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uxinming521

唐刀!!!国人遗忘的荣光!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2-7 00:39
  • 签到天数: 35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09-7-30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xhpaper.net.cn/

    唐刀的确是好刀. 有机会定制一把.
  • TA的每日心情

    2018-8-18 12:05
  • 签到天数: 604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09-8-2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老是缅怀过去的荣光,更要面对现实,放眼未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3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旧唐书里都有“刀子”的记载,所以我觉得宋人不懂刀子为何物而误作障刀的可能性不大。

    五月乙未,五品已上改赐新鱼袋,并饰以银;三品已上各赐金装刀子、砺石一具。——《旧唐书》
    初,职事官三品以上赐金装刀、砺石,一品以下则有手巾、算袋、佩刀、砺石。至睿宗时,罢佩刀、砺石,而武官五品以上佩韘七事,佩刀、刀子、蛎石、契苾真、哕厥针筒、火石是也。——《新唐书》

    此外,刀子的刃长很短,比短刀还小很多,以刀子护身的可能性不大。这张是日本现代刀工河内国平模写的刀子。
    tousu.jpg
    紅牙撥鏤鞘白牙把蝉金具刀子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4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cnsohot.com.cn/

    确实短
    犀角把白银葛形鞘珠玉庄刀子
    全长23CM,鞘长13.8cm,把长9.1cm,身长8.4cm,茎长4.6cm,
    找到个裸图
    f73d081f6b065c88b8fd5e422e6aea6b.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4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YeSir 兄:
    日本关于大刀与横刀的规定,见于什么书籍
    其1尺合多少厘米
    是按日本尺,还是唐尺?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4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断崖兄,实在抱歉,我之前是在某本刀书上翻到过那段介绍,但是不记得出处了。手边的“疑似”书太多,翻了十几本都没找到。 记得里面只引用古书内容将七星剑等列入横刀横剑一类,但没有具体解释与介绍,所以不知道具体的尺。不过唐尺是31.6cm,江户到现在的日本尺应是30.3cm。从七星剑和丙子椒林剑的实际刃长来看,无论按唐尺还是后来的日本尺,似乎都略有超出,所以我也还有点疑惑。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4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gzc.net.cn/

    曾有资料对正仓院的刀剑长度做过统计,有以下有趣的结果: 唐刀>高丽刀>日本本国刀。希望对以上话题讨论有所帮助。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4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YeSir 兄和宝藏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4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找些唐尺的资料:

    王国维《日本奈良正仓院藏六唐尺摹本跋》
    考订出日本奈良正仓院藏六唐尺即镂牙尺:红牙尺(甲、乙)、绿牙尺(甲、乙)、白牙尺(甲、乙)为唐开元以前之物;以唐开元钱实测唐牙尺之长度,合公尺31厘米,此为唐大尺或日用尺之长度(王国维《日本奈良正仓院藏六唐尺摹本跋》,1922,《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八册《观堂集林》19所收),指出唐黍尺即北周铁尺,唐大尺即隋开皇官尺,牙尺中最长的合于唐大尺的标准长度,开元钱尺则因寸寸积累而稍长;

    王国维之后的中外学人研究唐尺,复取得不少成果,但于唐大尺之长度众说纷纭。
    藤田元春实测正仓院藏唐尺及仿唐尺中二十六件之长度,最短者为29.421厘米;一般长29.543厘米至29.997厘米,较长的30.0088厘米;特长的达到31.209厘米,二十六件平均长29.75厘米(《尺度综考》,刀江书院1929);
    足立喜六谓唐大尺与日本曲尺同,长30.3厘米(《长安史迹考》,中译本,杨炼译,商务l953);
    杨宽断为29.4799厘米(《中国历代尺度考》,长沙商务1938;商务1955重印);
    万国鼎定唐大尺在29.49—29.59厘米之间(《唐尺考》,《农史研究集刊》1,科学1959.9);
    曾武秀断为29.6厘米(《中国历代尺度概述》(《历史研究》1964-3);
    胡戟曾就国内现存唐尺30件择要予以统计,发现其短者仅28厘米,长者逾31厘米,在比较诸家之说的基础上,推定唐大尺长度近29.5厘米(《唐代度量衡与亩里制度》,《西北大学学报》1980-4)。


