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573
注册时间2003-9-21
参与分
技术分
精华
该用户从未签到
|
2007年6月13日晚,与好友踏上了从西安去往户撒的寻刀之旅。心情随着火车进入四川的山区,更加的激动。火车到达昆明站以后,来不及多呼吸两口昆明的空气,立刻有坐上去往瑞丽的卧铺大巴。十二个小时崎岖的山路颠簸,经过三个边防检查站,到达了翡翠之都瑞丽,全国最大的缅甸玉石集散地。瑞丽的清晨,吃上了第一口云南的米线,虽然是个小摊,但味道的鲜美同样让人难忘。参天的各种热带、亚热带树木,让人充分感受到云南复杂多变的独特气候条件。
见到了从章凤前来迎接我们的朋友,虽然在网上联系很久也不知道对方的样貌,但一点也不影响朋友相见的欣喜。朋友中午邀请我们品尝傣家风味,独特的点菜方式,各种平时见不到的当地菜肴,不但让我们饱了口服,还增长了眼界。当地多雨的天气,在我们去往章凤的路上又开始下起来。沿途又有一个边防检查站,车上的每个人都被检查了身份,并详细询问去向和目的,这与当地猖獗的贩毒活动是分不开的。
章凤,一个与云南大多城市一样,建立在群山中一个小盆地中的美丽县城。章凤的路上可以看到比瑞丽更多的缅甸人,还有从缅甸开过来没有车牌的右舵车,让人充分感受到边境城市的多元化。县城中心几棵参天的千年榕树,让我们这些在环境破坏严重的城市中生活的我们,更是大开眼界。吃完傣家晚饭以后,散步在县城的道路上,宽阔的道路,各种民族风格的建筑,路边各色店铺,让人感觉到边境小镇的繁华。拐入田边的小路,路边挂满果实的芭蕉树又让人体验到乡村的幽静。进入县城中的一个老寺庙,去感受当地的佛教文化,寺庙规模不大,但其中规划有秩,看似随意的各种植被,在寺庙中塑造出清雅的氛围。听当地人说,在寺庙殿前的大树下,曾经牺牲了很多抗日英雄,沧桑的古树似乎在诉说着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在寺庙的偏房屋檐下,看到两只小猫头鹰,寺庙里的尼姑告诉我们,那是下大雨时从窝里掉下来的,尼姑们将小猫头鹰安置在那里,每天它们的母亲都会按时来给它们喂食,等到他们能飞的时候,就会自己飞走了。寺庙中还有一个别致的小亭,朋友说平时没事的时候,来这个小亭静坐冥想,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晚上住宿的海川宾馆是海关办的,里面的设施完备,卫生清洁,一点也不比大城市的酒店差。
云南多雨,我们又是在大雨的清晨醒来,在朋友的带领下前往山另一边的户撒,我们的最后目的地。一个小时的翻山越岭,在崎岖的山路上逐渐感到头晕的我们,终于到达了向往已久的户撒。三岔路口中央树立的写有“户撒”两字的石头,着实让我们兴奋了好一阵。再看路两边林立的户撒刀铺,让我这种特别爱刀的人有一种找不到北的感觉。朋友说不着急在这里看,他跟当地两个刀王已经打好招呼了,先去他们家拜访。去往刀王家的路上,两旁迷人的风光,充分感受到佛祖后花园的美丽,山、水、田、田间的农人、路边吃草的水牛和滇马,共同组成了一副优美至极的山水画。在进入刀王村子前,首先看到的是尚未完工的户撒刀展示厅,全部木制结构,足有一个篮球场大小,独特的民族建筑风格。进入村子的小路,民族风格浓郁的民居,苍翠的竹林,村旁老旧而坚固的木制神庙,路上行走的穿着民族服饰的妇女,让人感叹云南美景不断。
来到刀王线乔发家,乔发正在房前的椅子上抽水烟,朋友介绍后,不善言谈的乔发赶忙端来椅子和水,让我们休息。但看到房檐下堆放的半成品长短刀具,我们哪里还能感觉到累,早就冲过去一件一件的欣赏。乔发打造的刀具,精细程度很好,每把都寒光闪闪,拿在手里,把把都是艺术品。接下来在朋友的请求下,乔发又给我们演示了如何手工开血槽,如何手工抛光、拉丝。在磨刀的演示中,我知道了在磨刀时加洗衣粉水可以防止磨刀时生锈,经过几分钟的磨研后,乔发轻松的剃掉腿上的腿毛,显示了刀的锋利。在乔发的打刀房里,我们看到最现代化的工具就是一个砂轮机,手拉风箱、大小铁锤、各种铁钳才是主要的打刀工具。打刀用的燃料焦碳堆放在刀房的角落。我们还看到了传闻中的坦克钢和军用钢,坦克钢是淘汰老旧坦克均质钢装甲切割后的条状钢板,军用钢是军用载重汽车的弹簧钢板,用这些材料打造的刀具,性能上一定相当出色。只可惜因为最近警察迎奥运严打,当地邮局也严禁邮寄刀具,几乎除了门店销售,切断了其他销售渠道,当地的刀匠都熄灭炉火,等待销售渠道畅通以后重新开工,所以我们看不到打刀的场景。带着些许遗憾,我们离开了线乔发家。
