈沟通。例如用「有」「无」「钱」三字的组合,就可以表达意思。

  日本在战后的革新情势之下,于1946年11月公布日常生活使用的当用汉字为1840字,1948年再规定其中的881字为9年义务教育应学习的汉字,称为「教育汉字」。其后经过30多年太平时期的修定,于1981年3月公布「常用汉字表」共1945字,而在教育、新闻、杂志、广播各界普遍被接受使用。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从中国的借用语称为「汉语」,不称为「外来语」,但是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从欧美各国大量输入外国的单语,称为「外来语」,二次大战后从美国输入更多的「外来语」,成为当今日本外来语泛滥的时代。这样让很多日本人对有些外来语的意思不太明了而产生沟通上的障碍;另一方面,欧美的新语汇进入日本之后,也丧失了过去构筑的的汉字文话的特色。因此日本的国立国语研究所建议将难懂的外来语换成汉字语汇,例如外来语「インセンティブ」改成「意欲刺激」、「グロ–バル」改成「地球规模」、「モラルハザ–ド」改成「伦理崩坏」,因为使用汉字语汇可以让人正确的把握语文的意思。目前日本学习中国语文的人日渐增多,因为中国经济发展逐渐从「世界工厂」进入「世界市场」,带动了日本学习中国语文的风气。

  韩国企业,如SK、锦湖韩亚集团、三宝计算机等在招考新职员时,要进行汉字考试。韩国的全国经济人联合会、大韩商会、韩国贸易协会等五大经济团体,决定从2004年开始在招聘新职员要加考汉字,并积极展开运动鼓励使用标有汉字的名片。因为随着中、韩、日之间的经济交流日益增加,汉字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但是过去韩国因为太强调民族主义而汉字教育的比重下降。汉字是将东北亚三国带入共同文化圈的唯一手段。为了建立东北亚经济共同体,韩国人开始觉得学习汉字变成必须因素。

  现在有所谓「中国崛起」的话,其实中国在汉代、唐代都是东亚的强权,世界文艺复兴的典范。从公元500年到1500年之间,确实是世界级的领导者,所以说「中国崛起」是不当的,应该说是「中国再起」。现在中国利用美国设计的「全球化」、「信息革命」发展经济。目前「全球化」所使用的是美国人的语言,美国人将自己的法律、会计、技术、管理等强加于中国之上。中国也派出大量而优秀的人才到美国学习。尽管全球信息网是美国搭造的,互联网规范也是美国订的,英语是最普遍的因特网语言,但是在2010年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之时,中国的互联网使用者便会超过美国的数目,而中国的网站主要是由汉字来阅读,而形塑中国创造的新文化。中国以祖宗传下来的汉字为本钱,再揉合美国的新科技文明,即可创造出「汉字文化圈」的新文明。这是中国在世界上自汉代的文艺复兴,唐代的文艺复兴,而在21世纪绽放出伟大的第三次文艺复兴。为了「汉字文化圈」的落实,TJR将邀请中、日、韩三国的汉字文字专家,共同开会研究,三国的汉字在网络上的统一,在计算机、通讯与软件等方面的协力合作,让信息的接收与传输更为顺畅,形成「汉字文化圈」的第三次文艺复兴,让我们携手努力合作吧!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2-10 11:26
  • 签到天数: 370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06-11-29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klmding.cn/

    真涨见识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1-30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funsn.com.cn/

    原帖由 leoyue 于 2006-11-29 18:38 发表
    三、汉字文化圈的新境界

      法国籍汉学者范德米施(Leon Vandermeersch)教授在1986年发表了『新汉字文化圈』(LE MOUVEAU MONDE SINISE)的著作,翌年日本也出版了翻译本『亚洲文化圈的时代』,此书富有启示 ...

    兄弟,强啊!顶上!获益良多.佩服!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2-1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与不是根本就无关紧要吧?
    欧亚非三大洲本来就相通,几千年都互相影响
    对于这种说法的真实性姑且退一步不论
    喝茶是中国的风俗,但是英国人照样以他们的茶文化自豪,最初来自何处,受谁影响根本就无关紧要
    重点在于,吸收融合以及民族化,之后就是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了
    学习和借鉴是人类的本质属性,绝对不是“不好意思提及”的事情,如果一切都是“原创”那才真是活见了鬼了
    不过LZ这个“摹本”用的值得商榷,因为唐刀不可能跟突厥刀是一模一样的就像日本刀不可能跟唐刀一模一样,茶道不可能跟中国一模一样,建筑也如是然,虽然这些都来自大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0-2 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hseonly.cn/

    一个无关痛痒的帖从2006年10月扯到2007年10月。整整一年。国人的研究精神可是令人钦佩阿。

    啥叫地道?
    啥叫唐物?
    地道的唐物又如何界定?

    且不说唐刀是否真的来自突厥,就算来自突厥又怎么嘀?

    汽车电灯计算机辣椒西红柿油画篮球短发都不是唐物,又非中国人自己创造,大家要不要从头做起自己研究?

    中国人自己制造的汽车电灯计算机辣椒油画篮球短发叫不叫中国的东西?

    既非科学,又无历史见证的臆想,拿出来搞噱头。真不知道研究这样的问题有什么意义?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7-14 09:08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7-10-2 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szsuna.net.cn/

    东---------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