    《唐六典·金部郎中》条中说。“凡度,以北方秬黍中者,一黍之广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一尺二寸为大尺”。唐代的大尺今有实物遗存,而小尺则无实物。这个小尺到底长多少?多数学者认为,小尺即黍尺,其长即上述的24.5厘米多一点,也就是小尺用的是北周的铁尺,而铁尺即南朝的宋氏尺、钱乐之浑天仪尺。铁尺为晋前尺的一尺六分四厘,由是唐小尺确切长度亦为2 4.5 7 8厘米(2 3·l米乘1·06 4,与推祘中的黍尺长24.63厘米相差极微);注1  大尺既为小尺的一尺二寸,则大尺之长应为:2 4.5784×1.2等于2 9.4 9 4 O 8厘米。《隋志》谓开皇官尺长度为晋前尺的一尺二寸八分一厘,合2 9.5 9 1 1厘米,与上述唐大尺的计算微有出入,问题即在官尺与铁尺分别同晋前尺的比例两相比较(1.2 8 1:1.O 6 4),实比1:1.2之比稍大一些(1:1.2039478)。

           现存唐尺都是大尺,长短略有参差,兹自小至大结合所藏地点排比如下:

    1、石尺28厘米(西安),2、彫花木尺29厘米,3、木尺29.3厘米,4、木尺29.5厘米(以上吐鲁番出土),5、绿牙尺乙29.45厘米,6、红牙尺甲29.565厘米,7、白牙尺甲乙29.76厘米,(以上四支日本奈良正仓院藏,据王国维推祘)8、龙纹铜尺29.71厘米,9、镂牙尺29.87厘米(乌程蒋氏藏,现藏上海博物馆),10、刻花铜尺29.97厘米(与龙纹铜尺同为历博藏),11、红牙尺30.08厘米(日本法隆寺藏),12、鎏金彫花铜尺30.21厘米(乌程蒋氏藏),13、红牙尺30.40厘米,14、绿牙尺甲30.40厘米,(此二尺正仓院藏)15、鎏金铜尺30.40厘米(历博藏),16、错银残铁尺30.6厘米(故宫藏),17、鎏金彫花残铜尺30.67厘米(陕西),18、鎏金残铜尺30.81厘米(洛阳),19、牙尺30.98厘米,20、唐铜尺30.91厘米,(此二尺罗氏藏)21、铜尺31厘米(历博藏),22、铜尺31.05厘米(嵩县出土),23、镂牙尺31.1厘米,24、鎏金镂花铜尺31.35厘米(此二尺日本嘉纳氏藏)。

           由上所列,可见唐大尺实长2 9厘米多,以日本所藏的红牙尺甲与吐鲁番所发现的木尺与推算结果最为接近。但长过3 1厘米者亦不少,其原因主要是唐后期尺子的增讹,与东汉尺子比新莽之制日渐加大情况类似;还有一个原因是:部分作为艺术品供玩赏用的尺,其长度并不精确,有的更是有寸无分,实用意味少,只求大致相仿而已。按唐初标准,唐大尺不会超过3 2厘米的。日本学者认为日本今尺即唐大尺,长30.30厘米,这也是偏大的。

    唐尺的长度问题本来不大,可是有的学者偏偏认为唐小尺不是沿用周隋铁尺,而用的其他尺子,由此引起了许多争论。

    日本学者荻生徂徕在所著《度量衡考》一书中,提出北周玉尺“隋未平陈之前用之,唐又以此为法尺,惟制冠冕及医药用之,其他则用大尺也。”按:玉尺实长26.749厘米,如以其一尺二寸为大尺,则唐大尺将达32.1厘米。实际现存的唐大尺即使加上增大因素,也沒有超过32厘米的。玉尺之说不能成立,无需多辨。

           中国学者王国维力主用“开元钱尺"的长度来定唐大尺之长。《新唐书·食货志》中说“武德四年(621年)七月铸开元通宝,径八分”。《唐会要》也如此说。径八分即一枚开元钱的直径为大尺的八分,以小尺计,径即为一寸(朱载堉说:“唐尺有二种,黍尺以开元钱之径为一寸,大尺以开元钱之径为八分”)。