刀王项老赛在公路边有自己的销售门店,老赛悠闲的坐在自己门口的躺椅上。在老赛的店里,我们找到了以前只听说却没有见过的腰带剑,剑身弯曲一圈后,一松手就从新弹直,韧性相当了得。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老赛的刀从做工到款式都不如乔发,给人一种粗糙的感觉,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知名度高了以后,人的惰性养出来了。项老赛的打刀房里比线乔发多了一样现代电器,就是电鼓风,以此代替了手拉风箱。也不知道电鼓风不能调节的风速,会不会影响到火候的掌握。
离开项老赛家,我们重新回到三岔口。朋友对这边的每家刀铺都很熟悉,分别找人演示了剁铁丝、砍钢筋、斩铁钉。用来展示的刀都是随便在刀铺中拿的,其中剁铁丝的刀开刃而无锋,将直径三毫米左右的铁丝放在铁板上,用刀毫不费力的砍成一节节,而刀刃没有一丝损伤,如果刀刃硬度不好,就是不开刃直接剁到铁板上也会导致刀刃变形;砍钢筋的刀是开了峰的,钢筋的直径大概在一厘米左右,在砍断钢筋后,刀刃出现了一些小的损伤,而砍钢筋的底座同样是打刀用的铸铁平台;斩铁钉的刀,开刃情况介于上面两把刀之间,砍断铁钉后也是刀刃没有任何损伤。这些展示体现了户撒刀坚硬的一面。在一个当地老刀匠的店铺中,朋友找出一把50年前的剑,虽然剑身已经锈迹斑斑,但同样剑身可以弯曲一圈,剑的韧性可见一斑。感到最意外的就是所有的刀铺里都有来自阳江的仿军刺销售,看样子廉价的机制刀具对户撒手工刀具还是有一定冲击的。
中午吃过饭,朋友带着我们去拜访当地技术最好的银装刀制作工匠李维德。经过十分种的石子路车程,到达了李维德所在的村子。这个村子几乎家家都制作银器,而银装刀做的最好的听说就是李维德。进入李维德家,首先看到的就是房屋一角的银器制作炉子。炉子旁边摆放着一排等待装饰的刀具,在院子里找到一把已经做好的银装刀,果然是银光闪闪,非常精美。只是不属于我喜欢的类型,我还是更喜欢朴素的刀。
出了银匠家,我们一天的户撒寻刀之旅就基本上结束了,第二天还需要赶回瑞丽办一些事。这次户撒之旅,让我见识到户撒手工刀的锋利、坚硬、柔韧,感受到了当地民风的淳朴和风景的秀丽。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户撒清澈甘甜的河水还造就了优良的民族刀具户撒刀。户撒刀不但在刀条的铸造上精益求精,在刀装方面也采用了多种名贵木材精雕细琢,已经不再只是单纯的工具用刀,在工艺收藏品方面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回程的路上,与一个参与过85年最后一次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退伍老兵聊天,偶然了解到当年很多军人自己掏钱购买户撒刀上战场,从一个侧面也证实了户撒刀实战军刀铸造的历史。在户撒的一天时间,虽然刀具的外销业务因为邮寄的问题暂时停滞,但数量众多的自驾车顾客照样亲自上门购买,也不知道他们如何通过边防检查战,或者他们就是附近城市的人。
无论你喜欢不喜欢户撒刀,户撒刀都因为独特的民族特色和精良的铸造技术,逐渐走出大山,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成为很多人家中的镇宅和收藏的艺术品。
因无法发图片,图片请在链接中观看:http://www.chinabbz.com/bbs/read.php?tid=43632 |
|