    大小尺的比例为10:8,即1.2 5:1,王氏据此“累开元通宝钱十二有半”,作为唐之一尺(大尺)"。按照1.2 5。1这个比例推算,大尺长度必定在3 0厘米以上(2 4.5 7 8厘米÷O.8=3 0.7 23厘米)。如果要大尺维持在29.5厘米的长度,则一枚开元钱的直径只有2.3 5 9厘米。事实上开元钱径不足2.4厘米者绝少,因此大尺的长度必然突破标准。王国维自己也说“寸寸而累之,又不能无稍赢",承认累出的大尺长度偏大。看来开元钱累十枚计算小尺之长还差不多,再由1.25:1或 1:0·8的比例推算大尺就未必合适。本来唐人自己的材料,大小尺比例为1.2: 1(钱径应为8.8 8分),而不是资料晚出、为后人大加宣传的1.2 5 :1,径8分云云可能是宋人修史时根据当时已经增大了的尺度与开元钱的直径相较而推算出来的。不能由此来推算唐大尺的标准长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4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下限28,上限32
    29多算是居中
    用到刀上,可能就没必要锱铢必较了
    二尺可算一个定位,长个几分或寸八的,工匠应该不会被砍头
    折成厘米就不精确了,刃长65cm或可能做为横刀的上限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4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意外的翻到永山光干的《刀剑鉴定读本》提到平安朝之前的直刀时也使用了这个说法,但引入了具体的cm数:刃长60cm(2尺)以上称“大刀”,不足2尺者冠以“横刀·横剑”之名。 虽然我对其中公制厘米数据的直接代换比较有疑问,但考虑到这本算是入门级读物,也没法要求作者处处都保持精准全面的描述,仅以此区分说法作一个参考吧。 刚才查了《延喜式》、《日本书纪》、《续日本纪》和《古事记》,里面都有关于朝臣官员佩带横刀的记载,但都没有关于长度方面的记录。我有点怀疑按照长度的划分可能不是朝廷的明确规定,而是约定成俗的一种认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4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断崖兄,我今晚翻另一本《作刀的传统技法》,无意中又看到“2尺(>60.6cm)以上为大刀,2尺(<60.6cm)以下为横刀”的说法(要找的时候到处找不到,无意中却接连发现... -__-!)。日文我不太看的明白,不过貌似说是《延喜式》里的记载。于是又去下载了一部《延喜式》搜索“大刀”和“横刀”,仍然没有找到相关说法,但意外的找到若干条记载某某横刀柄长与鞘长的文字,其中有一条:金銀裝橫刀一口。長二尺六/寸五分。

    此外在书中还写道:著名的圣德太子画像中,圣德太子所佩为大刀,而两名侍从所佩为横刀。众所周知七星剑与丙子椒林剑传为圣德太子的佩剑,那么很有可能画像中的圣德太子佩剑即为这两口中的一口。(又推翻了我已知的概念... -___-!)

    横刀是自中国传去日本的名称,而名称应是源自其佩带方式,横悬于腰间。从上面的资料中,可以看到几种可能性:
    1. 横刀传入日本之初,没有具体的长度限制,而只在于佩带方式上。所以金银钿庄唐大刀也可能是横刀的一种,甚至有些具有日本本土风格的长刀也被叫作横刀,如玉缠横刀。长度从1尺余到2尺多乃至3尺以上的都包括在内。
    2. 日本在奈良时代到平安时代之间确有关于横刀与大刀名称上的区别规则,是受唐朝的影响,还是他们自己定出的规矩,暂时不得而知,时间上可能晚于大规模遣唐使的时代。从《东大寺献物帐》的记载中可以看到,横刀和大刀并不是当时唯一的分类标准与命名法,实际上各种大刀、悬佩刀(从名称和悬挂方式看也是横刀一类)、横刀等等名称都有,而且实际命名为横刀的只有一口刃长1尺4寸7分的金银庄横刀。

    从日本的记载来看,横刀可能是初期由隋唐传来这一类横悬佩带于腰间的直刀,及日本模仿而作的各种类似直刀的统称。如果把这个概念对照《唐六典》的记载,则把仪刀的定义进一步收缩到羽仪所执仪仗长刀,而悬配腰间者统一可归入横刀一类。基于横刀也在普通唐军士兵中大量装备的这个记载,如果横刀为官府所统一订制的话,应该会有一个官方规定的长度或长度范围。但是在军官、朝臣官员所佩横刀中,是否有确定的长度标准,公发或有可能,私造则未必,可能还是因人而异居多。

    不由得想起了胁差,书中说横刀横剑即类似后世的胁差,众所周知胁差的寸法是2尺以下,1尺以上。但胁差在室町晚期逐渐正式作为太刀与打刀的副刀使用时,是有许多刃长超过2尺(多数在2.05尺)的胁差出现,比如更早一些的“片手打”,实际就是作为太刀的“胁差”而使用。胁差又称胁指,其名源自末备前刀工与三左卫门尉所作一刀,铭有“山中鹿介胁指剑也”,刃长64cm,按寸法属于打刀,但实际是作为胁差使用。这个例子表明,名称虽然是被赋予了一定的内容,但有可能随着时代背景引起的实际应用,产生一些偏离原本定义的情况。这虽然跟唐刀的研究没有什么实际关联,但或许也有一些潜在的参考价值。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5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hotmir.cn/

    本帖最后由 断崖 于 2009-8-5 11:24 编辑

    这个确实值得注意
    目前只能参考日本的记载来,对唐刀制进行一些推测了

    正仓院的金银庄横刀是日作还是唐?还有那'犀角把白银葛形鞘珠玉庄刀子"该是唐物吧

    玉缠横刀是伊勢神宮那把玉纏御太刀吧,还有一把須賀利御太刀
    这两把刀大概哪个时期的?是奉纳刀吧
    刀装风格虽然完全的和风,也可以看做唐样刀了

    另外,長二尺六/寸五分,是指全长,还是刃长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5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史料记载导致不同方向上的推测,但在没有一个定论之前,我们还是尽量按照物件公认的名字来称呼吧。正仓院北仓38号的金银钿庄唐大刀,日本的记录和后来的研究,一向认为是唐朝传来,刀装的鲜明唐风是不用多说了。当然现在广为流传的刀装照片,其实是陈列于东博的复刻品,是明治时期由金工田村宗吉复制的,刀条照片是原物,战后由小野光敬重新研磨过。这口唐大刀原物还在正仓院里封闭保存。

    关于玉缠御太刀和須賀利御太刀,在《延喜式》里都被叫做横刀。刚才匆匆翻了一下《日本刀讲座》,由于日文的原因,理解的不是很准确。大意是说玉缠御太刀是平安时期制作,奉纳伊势神宫,刀装是追思奈良之前的所谓原古时期风格。須賀利御太刀的背景也是一样,同时奉纳于伊势神宫。
    在《延喜式》的时代,还没有所谓太刀。可能凡是悬佩于腰间的直刀,一律被看作横刀。然而这里面究竟有多少是沿袭与传承唐的影响,暂时还无法确定。实在是我们自己的史料里,相关的记载与研究太少,太薄弱了。

    金银装横刀,长2尺6寸5分,原文里没有说刃长还是全长,但至少有刃长的可能。从刀装来看,不是普通武士佩带的东西,而对于公卿百官来说,日常佩刀的实战性恐怕终究不是第一要素,未必能以这样的尺寸来代表真正战斗兵器的规格。。。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5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銀鈿荘唐大刀
    正仓院网站上的刀装照片也是那把模造的照片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5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銀鈿荘唐大刀
    正仓院网站上的刀装照片也是那把模造的照片么
    断崖 发表于 2009-8-5 12:15


    我看了正仓院网站上的照片,感觉也是那把模造,而且照片放反了,变成了镜像。理由是大刀在左腰悬挂时,挂皮带的扣环应朝人体一侧,正仓院网站上的图片完全反了个方向。
    另外您之前转贴日本网站上关于这口金银钿庄唐大刀发现与研究情况的资料里,我记得有说掘出时刀装是有一定程度的破损,刀柄部分的木质几乎完全朽烂,包裹的鱼皮也严重破损,仅能辨认出表面附着的鱼皮颗粒。后与东大寺献物帐经过仔细对比特征,遂认定就是献物帐中的那一口。而照片上的刀装非常完整,看不出有修复过的痕迹。google上也能找到田村宗吉模造的那口陈列于东博的相关资料。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16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刀是一种样式,还是一种制式?
    反正看见周师傅的唐刀挺喜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16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heibor.com.cn/

    唐刀是一种样式,还是一种制式?
    反正看见周师傅的唐刀挺喜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3-11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不见唐刀圣图~!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3-13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古唐刀现在还有没有存留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